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所收的六篇论文并非统一构想,但是构成一个很清晰的逻辑,第一章揭示战后初期的“原风景”,即和平主义与无政府的共同体意识,第二、三、四章分析战后启蒙、“近代主义”与其打开的思想空间,揭出变革的“主体性”与所谓“韦伯—马克思问题”,第五章分析战后主体性论述中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主体“市民”,叙述其演变乃至衰落的过程与大众社会形成的关系。最后附论题目是“丸山思想史学的方法”,实际也是看丸山关于“作为”与... 本书所收的六篇论文并非统一构想,但是构成一个很清晰的逻辑,第一章揭示战后初期的“原风景”,即和平主义与无政府的共同体意识,第二、三、四章分析战后启蒙、“近代主义”与其打开的思想空间,揭出变革的“主体性”与所谓“韦伯—马克思问题”,第五章分析战后主体性论述中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主体“市民”,叙述其演变乃至衰落的过程与大众社会形成的关系。最后附论题目是“丸山思想史学的方法”,实际也是看丸山关于“作为”与近代主体性的思考如何在战后大众社会中发生曲折演变,不过反过来说,这本小书本身也是对丸山“思考样式”的方法的一次实践。 (展开)
米原谦这本书虽然短,但是解说清晰,线索明确。对老材料的铺陈梳理也偶有创见,很不错
> 2人读过
> 39人想读
订阅关于日本的「近代」への問い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历史理性 2021-10-03 13:51:47
本书所收的六篇论文并非统一构想,但是构成一个很清晰的逻辑,第一章揭示战后初期的“原风景”,即和平主义与无政府的共同体意识,第二、三、四章分析战后启蒙、“近代主义”与其打开的思想空间,揭出变革的“主体性”与所谓“韦伯—马克思问题”,第五章分析战后主体性论述中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主体“市民”,叙述其演变乃至衰落的过程与大众社会形成的关系。最后附论题目是“丸山思想史学的方法”,实际也是看丸山关于“作为”与... 本书所收的六篇论文并非统一构想,但是构成一个很清晰的逻辑,第一章揭示战后初期的“原风景”,即和平主义与无政府的共同体意识,第二、三、四章分析战后启蒙、“近代主义”与其打开的思想空间,揭出变革的“主体性”与所谓“韦伯—马克思问题”,第五章分析战后主体性论述中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主体“市民”,叙述其演变乃至衰落的过程与大众社会形成的关系。最后附论题目是“丸山思想史学的方法”,实际也是看丸山关于“作为”与近代主体性的思考如何在战后大众社会中发生曲折演变,不过反过来说,这本小书本身也是对丸山“思考样式”的方法的一次实践。 (展开)
0 有用 ギリシアの幸子 2025-02-14 00:15:38 德国
米原谦这本书虽然短,但是解说清晰,线索明确。对老材料的铺陈梳理也偶有创见,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