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本书以真实为学术研究的基础,从文本、女性的书写、生活、图像等视角探讨论述了唐代“别宅妇”现象、唐代的性别与医疗、初唐政治中的女性意识等课题。
目录 · · · · · ·
文本:性别的表现与解读
性事、医学和情欲中的社会性别——从《大乐赋》、《千金方》和《游仙窟》
看唐代上层男性的性观念与性态度及性事情欲中的性别关系………………………杜芳琴
宋本《列女传》的编校及其时代——文本、知识、性别……………………………刘静贞
Record, Rumor, and Imagination: Sources for the Women of Huizong's Court
· · · · · · (更多)
文本:性别的表现与解读
性事、医学和情欲中的社会性别——从《大乐赋》、《千金方》和《游仙窟》
看唐代上层男性的性观念与性态度及性事情欲中的性别关系………………………杜芳琴
宋本《列女传》的编校及其时代——文本、知识、性别……………………………刘静贞
Record, Rumor, and Imagination: Sources for the Women of Huizong's Court
Before and After the Fall of Kaifeng
(正史,传闻与想象:关于开封失陷前后徽宗朝宫廷妇女的资料)……… Patricia Ebrey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兼谈宋代士大夫对于《周易·家人》的阐发……邓小南
女性书写:闺训与篇什
宋氏姐妹与《女论语》论析——兼及古代女教的平民化趋势………………………高世瑜
关于唐代两部女训书《女论语》、《女孝经》的基础研究…………………………山崎纯一
《女孝经》与《女论语》………………………………………………………………黄嫣梨
唐代书仪中所见妇人书札………………………………………………………………赵和平
唐代女舞《玉树后庭花》及《霓裳羽衣曲》之舞容考………………… 葛晓音 户仓英美
生活:门内与户外
唐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以《太平广记》为中心…………………………………宁欣
唐代“别宅妇”现象小考………………………………………………………………黄正建
妇人之仁与外事——宋代妇女和社会公共事业…………………………… 鲍家麟 吕慧慈
宋代家法的特点及其对家族中男女性别角色的认定……………………………………臧健
图像:风格与风貌
唐代仕女画及其相关问题………………………………………………………………罗世平
浓妆淡抹总相宜——唐俑与妇女生活…………………………………………………齐东方
Invisible Women in Song Dynasty Painting
(宋朝绘画中的三位妇女)……………………………………………………Alfreda Murck
性:身体与文化
歌姬舞妓与金莲…………………………………………………………………………陶晋生
In Search of Footbinding's Origins
(从唐宋身体文化试论缠足起源)………………………………………………Dorothy Ko
唐代的性别与医疗…………………………………………………………………… 李贞德
两宋时期的性问题…………………………………………………………………… 张邦炜
宗教:信仰与供奉
墓志祭文中的唐代妇女佛教信仰…………………………………………………… 严耀中
Inscriptions for Nuns at Lingquan Temple, Bao Shan
(宝山灵泉寺比丘尼题记研究)…………………………………………… Wendi Adamek
Resenting the Silk Robes that Hide Their Poems: Female Voices in the Poetry
of Tang Dynasty Daoist Nuns
(“自恨罗衣掩诗句”——唐代女冠诗作中女性的声音)…………………Suzanne Cahill
宋代妇女的另一侧面——关于宋代的比丘尼……………………………………… 黄敏枝
性别意识:认同与错位
初唐政治中的女性意识…………………………………………………………………陈弱水
“才子”与“佳人”——九世纪中国新的男女认识的形成………………………妹尾达彦
女扮男装——唐代前期妇女的性别意识………………………………………………荣新江
Faithful Wives and Heroic Maidens: Politics, Virtue, and Gender in Song China
(节妇烈女和宋代的政治、道德和性别观念)…………………………… Beverly Bossler
《清明上河图》为何千男一女………………………………………………………佐竹靖彦
变迁:性别与社会
“妒妇”、“悍妻”以及“惧内”――唐宋变革期的婚姻与家庭之变化…………大泽正昭
Inheritance and Property Law from Tang to Song: The Move away from Patrilineality
(唐代至宋代的婚姻和财产法:从父系体系的疏离)……………………… Bettine Birge
试论隋唐时代皇后的地位——武则天上台历史背景的考察……………………气贺泽保规
试析经济政策对中国古代妇女贞节的影响——兼谈唐后期妇女贞节变化的意义…李志生
宋代妇女地位与宋代社会史研究………………………………………………………李华瑞
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唐宋女性与社会"的人也喜欢 · · · · · ·
唐宋女性与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宋氏姐妹与《女论语》论析——兼及古代女教的平民化趋势 高世瑜 唐代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女教著述。这些著述流传至今者,只有宋若昭姐妹的《女论语》与郑氏的《女孝经》两种。前者被明人王相作为闺训必读书编入“女四书”,因而影响更大,在古代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氏姐妹也因此成为女教史上的“圣人”。宋氏姐妹又是唐代著名的才女,在中唐宫廷中曾尊荣一时,病曾参与朝政。 P144-145 “立身章第一”:内外各处,男女异...
