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 · · · ·
作者前言
1 住宅平面布局与家庭住宅
2 住宅平面布局与居民组群居住需求
3 住宅平面布局与空间
4 住宅平面布局与朝向
5 住宅平面布局和与单元相邻的室外空间
6 住宅平面布局与可变化性
7 住宅平面布局与住宅结构及技术设备
8 住宅平面布局与建筑内部交通联系系统
9 住宅平面布局与汽车
10 住宅平面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联总结
11 重点方案
12 功能研究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1单平面层和多平面层住宅 单平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于同一平面层上; 双平面层或多平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分布于不同的层面上。 单平面层住宅最大优点:所有住宅功能位于同一面层上,最舒适,最经济。它也满足了无障碍住宅的先决条件。其二维平面扩展而赢得空间的宽敞性。平面布局灵活性。 缺点是:很难使每户单元有不同的室外空间,高层建筑中因每层单元数目少,电梯使用不够经济。 双平面层或多平面层住宅,包括跃层住宅。跃层住宅和联列式别墅住宅(即多个别墅住宅相邻联接并列)有类似之处。可以将别墅住宅一些典型特征引入到多层住宅中。功能空间布局上区分于丹平面层住宅,而且有不同的交通联系特征和不同的室外空间。但因室内楼梯联系不同层面,舒适性不及单平面层住宅,不适宜于残疾人居住。 跃层平面可以在第三维空间上发展,倾向于小面宽大进深。功能区域划分可以和昼夜交替的节奏吻合;动静分区在不同平面层上,得到有效的空间分离。更有效的利用和规划基地特有的室外空间。由于多层平面分布,可以采用走道式交通连接,更经济地使用电梯。 1.2多层住宅建筑中单平面层平面的发展 单房间或小室排列→人们希望卧室尽可能朝东、起居室尽可能朝西,从而使平面布局大体上是平行于建筑的长轴。(缺点:厨房到餐厅或卧室到厕浴的距离过长,功能的交错)→家庭成员数目(家庭式单元住宅在功能组织上要有个人的和公共生活区域的区别。这一区别在一个人或两个人的小单元住宅中则相对要小,小单元住宅的起居室与卧室的私密性在程度上相当。)→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通过一个小前区,把卧室和浴室结合在一起,宁愿放弃厨房和浴室间的关联。→奥托.黑斯勒(Otto Haesler)的“包厢式平面布局”完全放弃内走道。当时这种缩减一切交通的做法很有说服力。路德维希.希尔伯塞尔默(Ludwig Hilberseimer)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无走道平面→南向平面。一梯两户的交通组织形式决定了所有朝南的起居室与卧室都有一个顺序问题,即先连接起居室,后连接卧室,或者相反。→起居室位于单元尽端,利用整个进深,但放弃了卧室与浴室的紧密相连,私密性受到限制。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住宅平面"的人也喜欢 · · · · · ·
住宅平面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住宅平面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
Lisa (Ich habe es eilig)
作者区分了两种概念: 1.1单平面层和多平面层住宅 单平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于同一平面层上; 双平面层或多平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分布于不同的层面上。 单平面层住宅最大优点:所有住宅功能位于同一面层上,最舒适,最经济。它也满足了无障碍住宅的先决条件。其二维平面扩展而赢得空间的宽敞性。平面布局灵活性。 缺点是:很难使每户单元有不同的室外空间,高层建筑中因每层单元数目少,电梯使用不够经济。 ...2015-02-27 08:45:00 1人喜欢
