城记的书评 (208)

叶扬 | 独眼 2007-01-14 18:27:07

直面城市建设的悲剧

为了纪念 2006-12-30写 2007-1-12发 《城记》 2003年,《城记》出版,很多人都有些担心,像这样对准全国城市建设标兵——北京开炮的一本书,到底能走多远,这无疑是从历史的角度,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在此之前,即便偶有学者、普通市民对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建设历程颇有微...  (展开)
秋个庐主人 2006-09-28 14:46:35

《城记》和《东京审判》

《城记》很早就买了,借给一个从未谋面的朋友后,就没有回来。终于又买了一本,在去无锡和千岛湖的路上和酒店里断断续续读了大半。 路上有人问我出来玩为什么还读这么严肃的书,我觉得这书一点不难读,虽然是个严肃的话题,但是并不是难以咀嚼下咽。后来面对着暮雨笼罩的千岛湖...  (展开)
Dusa 2009-04-28 23:07:42

就这样了

看完了,诸多感慨。 我知道北京城现在是什么样子,我爱它,并且为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建筑而自豪,尽管那个漂在水上的大坟包出现在了那么一个不合适的位置上,尽管有那么多活动都在那个插在牛粪上的猪尾巴下举行,尽管每天有那么多人看着自焚的大裤衩,但是我还是从心底爱着...  (展开)
不颜草 2009-11-21 08:00:37

心痛的记忆

不记得是哪年读的这本书了,反正记忆是很遥远的。这本书让我记住了一个名字——梁思成,记忆的片断中,他抱着被拆的老城墙砖哭泣,记忆当中他为了保护北京的老城墙、老胡同一遍又一遍骑着他的自行车在各拆迁现场痛哭,记忆当中他为了避免今天北京出现的交通拥挤苦口婆心地劝说...  (展开)
私享史 2008-07-16 20:43:08

论北京城的倒掉

儿时读《上下五千年》,读到文天祥就义时,悲愤不已,于页眉写下“文天祥万岁”五字,这书几经辗转,若尚存于世间的话,应是搁在外公家的柜子里。 儿时观《火烧圆明园》,到结尾处火光冲天,守园大臣投湖时,那火光映红了我的脸,几欲落泪。七岁时去了圆明园,于是便郁积了圆...  (展开)
[已注销] 2005-11-28 15:19:38

还是喜欢北京城

我很喜欢北京城,对古老部分的喜欢胜过对现代部分的喜欢。我留在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它有很多传统的东西,比如小吃,比如老房子,比如各种小小的博物馆纪念馆,比如话剧,等等。很喜欢走在某个安静的胡同或者窄窄的街道上,看周围人们快乐地生活,我可以分享他们...  (展开)
Sabrina 2009-10-26 19:43:11

待追加的名单

宣武门。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南拓北京南城墙时修建,沿称元“顺承门”之名。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城楼,增建瓮城、箭楼、闸楼,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取张衡《东京赋》“武节是宣”,有“武烈宣扬”之义,改成“宣武门"。 1965年,宣武门城楼被拆除。 崇文门。俗称“...  (展开)
WUJEFF 2005-12-04 14:56:35

城记读思

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下去的,花了一整天时间。读完的时候,临近了深夜。一本相当精彩的好书。这是一位新华社的记者,花了十年的时间,完成的一本关于北京城市发展的书。之前,我曾经和一位要好的朋友讨论过北京城市规划的问题,很清晰记得他的观点,谁都能对北京的规划谈上几点...  (展开)
sos 2005-05-23 16:21:39

这本书其实还有很多补充的地方

或许很多人都可来一起做这个事情。 记得里面关于朱自清和梁思成辩论如何保护文物和古城的问题,作者比较有意思。 其实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作者把自己的想法按在历史人物的想法上,可能是一种臆测。虽然作者拿出了朱自清的日记来做印证,总觉得那个时候,狂热的破坏分子还是很...  (展开)
jering 2010-10-13 17:26:02