2018-02-11 11:37:25
宋氏姐妹与《女论语》论析——兼及古代女教的平民化趋势 高世瑜
唐代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女教著述。这些著述流传至今者,只有宋若昭姐妹的《女论语》与郑氏的《女孝经》两种。前者被明人王相作为闺训必读书编入“女四书”,因而影响更大,在古代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氏姐妹也因此成为女教史上的“圣人”。宋氏姐妹又是唐代著名的才女,在中唐宫廷中曾尊荣一时,病曾参与朝政。
P144-145
“立身章第一”: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莫与通名。
“学作章第二”:女子应学习并勤于纺织等女工之事;不要懒惰,针线粗率、衣裳破损。
“学礼章第三”:言语行动应知礼数,殷勤谦退;不要醉后颠狂或在外游走、说三道四。
“早起章第四”:应早起下厨,备办三餐;不应晚起,手足慌忙,或争尝偷藏饭菜。
“事父母章第五”:应敬重孝养父母,死后持服居丧;不要忤逆使气、争竞财物、说短论长。
“训男女章第八”:母亲应训诲子女,教读书,教女知礼;不要娇纵,使其淫污作恶、不识尊卑。
“营家章第九”:营家惟靠勤俭,要勤于劳作,善经营钱物,使得家有盈余。
“待客章第十”:客来应殷勤招待,不要慌忙失措,或嗔怒丈夫留客,打男骂女。
特点:内容不重女教义理阐述,只讲述女性日常生活、言行的具体礼仪规则。其内容描述的是普通农家劳动妇女的生活。
作者认为后二章为后人所补。
P148
《女论语》产生于八世纪的中唐时代。它虽非女教开山之作,却具有开创性——首开平民化通俗女教著述之端。它反映了中唐以后儒学、礼教逐渐复兴的势头。
P149
《女论语》的出现显示了中古以后女子礼教逐渐平民化的端倪。
召宋氏姐妹入宫的唐德宗正是中唐第一个崇尚礼法的皇帝,他首命礼官制礼,令公主行拜见翁姑之礼。其后的宪宗、宣宗也都以钦慕山东士族礼法著称,宣宗也曾严责公主执妇礼。不过,礼教的复兴趋势与社会现实有着“时间差”,而《女论语》的产生于传播、影响也有着“时间差”,它所倡导的女子礼教对于其时妇女的约束有限,对于唐后期的妇女风貌并没有产生多少影响作用。
P150
《女论语》作者虽后来贵为宫官,但著述却是在乡间为民时:而且它是第一部针对民间劳动妇女的女教著作,首开教化下层民间妇女之端,也开创了以通俗韵文讲述仪礼规则的女教著述新形式。这显示了中古以后女教逐渐下移和平民化的端倪。虽然女教论述是以宣传礼教、约束妇女为目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化及于下层妇女正如同“礼下庶人”,仍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正与唐以后士庶阶层逐渐混同,文化日益下移、平民化相一致。
司马光所作《涑水家仪》中讲到女子教育,称女子九岁应为之讲解《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诫》之类,并未提及《女论语》。
P155
由于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配与价值观,女子的责任与价值被限定为主内持家,建功立业之事则专属于男子。所以一些才智不凡、不甘平庸的女子,欲发挥才智、实现贤妻良母外的自身价值,往往便会以男子为楷模,甚至力图拜托女性角色。这种“拟男”心理与行为,在古代女性中非绝无仅有;而传统文化与男性社会对于这类“以妇人身,行丈夫事”,建立特殊功业的不凡女性有着一定的宽容,并不以寻常礼教标尺衡量她们。(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五《妇学》)
这种“拟男”心理贯穿了宋氏姐妹的终生。她们不事妆饰、终生不婚,以放弃女性与妻子、母亲的角色,放弃家庭与天伦之乐为代价,完成了如同男子一样扬名显亲的志向。成名入宫、为宫参政、光耀门楣、荣显其父,正是她们“拟男”事业的成功。而她们在宫中并不以承欢侍宴的才女面貌出现,表现得“节概不群”,使得帝王也不以宫妾侍之而呼为“学士先生”,以及她们在应制作品中刻意体现的男性化风格,都反应了她们不愿认同女性角色,一贯以男子自居的心理。
回应 2018-02-11 11:37:25 -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兼谈宋代士大夫对于《周易·家人》的阐发 邓小南 P99 妇人不预外事,这在宋代被男女两性所认同。墓志的撰著者们既意识到明确内、外区分在伦理观念及整体秩序建设中的重要性,又显然意识到如此区分与之俱来的矛盾。 P101 这些夫人行为举措的相似:她们显然都感觉到了自己身处于“内”“外”之间的为难,也都在找寻着“内”“外”之间可供她们存身的罅隙。曾经“立于屏间”的谢氏、王氏、符氏、宋...