总目录作者区分了两种概念:
1.1单平面层和多平面层住宅 单平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于同一平面层上; 双平面层或多平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分布于不同的层面上。 单平面层住宅最大优点:所有住宅功能位于同一面层上,最舒适,最经济。它也满足了无障碍住宅的先决条件。其二维平面扩展而赢得空间的宽敞性。平面布局灵活性。 缺点是:很难使每户单元有不同的室外空间,高层建筑中因每层单元数目少,电梯使用不够经济。 双平面层或多平面层住宅,包括跃层住宅。跃层住宅和联列式别墅住宅(即多个别墅住宅相邻联接并列)有类似之处。可以将别墅住宅一些典型特征引入到多层住宅中。功能空间布局上区分于丹平面层住宅,而且有不同的交通联系特征和不同的室外空间。但因室内楼梯联系不同层面,舒适性不及单平面层住宅,不适宜于残疾人居住。 跃层平面可以在第三维空间上发展,倾向于小面宽大进深。功能区域划分可以和昼夜交替的节奏吻合;动静分区在不同平面层上,得到有效的空间分离。更有效的利用和规划基地特有的室外空间。由于多层平面分布,可以采用走道式交通连接,更经济地使用电梯。 1.2多层住宅建筑中单平面层平面的发展 单房间或小室排列→人们希望卧室尽可能朝东、起居室尽可能朝西,从而使平面布局大体上是平行于建筑的长轴。(缺点:厨房到餐厅或卧室到厕浴的距离过长,功能的交错)→家庭成员数目(家庭式单元住宅在功能组织上要有个人的和公共生活区域的区别。这一区别在一个人或两个人的小单元住宅中则相对要小,小单元住宅的起居室与卧室的私密性在程度上相当。)→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通过一个小前区,把卧室和浴室结合在一起,宁愿放弃厨房和浴室间的关联。→奥托.黑斯勒(Otto Haesler)的“包厢式平面布局”完全放弃内走道。当时这种缩减一切交通的做法很有说服力。路德维希.希尔伯塞尔默(Ludwig Hilberseimer) 引自 住宅平面布局与家庭住宅 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奥托.黑斯勒(Otto Haesler)路德维希.希尔伯塞尔默(Ludwig Hilberseimer)无走道平面→南向平面。一梯两户的交通组织形式决定了所有朝南的起居室与卧室都有一个顺序问题,即先连接起居室,后连接卧室,或者相反。→起居室位于单元尽端,利用整个进深,但放弃了卧室与浴室的紧密相连,私密性受到限制。 引自 住宅平面布局与家庭住宅 路德维希.希尔伯塞尔默(Ludwig Hilberseimer)→亚历山大.克莱因(Alexander Klein)把浴室置于两个卧室之间。放弃了浴室和厨房的关联。同时改善了就餐区域,这一区域被陶特不同寻常地设计成为一个小贱,布置有钢琴和家政工作台,与厨房相隔离。 引自 住宅平面布局与家庭住宅 亚历山大.克莱因(Alexander Klein)里普汉(Riphan)和格罗德(Grod)通过达马斯托克住宅小区。放弃了卧室区域和进厅区域的直接联系,建议通过就餐区设置相应的空间分隔。由此产生今天称之为“贯越式平面”的起居区域。卧室区不再平行于起居区,而是在它的后部。为此放弃了卧室固定朝向的平面设计原则,引起争议。 引自 住宅平面布局与家庭住宅 里普汉(Riphan)和格罗德(Grod)→汉斯.舒马赫(Hans Schumacher)住宅起居区跨整个进深,卧室在内侧,三个卧室中两个朝西。关键性一步,厨房不再由户门直接通达,而是通过餐区,由此厨房和浴室又可连接在一起。 引自 住宅平面布局与家庭住宅 汉斯.舒马赫(Hans Schumacher)→直到半个世纪后的现在,贯穿式平面仍被采用。舒马赫是这种贯穿式平面的基始点。这个平面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有意识地放弃了一系列“神圣”的平面设计原则。这些原则阻碍了当时的平面设计发展。诸如卧室只能朝东,厨房只能通过进门区域连接,起居室只能是封闭的房间等。 遗憾的是,在此后时期中,对功能、空间组织的细致研究变得肤浅,直到战争结束较长一段时间后,这一细致的研究才得以继续。 引自 住宅平面布局与家庭住宅 贯穿式平面回应 2015-02-27 08:45:00 -
