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国]
亚当·斯密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译者: 余涌
出版年: 2003-5-1
页数: 402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外国伦理学名著译丛
ISBN: 9787500436164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译者: 余涌
出版年: 2003-5-1
页数: 402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外国伦理学名著译丛
ISBN: 9787500436164
道德情操论的创作者
· · · · · ·
-
亚当·斯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亚当·斯密(1723-1790):生于苏格兰,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至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任哲学教授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为他在学术界赢得了声誉。他发表于1776年的《论国民与国家的财富》使他终于享有荣誉和爱戴。他于1790年去逝。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任何时候,如果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交际和谈话是帮助我们恢复平静的特效药,远远胜过其他一切手段。同时,交际和谈话也是心情平复和愉快的最好保护伞,对于自足和享受来讲,宁静的心情是不可或缺的。隐居和喜欢沉思的人,常一个人闷在家中,一味地回味自己的悲伤事或者生气事,就算他们比别人仁慈、宽容,还有高尚的荣誉感,但却很少能像普通世人那样具有平静的心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页 -
我们甚至会怜悯死者。我们会想着如果他尚未逝世的话他该有多么重要,会有多么可怕的未来在等着他们。我们的知觉会被这些假想情形所影响,但我们同时又可以对他们的快乐漠不关心。在我们的观念中,不见天日是凄惨的;不能享受生活和社交是悲惨的;躺在冷冰冰的墓穴中慢慢腐烂最后成为爬虫的牺牲品是可悲的;不能再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一丝念头,却也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地被亲友淡忘是可怜的。而且,我们假设我们再怎么想都不过分,因为死者已经经历了这么可怕的磨难。当他们可能被所有人忘记时,我们的同情似乎给了他们奖赏:我们试图用对它们不幸的记忆来留住他们、这也给他们虚假的荣耀。我们的同情其实给不了他们安慰,这一点似乎增添了他们的不幸。我们甚至会想到我们什么都不能做、也不能给他们带来安慰。我们减轻悔恨、眷恋和对朋友的哀悼,只能加深我们对他们苦难的印象罢了。然而,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死者的欢乐不受这些情境中任何一个的影响。我们对于这些事情的想法,也不能打扰死者的长眠。我们在想象中处在他们的境遇中,作用于他们的事物変迁都一一作用于我们身上。我们枯燥且无止境的忧郁就产生于此。我们通过将自己摆在他们的位置上,在想象中体验了这种变迁。如果这样说不会太唐突的话,我们充满生机的灵魂在他们了无生气的躯体中体验了这种变迁,并且产生了相应的感情。在这种想象的错党中,我们死亡的前景是非常可怕的。本来我们死亡的时候肯定是没有痛苦的,但现在我们虽然还活着,却体验到了死亡的苦楚。从这里衍生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性准则:对死亡的恐惧,虽然会破坏我们的幸福,却是不道德之人身上最沉重的枷锁;死亡的阴影压抑折磨着每一个个体,却可以守护社会的公正和稳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论同情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外国伦理学名著译丛(共21册),
这套丛书还有
《被证明的不平等》《伦理学方法》《德性之后》《道德原理探究》《功利主义》
等
。
喜欢读"道德情操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道德情操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0 条 )




《道德情操论》——人性的共同基础
你是喜欢一个勤劳而道德败坏的人,还是一个懒惰而修养极高的人? ——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的作者是亚当·斯密,很多人知道《国富论》,却对现代伦理学的奠基作品《道德情操论》知之甚少。 《道德情操论》的重点就是人的同情之心,我们一提到道德、情操就会联想到一个人...
(展开)


论《道德情操论》与《中庸》
第一篇 目标与哲学 人类活动的主要目标是整体的繁荣,其本质是为了种群的进化。思想家选择合宜或者中庸作为人类行为的衡量标准。合宜的完美形式是正义,即制止我们伤害他人;中庸的完美形式是至诚,这是人类行为的道德基础。本书以目标-手段的层级结构作为整本书的基本结构。书...
(展开)

《道德情操论》 读后感
首先为了读这本书前,我建议可以做一点点功课,也就是了解什么是伦理学,毕竟这本书是本伦理学著作。 什么是伦理学? 我参考了一位老师的说法,伦理学就是对“善”的研究。 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即人是怎么样的,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人的生活怎么样可以更好一些这三个问题...
(展开)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2 )
-
商务印书馆 (1997)8.7分 4577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10)8.6分 63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8.5分 1504人读过
-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8)8.4分 38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想在大学的图书馆里读完的课外书们 (糊涂の侦探)
- 外国伦理学名著译丛 (如雨乃可乐)
- 『整理●藏书』思想学术① (废宅朋克少年遊)
- 我读过的汉译斯密及研究 (Κλειώ)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道德情操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子谊_Lee 2016-03-02 22:12:52
对于经济学之父的这一部作品,我只想说,我爱不释手。结合社会逻辑,道德,剖析经济,人性!
0 有用 流星蝴蝶剑 2022-01-22 10:52:01
想来亚当•斯密先生的个人道德定是极好的,以个人道德作为世界观的基础,再推开来去说,也是个极善良的人了。
0 有用 李二公子@心空万物,因果由然 2019-12-02 15:51:03
正义犹如支撑整个(人类社会)大厦的主要支柱。如果这根柱子松动的话,那么人类社会这个雄伟而巨大的建筑必然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
0 有用 mucen 2016-12-08 19:58:35
斯密首先是个道德哲学家,这本书是斯密伦理学的集中表达。形式上的特色是标题长,语句有翻译腔,能坚持读下去的都不易。
4 有用 [已注销] 2019-06-15 11:28:45
看到第七卷直接惊了……斯密把自己的体系和柏拉图的伦理学直接贯通起来,可是impartial spectator明明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善的理念则在城邦之外。也许这就是斯密自己的合宜性吧,他并不祈求自己的学说具有开天辟地的革命性,反倒在传统中有坚实的根基,而这些伟大的学说反过来佐证了自己的伟大。不管怎样,把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等而视之,是过于粗鄙了。这个翻译远好于商务版,但也... 看到第七卷直接惊了……斯密把自己的体系和柏拉图的伦理学直接贯通起来,可是impartial spectator明明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善的理念则在城邦之外。也许这就是斯密自己的合宜性吧,他并不祈求自己的学说具有开天辟地的革命性,反倒在传统中有坚实的根基,而这些伟大的学说反过来佐证了自己的伟大。不管怎样,把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等而视之,是过于粗鄙了。这个翻译远好于商务版,但也还有提升的空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