2018-02-11 10:56:16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兼谈宋代士大夫对于《周易·家人》的阐发 邓小南
P99
妇人不预外事,这在宋代被男女两性所认同。墓志的撰著者们既意识到明确内、外区分在伦理观念及整体秩序建设中的重要性,又显然意识到如此区分与之俱来的矛盾。
P101
这些夫人行为举措的相似:她们显然都感觉到了自己身处于“内”“外”之间的为难,也都在找寻着“内”“外”之间可供她们存身的罅隙。曾经“立于屏间”的谢氏、王氏、符氏、宋氏、潘氏夫人,都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且显然对于“外事”一向有所了解;她们在家中有发言权,夫妻母子间能够有所沟通。
P118
宋儒强调作为理性法则的“天理”,期许着社会的进步,寄希望于更为“合理”的社会秩序:他们为之努力的伦理纲常秩序,视“正位”为家族成员的义务而不惜以牺牲个性发展作为代价。这一时期对于“道德化”的追求与强调,具有浓厚的历史特色。一方面男性的道德修身趋向于严格,另一方面对于女性的道德贞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回应 2018-02-11 10:56:16
-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兼谈宋代士大夫对于《周易·家人》的阐发 邓小南 P99 妇人不预外事,这在宋代被男女两性所认同。墓志的撰著者们既意识到明确内、外区分在伦理观念及整体秩序建设中的重要性,又显然意识到如此区分与之俱来的矛盾。 P101 这些夫人行为举措的相似:她们显然都感觉到了自己身处于“内”“外”之间的为难,也都在找寻着“内”“外”之间可供她们存身的罅隙。曾经“立于屏间”的谢氏、王氏、符氏、宋...
2018-02-11 10:56:16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兼谈宋代士大夫对于《周易·家人》的阐发 邓小南
P99
妇人不预外事,这在宋代被男女两性所认同。墓志的撰著者们既意识到明确内、外区分在伦理观念及整体秩序建设中的重要性,又显然意识到如此区分与之俱来的矛盾。
P101
这些夫人行为举措的相似:她们显然都感觉到了自己身处于“内”“外”之间的为难,也都在找寻着“内”“外”之间可供她们存身的罅隙。曾经“立于屏间”的谢氏、王氏、符氏、宋氏、潘氏夫人,都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且显然对于“外事”一向有所了解;她们在家中有发言权,夫妻母子间能够有所沟通。
P118
宋儒强调作为理性法则的“天理”,期许着社会的进步,寄希望于更为“合理”的社会秩序:他们为之努力的伦理纲常秩序,视“正位”为家族成员的义务而不惜以牺牲个性发展作为代价。这一时期对于“道德化”的追求与强调,具有浓厚的历史特色。一方面男性的道德修身趋向于严格,另一方面对于女性的道德贞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回应 2018-02-11 10:56:16 -
宋氏姐妹与《女论语》论析——兼及古代女教的平民化趋势 高世瑜 唐代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女教著述。这些著述流传至今者,只有宋若昭姐妹的《女论语》与郑氏的《女孝经》两种。前者被明人王相作为闺训必读书编入“女四书”,因而影响更大,在古代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氏姐妹也因此成为女教史上的“圣人”。宋氏姐妹又是唐代著名的才女,在中唐宫廷中曾尊荣一时,病曾参与朝政。 P144-145 “立身章第一”:内外各处,男女异...