Lisa (Ich habe es eilig)
1 功能分区原则,意即将居住工作休闲与交通做空间上的分离 2 是为每个人创造同样的理想的居住环境条件的原则,此原则最终必将导致城市中封闭街区式住宅的瓦解,而转为采用开放式条型住宅。 上述两项发展导致了亚城市化的发展,并且个人交通工具的发展加速了亚城市化。当已有城市居住资产被掏空,并且不再具有活力时,亚城市化便达到它危险的边缘。 [突然想到,欧洲有许多城市确实存在由郊区、亚郊区、城郊(廉价的公寓+黑人)到...2015-07-14 08:17:40
1 功能分区原则,意即将居住工作休闲与交通做空间上的分离 2 是为每个人创造同样的理想的居住环境条件的原则,此原则最终必将导致城市中封闭街区式住宅的瓦解,而转为采用开放式条型住宅。 上述两项发展导致了亚城市化的发展,并且个人交通工具的发展加速了亚城市化。当已有城市居住资产被掏空,并且不再具有活力时,亚城市化便达到它危险的边缘。 引自 10 住宅平面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联 [突然想到,欧洲有许多城市确实存在由郊区、亚郊区、城郊(廉价的公寓+黑人)到中心老城(一个死城,下班打烊后就没有人了)的极其明显过渡(英国有些城市这种区分十分明显),但是,像中国,就好像没有这种。这是当年城市迅速工业化的遗留问题吗?同时,城市的功能明显分区的现象,在新的城市发展中也好常见,这时候,如果没有私人交通方式,只能依靠公共交通,生活的不便利是非常明显的,而且,似乎生活缺少了因为不同性质功能的混杂性而单调乏味(当然,这种可以脱离市井的宁静生活,专门化高效采购是便捷的,可是,你要看个电影,小朋友们约好了,却要大人们驱车一小时才能够。。。这种机器人一样理性规律的生活,对于我现在的心态感到不太能接受,相较之下,更能欣赏像东京制造中那种中世纪般老城市中有机发展的状况。美剧里头的纽约也是非常有趣的,同时拥有那些扭曲黑暗的小街道和广阔肮脏的大金融街和城市绿地公园。)。。随便乱想的。。]
在每一项事物中均具有正确性的概念,时间长久了就能看出来。没有相互关联的住宅区是不适当的。如果基地平面够大,则条型住宅建筑可以朝北或朝南扩散数公里之远。这意味着将人们包裹于运行的输送带上,然而这绝非是城市建筑。条型住宅建筑的出发点是非常杰出的,也应该继续使之成为有用的设计要素。然而只有当它是城市建筑的一种手段时,它才能作为城市建筑,如果它想取代城市建筑的地位时,就不能作为城市建筑……。。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问题的例子中,明白指出只有在人们本身感觉安全的地方,才能够同时形成生动活泼的社会。 正是公共空间的一目了然性,以及使用者对公共空间的感受,然而还有其使用的密度与频率,产生了安全性,这是生动城市的重要前提。 此刻愈来愈清楚地显示出,公共空间的品质不仅取决于其三度空间上的体量,它还取决于公共空间能与相邻的使用功能的交互作用。 引自 10 住宅平面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联 然后在结尾的地方提到了“电子革命”,给人们工作和居住空间关系带来的变革(一下子想象飞跃到《地球是平的》)。
举例而言,在日常用品零售方面家族企业现在有微小的复兴现象,这些家族企业是由希腊人、西班牙人或土耳其人来经营的,它们可以称为客人带来的礼物,为我们重新带回了已消失的街角杂货店。 如果下班后还有可能在居地点附近购物,因为该处有人将商店开放到晚间8点,那么也就能够成功地在小型住宅区中再度设置邻里商店,并且由此满足了所有的弱者:年长者、残疾者以及所有没有汽车或是不愿意拥有汽车的人们的需求。 引自 10 住宅平面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联 (这一段人文关怀的话,好感人。)