笔记

p173 梁思成致信中央领导,认为以“纯交通观点”来决定牌楼存废是片面的,应该从城市整体规划的角度来考虑文物保护以及避免车祸的办法,例如可建设交通环岛,将牌楼保留为街心景观等。 p188 梁启超从分析土地私有制产生的历史和原因入手,提出土地私有制是历史的产物,“土地...  (展开)
逆风雪声生 2006-01-21 11:54:09

城祭之一

我生在北京,前门,大栅栏,小力胡同,11号。小力胡同原来的名字叫小礼纱帽胡同,它和大礼纱帽胡同都曾经是京城八大胡同之一。你说你不知道什么叫八大胡同?那就别往下看了,说了你也不感兴趣。 等到我有记忆,这条胡同早就面目全非了,看不到一点脂粉气,一副破败之象。...  (展开)
张大水 2007-10-17 12:20:53

城祭 沉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也许我们都将那些埋葬在泥土里的砖瓦遗忘得很深,直到一本《城记》的出现,我们才开始怀念起那个城市半个世纪之前的样子,怀念她曾经的一木一石,一攒斗拱,或是一片琉璃,还有那群将命运深深楔入她的脉络里的人。 林语堂说,巴黎和北京被人们公认为世界上两个最美的城市...  (展开)
henry™ 2009-03-23 22:27:56

看这段话,心里很不是滋味

1969年1月10日,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梁思成被迫向文革工作组交代“大屋顶问题”: “我窃据了都委会要职不久,就伙同右派分子陈占祥抛出那个以反对改建北京旧城为目的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妄图在复兴门、阜成门外建设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  (展开)
阿亮 2011-05-20 23:27:16

老六写王军

http://www.duku.cn/docs/90.aspx 2005年春节刚过,我收到王军的E-mail,是一张照片,他在2004年完成的最重要两部作品被摄入其中:一本《城记》、一个儿子。 那一段时间以来,我接到他的电话,多是通报《城记》获各种年度图书奖以及其他语种版本即将出版的消息。我对人吹嘘最...  (展开)
darktemplar 2006-02-22 00:16:47

明镜可鉴

“在保护北京城的问题上,我是先进的,你是落后的。”“50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正确的,你是错误的。”半个世纪以前,建筑学家梁思成对着时任北京市主要领导的彭真如是说。 今天的北京,城市建设的问题愈加严重。交通拥挤不堪,城市建设毫无计划,古建筑缺乏整体保护,甚至连...  (展开)
蓬蓬 2005-06-15 21:28:54

胸闷鼻塞

《城记》是那种读一会儿就胸闷鼻塞、不可能一气读完、但又万万放不下的书。 后来把这种感觉写进了南京的游记里。 『梧桐』 我们住的黄埔路,据说是全南京少数几条老梧桐保留得最好的街道之一。高大粗壮的悬铃木努力向上伸展着,想到这是大肆砍伐后"遗存"的了,实在有看到劫...  (展开)
Fal Conde 2020-03-08 20:50:48

士大夫のFantasias,リヴァイアサンの鉄拳

这书是2005年出版的,2010年初买入,当时粗略读过一遍,大致晓得了北平城墙被拆的经过,不过对其中几个主人公的心态,命运倒是没有太大关注。这趟有空细看,也就看出了一眼汗八里“改造”中论调变化个端倪。有了一眼新个认识,在此简略记录下,作为心得体会,以后如果有新了解...  (展开)
熊阿姨 2014-01-10 14:44:32

2012.10.09北大讲座:从《城记》到《拾年》

2012.10.9 北大理教209教室 新华社有内参任务,“疑心过重”,所写皆为经过怀疑的东西,可承担责任。 带着问题去档案馆,记性好是因为问题多,有问题再读记得牢。 选题只讲一句话:“北京城是怎么拆掉的?”——大家都感兴趣就是好题目。 看书也要总结作者是提出了...  (展开)
老妇女 2005-08-30 07:32:42

国民必读读本

看陈丹青的〈退步集〉知道的这本书。到网上找了看。新浪有载,不过估计是洁本。 台湾出的大约更正更全。 看了一段,虽然之前已大致知道能看到什么,但真看到具体的地方还是想打人。 的确很闷。 但还是应该国民一起来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多大用,但谁知道呢?还是应该有...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后页> (共208条)

订阅城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