2018-02-11 11:37:25
宋氏姐妹与《女论语》论析——兼及古代女教的平民化趋势 高世瑜
唐代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女教著述。这些著述流传至今者,只有宋若昭姐妹的《女论语》与郑氏的《女孝经》两种。前者被明人王相作为闺训必读书编入“女四书”,因而影响更大,在古代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氏姐妹也因此成为女教史上的“圣人”。宋氏姐妹又是唐代著名的才女,在中唐宫廷中曾尊荣一时,病曾参与朝政。
P144-145
“立身章第一”: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莫与通名。
“学作章第二”:女子应学习并勤于纺织等女工之事;不要懒惰,针线粗率、衣裳破损。
“学礼章第三”:言语行动应知礼数,殷勤谦退;不要醉后颠狂或在外游走、说三道四。
“早起章第四”:应早起下厨,备办三餐;不应晚起,手足慌忙,或争尝偷藏饭菜。
“事父母章第五”:应敬重孝养父母,死后持服居丧;不要忤逆使气、争竞财物、说短论长。
“训男女章第八”:母亲应训诲子女,教读书,教女知礼;不要娇纵,使其淫污作恶、不识尊卑。
“营家章第九”:营家惟靠勤俭,要勤于劳作,善经营钱物,使得家有盈余。
“待客章第十”:客来应殷勤招待,不要慌忙失措,或嗔怒丈夫留客,打男骂女。
特点:内容不重女教义理阐述,只讲述女性日常生活、言行的具体礼仪规则。其内容描述的是普通农家劳动妇女的生活。
作者认为后二章为后人所补。
P148
《女论语》产生于八世纪的中唐时代。它虽非女教开山之作,却具有开创性——首开平民化通俗女教著述之端。它反映了中唐以后儒学、礼教逐渐复兴的势头。
P149
《女论语》的出现显示了中古以后女子礼教逐渐平民化的端倪。
召宋氏姐妹入宫的唐德宗正是中唐第一个崇尚礼法的皇帝,他首命礼官制礼,令公主行拜见翁姑之礼。其后的宪宗、宣宗也都以钦慕山东士族礼法著称,宣宗也曾严责公主执妇礼。不过,礼教的复兴趋势与社会现实有着“时间差”,而《女论语》的产生于传播、影响也有着“时间差”,它所倡导的女子礼教对于其时妇女的约束有限,对于唐后期的妇女风貌并没有产生多少影响作用。
P150
《女论语》作者虽后来贵为宫官,但著述却是在乡间为民时:而且它是第一部针对民间劳动妇女的女教著作,首开教化下层民间妇女之端,也开创了以通俗韵文讲述仪礼规则的女教著述新形式。这显示了中古以后女教逐渐下移和平民化的端倪。虽然女教论述是以宣传礼教、约束妇女为目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化及于下层妇女正如同“礼下庶人”,仍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正与唐以后士庶阶层逐渐混同,文化日益下移、平民化相一致。
司马光所作《涑水家仪》中讲到女子教育,称女子九岁应为之讲解《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诫》之类,并未提及《女论语》。
P155
由于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配与价值观,女子的责任与价值被限定为主内持家,建功立业之事则专属于男子。所以一些才智不凡、不甘平庸的女子,欲发挥才智、实现贤妻良母外的自身价值,往往便会以男子为楷模,甚至力图拜托女性角色。这种“拟男”心理与行为,在古代女性中非绝无仅有;而传统文化与男性社会对于这类“以妇人身,行丈夫事”,建立特殊功业的不凡女性有着一定的宽容,并不以寻常礼教标尺衡量她们。(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五《妇学》)
这种“拟男”心理贯穿了宋氏姐妹的终生。她们不事妆饰、终生不婚,以放弃女性与妻子、母亲的角色,放弃家庭与天伦之乐为代价,完成了如同男子一样扬名显亲的志向。成名入宫、为宫参政、光耀门楣、荣显其父,正是她们“拟男”事业的成功。而她们在宫中并不以承欢侍宴的才女面貌出现,表现得“节概不群”,使得帝王也不以宫妾侍之而呼为“学士先生”,以及她们在应制作品中刻意体现的男性化风格,都反应了她们不愿认同女性角色,一贯以男子自居的心理。
回应 2018-02-11 11:37:25
-
宋氏姐妹与《女论语》论析——兼及古代女教的平民化趋势 高世瑜 唐代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女教著述。这些著述流传至今者,只有宋若昭姐妹的《女论语》与郑氏的《女孝经》两种。前者被明人王相作为闺训必读书编入“女四书”,因而影响更大,在古代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氏姐妹也因此成为女教史上的“圣人”。宋氏姐妹又是唐代著名的才女,在中唐宫廷中曾尊荣一时,病曾参与朝政。 P144-145 “立身章第一”:内外各处,男女异...