因为我们今后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只有在健康的社会结构基础上,才能得以体现其真正价值。 只有一个可居住的、并兼容多元文化的城市,在将来也能够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安全的城市。 引自 10 住宅平面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联 回应 2015-07-14 08:17:40 -
Lisa (Ich habe es eilig)
9.1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平面布局与停车位的安排 9.2自1948年起的平面布局与停车位的安排 9.3在环保意识下的平面布局与停车位的安排 (P197)一般而言,将汽车停放设施纳入建筑横向剖面中,也意味着在这两种功能之间结构的需要上仔细配合的急迫性。特别是在具有承重横墙(船舱式隔间法)的住宅施工系统上形成了偏爱使用的尺寸规则,例如通常遵循1个住宅轴距=2个停车位轴距=大约5m的格式。 排柱网的时候,先想想底下车库。。。2015-06-11 20:15:25
-
Lisa (Ich habe es eilig)
此项研究的中选是住宅平面。目标在于对今天的住宅发展加以定位,并对影响住宅平面发展的各种因素加以整理与评估。 受到社会乌托邦思想及工业革命前期社会保障的设计思想的启发,一战以后是一个转折点,人们不再回避这些问题。这也标志了一个时期的开始,一代建筑师都转向住宅这个课题领域。 设计的兴趣中心不再是乡间住宅及中产阶级的城市别墅,而是平民住宅,工人的住宅,每一个人的住宅。设计的重点是构筑供健康居住的住宅平...2015-02-26 16:53:46
此项研究的中选是住宅平面。目标在于对今天的住宅发展加以定位,并对影响住宅平面发展的各种因素加以整理与评估。 受到社会乌托邦思想及工业革命前期社会保障的设计思想的启发,一战以后是一个转折点,人们不再回避这些问题。这也标志了一个时期的开始,一代建筑师都转向住宅这个课题领域。 设计的兴趣中心不再是乡间住宅及中产阶级的城市别墅,而是平民住宅,工人的住宅,每一个人的住宅。设计的重点是构筑供健康居住的住宅平面,同时有最佳的功能组织和合理的经济性。 “绿色草原”住宅建筑在城市住宅建设的回归不是阻止而是加速了这一衰退过程。人们重新关注失去的城市建筑的构成质量,对被长时间忘却的设计要素作细致讨论,如公共空间、立面、街道及广场等,但这些都不能作为住宅平面设计失败的接口。在这些住宅平面中,卧室朝向噪声集中的部位,儿童卧室没有自然光照等。即使市场对这样糟糕的住宅平面照收不误,这样的住宅平面设计仍然是失败的。 引自 作者前言 (这里写了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的观点的价值,即,我们当前关于住宅的研究什么的肯定是走弯路了,不然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指路的明灯~~)
当今住宅建筑的剖面比平面更能确切表达对住宅的设计意图。缩写后的本书的书名《住宅平面》只是为了明确表示本书不是研究社会历史,也不是介绍住宅政策,而是纯粹分析住宅及其建筑。 引自 作者前言 (这儿再次点名作者写书的朴实理由,真的是很朴实。)
本书没有新的平面设计。只要通篇仔细地看一下,就可以知道,过去40年中,作为住宅发展中的重要发展点,其中许多已在20世纪前三分之一时期被实践,或者已被考虑到了。 只有当革新平面本身不是设计目标,而是社会的发展的确需要改良的平面,新的住宅平面才是有意义的。在这意义上,本书正是为了激发对平面设计方法的研究。 引自 作者前言 回应 2015-02-26 16:53:46 -
Lisa (Ich habe es eilig)
