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
/
[俄罗斯]
米哈伊尔·莱蒙托夫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莱蒙托夫小说
译者: 力冈
出版年: 2004-1-1
页数: 176
定价: 14.00元
装帧: 平装(无盘)
丛书: 经典印象
ISBN: 9787533918279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莱蒙托夫小说
译者: 力冈
出版年: 2004-1-1
页数: 176
定价: 14.00元
装帧: 平装(无盘)
丛书: 经典印象
ISBN: 9787533918279
内容简介 · · · · · ·
经典印象译丛。
本书具有丰厚的社会内容和心理内容,并用极其优美的散文体写成,在俄国小说史和散文史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这部小说的叙述手法亦略有特别之处:由叙述者的第一人称转为插入文本的第一人称,也即从外部视角过渡到主人公的内聚焦叙事,借助叙述主体的递进关系,寄寓了逐层深入的自审意识。实际上,作者心目中的毕巧林正是自己同代人的画像,他要画出这一代人的人格缺陷以警示世人。<br>
当代英雄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生于莫斯科,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后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一八四一年,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人决斗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的文学创作活动虽然不长,但对俄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鲁迅评价他是“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诗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当代英雄》,长诗《童僧》《恶魔》等。
目录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经典印象(共83册),
这套丛书还有
《初恋》《奈保尔家书》《菲雅尔塔的春天》《少年维特的烦恼》《挂在脖子上的安娜》
等
。
喜欢读"当代英雄"的人也喜欢 · · · · · ·
当代英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1 条 )



永远的当代英雄——一种非主流贵族心态的谱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受是,与其说这刻画的是一个当代英雄,不如说是一个当代败类,全书主要是讲主角如何一边厌弃贵族生活,一边又放不下贵族生活各种泡女人,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顺便表达一些对主流价值的质疑和人生感慨。被翻译成“英雄”的俄文词герой实际有三方面的意思,... (展开)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毕巧林
不得不说莱蒙托夫的文笔有种莫名的吸引力,即使是读着译本思维也不由得被牵着走了。如果说在读“我”的叙述时还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到毕巧林的日记部分时我已经完全地融入进去了,把自己当成了当事人之一。一边看一边不断地问自己:如果我是毕巧林,我也会像他一样...
(展开)

还记得那匹战胜情欲的骏马吗
我一直觉得,没有任何媒介和理由产生的惺惺相惜最容易感动人。比起那些比较权利,外貌,瞻仰短暂的激情得来的光明的未来的爱情更值得鼓吹。 所以我真的很痛恨毕巧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得到一个姑娘,就偷走了贫苦的人的爱马。阻拦了人马之间...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4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8.8分 1827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01)9.2分 48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7分 1407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8.8分 82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经典印象·浙文社 (everveil)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经典印象译丛——西方文学 (白露@思勉)
- 09败书 (春晓)
- 自用2012 (cruyff)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当代英雄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铃原子 2016-10-30 22:10:02
男主实在太讨厌了,看得我很生气以致于几次想摔书。。说明莱蒙托夫写得太好了。读毕方感书名真•点睛之笔,饱含戏谑,又有一丝说不出的味道,那是俄国文学的后劲,无尽的悲壮
0 有用 year 2014-12-10 16:32:42
好看得要命
0 有用 Mido 2017-04-23 21:35:46
黄山书社出的力冈译本,非常流畅。莱蒙托夫死的太早,不然不知会有怎样伟大的成就。毕巧林这样的人早熟以致早衰,太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幸福。
0 有用 Tequila 2009-07-16 11:05:17
梅丽公爵小姐
0 有用 断肠人在吃馍 2012-02-20 21:42:12
俄国真出人才。莱蒙托夫27岁时死于一场决斗,他在写《梅丽公爵小姐》时已经预言到这个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