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通俗化解读历史成了一种时髦,书店\媒体充斥着浮躁文人和小混混们吐出的一摊一摊浑浊的泡沫,拿来翻翻,大多面目可憎,不堪卒读,要么自己对史实还处于"积食"阶段,要么语言乏味,如同嚼蜡.不过,有一点,我同意一个朋友的看法,这帮人虽有种种不堪,但至少提起了大众对历史的阅读兴趣,总比从那些瞎掰电视剧里了解历史强一些.
这时候我发现了温功义老先生的<明代宦官与三案>.很难对这本书做准确评价.形象地说,就是从一缸水里取了一瓢饮的感觉,似乎那些几百年前的古人都在眼前活了起来.史实逸闻随手拈来,左右逢缘,举重若轻.语言平实,娓娓道来,文气冲谈通透,只在漫不经意之间.如果没有对明史十分的了解和老到的文字工夫,做到这一步是不可能的.就像一个长须飘飘的太极高人,劲力内敛,波澜不惊.比之于那些憋得脸红脖子粗的混混们,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温先生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大公报>的老报人,少有才名.更令人惊叹的是,解放后,温一直赋闲在家,啸傲山野,吟诗添词,是个真正的自由人.偶尔给一些文史杂志写点东西,或弄本英文小说来翻译,但也并不太关心出版.前些年在大陆走红的黄仁宇,著作中对温的文章引用在所多有.
能随手就弄本英文小说来译译,其英文功底,可见一斑.
温能如此不羁于俗务,大概和他家底较厚,不至于为斗米折腰有关.温的父亲原为张之洞的幕僚,后在京城行医,名头很大,收入不菲.
我喜欢的几个写历史著作的人,黄仁宇/唐德刚/王树增,都比不了温功义,虽然名气都比他大.
温先生1990年去世,72岁.
0 有用 格野 2022-05-20 10:42:33
本书是《明代的宦官和宫廷》与《三案始末》的合集,最了解明朝历史很好的读物。《明代的宦官和宫廷》以宦官为主线,通过讲述宦官政治的形成、演进及其影响,贯穿永乐至崇祯,可以看做是一部中国太监演变史。《三案始末》通过讲述“梃击”“红丸”“移宫”三案的前因后果,向我们展示出封建王宫的黑暗腐朽、特务组织的阴森可怕。唯一缺点就是前后内容有好多重复,但温功义先生的笔法还是很不戳的,值得一读。
0 有用 想做小孩子 2013-09-26 12:03:56
那天与Seymour兄谈及写史书时对材料的剪裁问题,当即想起这册书来。书名明代的宦官与宫廷,实际却可视作一部简短的明史来看。温先生将浩如烟海的明代史料挑选拼接,以时间为经,宫室与官制的关系及其影响为纬,拣择精当,详略合宜,叙述生动,评论中的,一部波谲诡异时缓时急的明代风云录,就此开展。此书即在明史著作中,也堪称翘楚。但话说回来,一朝兴衰的历史,竟能靠宦官宫廷里那点事就能串接起来,也委实令人气短。可... 那天与Seymour兄谈及写史书时对材料的剪裁问题,当即想起这册书来。书名明代的宦官与宫廷,实际却可视作一部简短的明史来看。温先生将浩如烟海的明代史料挑选拼接,以时间为经,宫室与官制的关系及其影响为纬,拣择精当,详略合宜,叙述生动,评论中的,一部波谲诡异时缓时急的明代风云录,就此开展。此书即在明史著作中,也堪称翘楚。但话说回来,一朝兴衰的历史,竟能靠宦官宫廷里那点事就能串接起来,也委实令人气短。可惜当代红墙以内的史料不易得且真假莫辨,不然倒真可以据此搞出一部红朝奄竖史来玩玩。 (展开)
2 有用 深山夜读 2015-05-20 23:05:33
很好看的历史普及读物。是前后两本书《明代宦官》与《三案始末》的合集。前后相当多重复。不过老先生文笔真不错,看似娓娓道来全不在意,却功力自在其中。
0 有用 鹅杆菌 2023-04-19 18:22:05 浙江
以为是宦官在三案里的作用……没想到就是宦官+三案
2 有用 初音未来 2016-01-20 12:56:22
对于明朝,我了解的确实比其他朝代略多一点。了解得越多就越不喜欢。这书其实是两本,用“与”隔开。前面明史通俗易懂,有一定的深度。后面再深八三案,内容不免有些重复。三案的始末及影响也较为细致。先生文笔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