作者区分了两种概念: 1.1单平面层和多平面层住宅 单平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于同一平面层上; 双平面层或多平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分布于不同的层面上。 单平面层住宅最大优点:所有住宅功能位于同一面层上,最舒适,最经济。它也满足了无障碍住宅的先决条件。其二维平面扩展而赢得空间的宽敞性。平面布局灵活性。 缺点是:很难使每户单元有不同的室外空间,高层建筑中因每层单元数目少,电梯使用不够经济。 ...2015-02-27 08:45:00 1人喜欢
总目录作者区分了两种概念:
1.1单平面层和多平面层住宅 单平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位于同一平面层上; 双平面层或多平面层住宅:是指所有的住宅功能分布于不同的层面上。 单平面层住宅最大优点:所有住宅功能位于同一面层上,最舒适,最经济。它也满足了无障碍住宅的先决条件。其二维平面扩展而赢得空间的宽敞性。平面布局灵活性。 缺点是:很难使每户单元有不同的室外空间,高层建筑中因每层单元数目少,电梯使用不够经济。 双平面层或多平面层住宅,包括跃层住宅。跃层住宅和联列式别墅住宅(即多个别墅住宅相邻联接并列)有类似之处。可以将别墅住宅一些典型特征引入到多层住宅中。功能空间布局上区分于丹平面层住宅,而且有不同的交通联系特征和不同的室外空间。但因室内楼梯联系不同层面,舒适性不及单平面层住宅,不适宜于残疾人居住。 跃层平面可以在第三维空间上发展,倾向于小面宽大进深。功能区域划分可以和昼夜交替的节奏吻合;动静分区在不同平面层上,得到有效的空间分离。更有效的利用和规划基地特有的室外空间。由于多层平面分布,可以采用走道式交通连接,更经济地使用电梯。 1.2多层住宅建筑中单平面层平面的发展 单房间或小室排列→人们希望卧室尽可能朝东、起居室尽可能朝西,从而使平面布局大体上是平行于建筑的长轴。(缺点:厨房到餐厅或卧室到厕浴的距离过长,功能的交错)→家庭成员数目(家庭式单元住宅在功能组织上要有个人的和公共生活区域的区别。这一区别在一个人或两个人的小单元住宅中则相对要小,小单元住宅的起居室与卧室的私密性在程度上相当。)→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通过一个小前区,把卧室和浴室结合在一起,宁愿放弃厨房和浴室间的关联。→奥托.黑斯勒(Otto Haesler)的“包厢式平面布局”完全放弃内走道。当时这种缩减一切交通的做法很有说服力。路德维希.希尔伯塞尔默(Ludwig Hilberseimer) 引自 住宅平面布局与家庭住宅 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奥托.黑斯勒(Otto Haesler)路德维希.希尔伯塞尔默(Ludwig Hilberseimer)无走道平面→南向平面。一梯两户的交通组织形式决定了所有朝南的起居室与卧室都有一个顺序问题,即先连接起居室,后连接卧室,或者相反。→起居室位于单元尽端,利用整个进深,但放弃了卧室与浴室的紧密相连,私密性受到限制。 引自 住宅平面布局与家庭住宅 路德维希.希尔伯塞尔默(Ludwig Hilberseimer)→亚历山大.克莱因(Alexander Klein)把浴室置于两个卧室之间。放弃了浴室和厨房的关联。同时改善了就餐区域,这一区域被陶特不同寻常地设计成为一个小贱,布置有钢琴和家政工作台,与厨房相隔离。 引自 住宅平面布局与家庭住宅 亚历山大.克莱因(Alexander Klein)里普汉(Riphan)和格罗德(Grod)通过达马斯托克住宅小区。放弃了卧室区域和进厅区域的直接联系,建议通过就餐区设置相应的空间分隔。由此产生今天称之为“贯越式平面”的起居区域。卧室区不再平行于起居区,而是在它的后部。为此放弃了卧室固定朝向的平面设计原则,引起争议。 引自 住宅平面布局与家庭住宅 里普汉(Riphan)和格罗德(Grod)→汉斯.舒马赫(Hans Schumacher)住宅起居区跨整个进深,卧室在内侧,三个卧室中两个朝西。关键性一步,厨房不再由户门直接通达,而是通过餐区,由此厨房和浴室又可连接在一起。 引自 住宅平面布局与家庭住宅 汉斯.舒马赫(Hans Schumacher)→直到半个世纪后的现在,贯穿式平面仍被采用。舒马赫是这种贯穿式平面的基始点。这个平面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有意识地放弃了一系列“神圣”的平面设计原则。这些原则阻碍了当时的平面设计发展。诸如卧室只能朝东,厨房只能通过进门区域连接,起居室只能是封闭的房间等。 遗憾的是,在此后时期中,对功能、空间组织的细致研究变得肤浅,直到战争结束较长一段时间后,这一细致的研究才得以继续。 引自 住宅平面布局与家庭住宅 贯穿式平面回应 2015-02-27 08:45:00 -