2018-02-11 11:37:25
宋氏姐妹与《女论语》论析——兼及古代女教的平民化趋势 高世瑜
唐代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女教著述。这些著述流传至今者,只有宋若昭姐妹的《女论语》与郑氏的《女孝经》两种。前者被明人王相作为闺训必读书编入“女四书”,因而影响更大,在古代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氏姐妹也因此成为女教史上的“圣人”。宋氏姐妹又是唐代著名的才女,在中唐宫廷中曾尊荣一时,病曾参与朝政。
P144-145
“立身章第一”: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莫与通名。
“学作章第二”:女子应学习并勤于纺织等女工之事;不要懒惰,针线粗率、衣裳破损。
“学礼章第三”:言语行动应知礼数,殷勤谦退;不要醉后颠狂或在外游走、说三道四。
“早起章第四”:应早起下厨,备办三餐;不应晚起,手足慌忙,或争尝偷藏饭菜。
“事父母章第五”:应敬重孝养父母,死后持服居丧;不要忤逆使气、争竞财物、说短论长。
“训男女章第八”:母亲应训诲子女,教读书,教女知礼;不要娇纵,使其淫污作恶、不识尊卑。
“营家章第九”:营家惟靠勤俭,要勤于劳作,善经营钱物,使得家有盈余。
“待客章第十”:客来应殷勤招待,不要慌忙失措,或嗔怒丈夫留客,打男骂女。
特点:内容不重女教义理阐述,只讲述女性日常生活、言行的具体礼仪规则。其内容描述的是普通农家劳动妇女的生活。
作者认为后二章为后人所补。
P148
《女论语》产生于八世纪的中唐时代。它虽非女教开山之作,却具有开创性——首开平民化通俗女教著述之端。它反映了中唐以后儒学、礼教逐渐复兴的势头。
P149
《女论语》的出现显示了中古以后女子礼教逐渐平民化的端倪。
召宋氏姐妹入宫的唐德宗正是中唐第一个崇尚礼法的皇帝,他首命礼官制礼,令公主行拜见翁姑之礼。其后的宪宗、宣宗也都以钦慕山东士族礼法著称,宣宗也曾严责公主执妇礼。不过,礼教的复兴趋势与社会现实有着“时间差”,而《女论语》的产生于传播、影响也有着“时间差”,它所倡导的女子礼教对于其时妇女的约束有限,对于唐后期的妇女风貌并没有产生多少影响作用。
P150
《女论语》作者虽后来贵为宫官,但著述却是在乡间为民时:而且它是第一部针对民间劳动妇女的女教著作,首开教化下层民间妇女之端,也开创了以通俗韵文讲述仪礼规则的女教著述新形式。这显示了中古以后女教逐渐下移和平民化的端倪。虽然女教论述是以宣传礼教、约束妇女为目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化及于下层妇女正如同“礼下庶人”,仍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正与唐以后士庶阶层逐渐混同,文化日益下移、平民化相一致。
司马光所作《涑水家仪》中讲到女子教育,称女子九岁应为之讲解《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诫》之类,并未提及《女论语》。
P155
由于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配与价值观,女子的责任与价值被限定为主内持家,建功立业之事则专属于男子。所以一些才智不凡、不甘平庸的女子,欲发挥才智、实现贤妻良母外的自身价值,往往便会以男子为楷模,甚至力图拜托女性角色。这种“拟男”心理与行为,在古代女性中非绝无仅有;而传统文化与男性社会对于这类“以妇人身,行丈夫事”,建立特殊功业的不凡女性有着一定的宽容,并不以寻常礼教标尺衡量她们。(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五《妇学》)
这种“拟男”心理贯穿了宋氏姐妹的终生。她们不事妆饰、终生不婚,以放弃女性与妻子、母亲的角色,放弃家庭与天伦之乐为代价,完成了如同男子一样扬名显亲的志向。成名入宫、为宫参政、光耀门楣、荣显其父,正是她们“拟男”事业的成功。而她们在宫中并不以承欢侍宴的才女面貌出现,表现得“节概不群”,使得帝王也不以宫妾侍之而呼为“学士先生”,以及她们在应制作品中刻意体现的男性化风格,都反应了她们不愿认同女性角色,一贯以男子自居的心理。
