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现代想像与晚清政制的思想谱系 (華夏)
- 想读的书-著作/学术/文化研究 (bu6gu)
- 明清以來 (ARTO)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诸师著述 (风君侯)
- 民俗学(包括民俗史、民俗学史、民间文学史) (南池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裂变中的传承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风之语 2005-12-21 18:24:04
论述繁琐
0 有用 起心动念之间 2024-03-30 12:56:28 上海
补标
0 有用 没想好 2023-05-03 10:57:29 四川
断裂与传承交织;传统在新言说中隐约呈现。思想史研究,要学会读懂被研究者和作者的言外之意。
3 有用 邝海炎 2013-06-26 20:50:12
老师名气太大叶不好,罗似乎一直被钱穆余英时那套笼罩着,什么时候破师法就成大师,破不了的话,就终归离一流差了些
1 有用 Heaven 2022-03-13 22:30:07
庚子之后“中学”整体不敌“西学”成为国人共识,中国在整体层面开始转向西化,这就倒逼中学进行自我改造,这就催生以刘师培、章太炎为首的国故学派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重振中学以维护种界之分,但是由于清季至民国的持续存在的外界威胁,导致学与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从而去一步步从改造中学,以科学为尺来衡量中学到最终“将经文丢进茅厕里”,最终使得“古代”被送入了“博物馆”。但在明线之下,种界之分与新旧之... 庚子之后“中学”整体不敌“西学”成为国人共识,中国在整体层面开始转向西化,这就倒逼中学进行自我改造,这就催生以刘师培、章太炎为首的国故学派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重振中学以维护种界之分,但是由于清季至民国的持续存在的外界威胁,导致学与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从而去一步步从改造中学,以科学为尺来衡量中学到最终“将经文丢进茅厕里”,最终使得“古代”被送入了“博物馆”。但在明线之下,种界之分与新旧之别始终在清季民初学人心中存在张力,从而也造成了思想界前所未有的分裂。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