Lisa (Ich habe es eilig)
其后首先是内走道和独立的起居区域又得到新的拥护者,以至于令人觉得似乎20世纪20年代后的平面发展根本没存在过。对此只有一个恰当的解释,即战后重建的第一阶段里,住宅的每个房间在必要时都可以当作卧室使用,这也包括可单独使用的起居室。 →1957年柏林世博会是处于进入到一个平面发展新的阶段的过渡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中,低层与多层单元住宅也采用了内置式浴厕的原则。通风管道及集中管道装置的工业标准化使得大进深住宅...2015-02-27 22:05:35
其后首先是内走道和独立的起居区域又得到新的拥护者,以至于令人觉得似乎20世纪20年代后的平面发展根本没存在过。对此只有一个恰当的解释,即战后重建的第一阶段里,住宅的每个房间在必要时都可以当作卧室使用,这也包括可单独使用的起居室。 引自 战后一段时间。。 →1957年柏林世博会是处于进入到一个平面发展新的阶段的过渡时期。在新的发展阶段中,低层与多层单元住宅也采用了内置式浴厕的原则。通风管道及集中管道装置的工业标准化使得大进深住宅成为可能。因为这些相对潮湿的房间不再需要直接对外通风。平面进深从10米扩大到15米,同时住宅的面宽相应减少。 引自 战后一段时间。。 回应 2015-02-27 22:05:35 -
Lisa (Ich habe es eilig)
2.1 社会文化的变更 2.2 住宅平面布局与多成员共同住宅 2.3 住宅平面布局与多代同堂住宅 2.4 住宅平面布局与无障碍住宅 2.5 住宅平面布局与社区型住宅 一种新的“公共精神”促使花园城市拥有精神文化及艺术教育素质,并取得了成功。 在“公共住宅”或“人民住宅”的纲领下,人们在住宅建设方面寻求符合这一思路的方案框架。 特奥多尔.费舍尔(Theodor Fischer)的设想清晰地表明了这一较高的审美要求,同时也点明了一种矛盾,即...2015-03-31 14:50:31
2.1 社会文化的变更 2.2 住宅平面布局与多成员共同住宅 2.3 住宅平面布局与多代同堂住宅 2.4 住宅平面布局与无障碍住宅 2.5 住宅平面布局与社区型住宅 一种新的“公共精神”促使花园城市拥有精神文化及艺术教育素质,并取得了成功。 在“公共住宅”或“人民住宅”的纲领下,人们在住宅建设方面寻求符合这一思路的方案框架。 特奥多尔.费舍尔(Theodor Fischer)的设想清晰地表明了这一较高的审美要求,同时也点明了一种矛盾,即审美高要求与空间多样化的使用。他说:“社区中心建筑不是用于学习,让人变得更有智慧,而是仅用于愉悦生活;不是用于对这个或那个信条的礼拜,而是用于入静及感觉内心世界。所以,我们不该把社区中心设计成学校、博物馆、教堂、音乐厅或讲堂,而是从这些建筑中提取一部分,再加上另外一些来设计社区中心……”他还说:“如果一位建筑师不能通过空间的气氛让男子主动脱下帽子,让女人肃静,他就没有完成设计任务。” →1923~1924年所建的维也纳-社区中心建筑是个特例,除此之外,在城市设计方面几乎没有新的尝试,即如何把有空间特色的城市设计和有个性的城市空地作为推动公共意识形成的聚合点。 →布鲁若.陶特(Bruno Taut)于1925~1928年设计建造了位于柏林的“马蹄形住宅小区”。恩斯特.梅(Ernst Mays)于1926~1927年设计建造了位于法兰克福的布鲁赫费尔德街(Bruchfeldstrasse)住宅,这是现代主义建筑少有的几个精辟典例之一。→受特奥多尔.费舍尔带来的影响。→他总考虑把小区空间上的中心结合到设计中去。 →在第三帝国时期,“公共合作的思想”成为服务于政治目的的工具而被滥用。