回应 2018-02-11 11:37:25 -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兼谈宋代士大夫对于《周易·家人》的阐发 邓小南 P99 妇人不预外事,这在宋代被男女两性所认同。墓志的撰著者们既意识到明确内、外区分在伦理观念及整体秩序建设中的重要性,又显然意识到如此区分与之俱来的矛盾。 P101 这些夫人行为举措的相似:她们显然都感觉到了自己身处于“内”“外”之间的为难,也都在找寻着“内”“外”之间可供她们存身的罅隙。曾经“立于屏间”的谢氏、王氏、符氏、宋...
2018-02-11 10:56:16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局:兼谈宋代士大夫对于《周易·家人》的阐发 邓小南
P99
妇人不预外事,这在宋代被男女两性所认同。墓志的撰著者们既意识到明确内、外区分在伦理观念及整体秩序建设中的重要性,又显然意识到如此区分与之俱来的矛盾。
P101
这些夫人行为举措的相似:她们显然都感觉到了自己身处于“内”“外”之间的为难,也都在找寻着“内”“外”之间可供她们存身的罅隙。曾经“立于屏间”的谢氏、王氏、符氏、宋氏、潘氏夫人,都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而且显然对于“外事”一向有所了解;她们在家中有发言权,夫妻母子间能够有所沟通。
P118
宋儒强调作为理性法则的“天理”,期许着社会的进步,寄希望于更为“合理”的社会秩序:他们为之努力的伦理纲常秩序,视“正位”为家族成员的义务而不惜以牺牲个性发展作为代价。这一时期对于“道德化”的追求与强调,具有浓厚的历史特色。一方面男性的道德修身趋向于严格,另一方面对于女性的道德贞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回应 2018-02-11 10:56:16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女性主义标准文本 (看不见我)
- 中國古代生活研究 (エロス大王)
- 闺阁天地 (袖子)
- 宋代历史文化研究 (能工巧匠沙门哥)
- 身体:可见与不可见【2】 (南池子)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唐宋女性与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糊涂兔 2015-04-21 20:56:54
要是能有邓先生的专著就太好了…上课又需要重新读过
14 有用 月詠 2015-07-01 19:09:01
對女性史研究有興趣的同學一定要翻一翻,有意思的題目很多,寫得到位的少。
2 有用 飼虎 2012-05-04 00:13:41
本书第一篇就是劲爆话题....让人Hold不能//史学研究方法真心好!
2 有用 啊呜 2008-12-26 23:19:33
将门虎女
0 有用 拉黑 2013-03-14 23:05:47
原来社会史才是我的真爱口牙~!
0 有用 momo 2022-07-02 15:44:43
论文集,仍作选读,具体篇目为《性事情欲》《“才子”“佳人”》《女扮男装》《经济与贞节》,2涉及到的一点科举也可管中窥豹,教育平等实在是永久的议题,4数据分析显得很乏力,可能仍需诉诸经济史
0 有用 三清喵 2022-06-24 18:22:27
大致浏览过,想查的宋代女性与道教,果然是只字也无。🤐
0 有用 分明点点深 2022-02-09 22:54:56
有些文章颇可读 未必篇篇精深 但有启发 @2020-06-02 10:33:08
1 有用 十五月亮十六媛 2021-04-29 16:08:04
连盛唐都写着压抑。
0 有用 花木蘭 2021-01-18 22:55:11
關於理學和儒家思想,是文人的理想和幻想,而真正的女性,怎麼可能完全杜絕「外事」。墓誌銘上的內容,究竟有幾分真?「外事」部分會不會被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