社区中心建筑首先被作为“联结小区单元,组成地方编队。”1940年“忠于帝国的城市”汉堡推出了以“地方编队”为模式的小区,它非常明显地点明了“社区中心”不再作为小区的空间中心,而是以集权的城市模式为榜样,在小区的开端设立城市设计上的重心,并在周围设立各式政治机构。 →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又重新提起社区中心,这也是由于社区中心一词的内涵被法西斯滥用,贬值了。直至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无限制的大量纯住宅的建设,使居民自发要求在居住区内设置公共活动的空间,这也是所谓的“自下而上”吧。 →“绿色寡妇”一词是指单身住在城郊或大别墅里的家庭妇女,自己显然无法填补家政亏空,纷纷要求有新的住宅方案。 →这些住宅的共同特征是,连接各住宅的交通联系与公用设施紧密结合,由此产生了全新的住宅形式。 →1979年奥地利布雷根茨(Bregenz)附件的赫希斯特(Hochst),由建筑师科赫(Koch),埃贝勒(Eberle)和米特史丹讷(Mittersteiner)设计建成了一住宅群“英芳(Im Fang)"。→住户共同积极参与了建造,个人参与建造量为总量的70%,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倾向于回归个人无拘无束的住宅单元,在设施完善的单元内主持家政。 →苏黎世边上瓦斯特金根(Wasterkingen)住宅在建筑师瓦尔特.施塔姆(Walter Stamm)的指导和参与下分别于1977年和1982年分两阶段建成。→其首要目标是建筑利于儿童成长的公共住宅,并希望能有一些对一般家庭单位来说费用昂贵的公用设施。 →第三个实例在建造史上区别于前两例。奥地利建筑师及房产商弗里茨.马欣格尔(Fritz Matzinger)根据”Les Paletuviers"一词设计发展了一种新的住宅形式:八个单元两两一组,围绕一个正方形内院构成组群。通过报刊启事,寻找愿意通过“内院共同生活”的业主。→预制构造单元→住宅群形式简单,容易被记住→单元围合的公共活动厅→长久的实践成功。 →只要私人空间不受干扰,共同生活的形式由住户按照不同的住宅需求来调整,这样的社区型住宅就有可能长期存在。 如果社区型住宅要求非常频繁的共同参与,则对成员的变化就非常敏感,这同一般的私人自主生活的社区型住宅相比,不适宜长期运作。 →在以底层住宅为主的公共住宅楼群建设中,丹麦在今天的欧洲占有领先地位。公用设施的配备已在住宅建设中成为标准化的配套。在许多住宅楼与住宅小区里,居民真的在一起做饭,一起就餐,所以可以称为“公用厨房住宅”的重生。 建筑师比耶克(Bjerg)和迪尔伯格(Dyreborg)1972年设计建成的位于希勒罗德(Hillerod)的塞特达门小区(Saettedammen)就属于此类。→他们对社区型住宅中过分密切的集体活动的危险是了解的。发起者之一,格尔德.伊勒利斯(Gerd Illeris)总结了以下的共同目标:这个项目成功建设的先决条件之一是,我们自愿加入这种集体式的生活。。 各种决定是通过民主程序来达成的。 我们希望拥有这样的住地,小孩,也包括成人能自由地,也能在指导下一起参与我们感兴趣的事,不管我们是议论教育或政治,还是饮食或花草;不管我们是在做木工活,还是在做风筝、表演儿童木偶戏,或是准备家庭晚会、音乐晚会。 →丹麦建筑师蒂格内斯图恩.范德库斯特(Tegnestuen Vandkunsten)的作品约斯特罗普锯木厂住宅(Jystrup Savverk)。→面向基地内部的是一层高的住宅单元,有类似于内院别墅那样的私人室外庭院。 在交通联系的另一侧是二层高的住宅单元,第二层面的平面也面向基地内部。它们有屋顶平台,像“桥”一样越过交通联系空间。相邻的平台间有足够的距离,使交通联系空间通过高窗得到自然采光,而成为受儿童及成人喜欢的户外活动公共空间,供无拘无束地游戏,而且富有空间变化。→私人和公共活动空间的恰当比例,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多样性来定义的。交通联系空间作为非正式的区域比单独设置的公共活动室有更高的利用率,因而更有效,让成人和小孩对此都赞不绝口。 →活动室只有在被居民认为在建筑方面是真正“公共所属”时,它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功能。所以在这方面,交通联系区域及它内在的联系对公共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有报道说,开工前不久,设计通过一个小小的改动及很低的附加费用,使楼梯间外墙向外扩移,在每层原来只是必需的交通面积上扩展出可供儿童游戏的宽敞空间。 →★★★在这样的假设下,不难解释为什么勒.柯布西耶的联合住宅及类似的住宅类型经常得到来自于住户的反面意见。尽管联合住宅在社区型住宅中被看作一个知名的实例,但所许诺的“公共性”没能得到真正实现。★★★ 引自 2 住宅平面布局与居民组群的居住需求 回应 2015-03-31 14:50:31
-
Lisa (Ich habe es eilig)
1 功能分区原则,意即将居住工作休闲与交通做空间上的分离 2 是为每个人创造同样的理想的居住环境条件的原则,此原则最终必将导致城市中封闭街区式住宅的瓦解,而转为采用开放式条型住宅。 上述两项发展导致了亚城市化的发展,并且个人交通工具的发展加速了亚城市化。当已有城市居住资产被掏空,并且不再具有活力时,亚城市化便达到它危险的边缘。 [突然想到,欧洲有许多城市确实存在由郊区、亚郊区、城郊(廉价的公寓+黑人)到...2015-07-14 08:17:40
1 功能分区原则,意即将居住工作休闲与交通做空间上的分离 2 是为每个人创造同样的理想的居住环境条件的原则,此原则最终必将导致城市中封闭街区式住宅的瓦解,而转为采用开放式条型住宅。 上述两项发展导致了亚城市化的发展,并且个人交通工具的发展加速了亚城市化。当已有城市居住资产被掏空,并且不再具有活力时,亚城市化便达到它危险的边缘。 引自 10 住宅平面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联 [突然想到,欧洲有许多城市确实存在由郊区、亚郊区、城郊(廉价的公寓+黑人)到中心老城(一个死城,下班打烊后就没有人了)的极其明显过渡(英国有些城市这种区分十分明显),但是,像中国,就好像没有这种。这是当年城市迅速工业化的遗留问题吗?同时,城市的功能明显分区的现象,在新的城市发展中也好常见,这时候,如果没有私人交通方式,只能依靠公共交通,生活的不便利是非常明显的,而且,似乎生活缺少了因为不同性质功能的混杂性而单调乏味(当然,这种可以脱离市井的宁静生活,专门化高效采购是便捷的,可是,你要看个电影,小朋友们约好了,却要大人们驱车一小时才能够。。。这种机器人一样理性规律的生活,对于我现在的心态感到不太能接受,相较之下,更能欣赏像东京制造中那种中世纪般老城市中有机发展的状况。美剧里头的纽约也是非常有趣的,同时拥有那些扭曲黑暗的小街道和广阔肮脏的大金融街和城市绿地公园。)。。随便乱想的。。]
在每一项事物中均具有正确性的概念,时间长久了就能看出来。没有相互关联的住宅区是不适当的。如果基地平面够大,则条型住宅建筑可以朝北或朝南扩散数公里之远。这意味着将人们包裹于运行的输送带上,然而这绝非是城市建筑。条型住宅建筑的出发点是非常杰出的,也应该继续使之成为有用的设计要素。然而只有当它是城市建筑的一种手段时,它才能作为城市建筑,如果它想取代城市建筑的地位时,就不能作为城市建筑……。。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美国大城市问题的例子中,明白指出只有在人们本身感觉安全的地方,才能够同时形成生动活泼的社会。 正是公共空间的一目了然性,以及使用者对公共空间的感受,然而还有其使用的密度与频率,产生了安全性,这是生动城市的重要前提。 此刻愈来愈清楚地显示出,公共空间的品质不仅取决于其三度空间上的体量,它还取决于公共空间能与相邻的使用功能的交互作用。 引自 10 住宅平面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联 然后在结尾的地方提到了“电子革命”,给人们工作和居住空间关系带来的变革(一下子想象飞跃到《地球是平的》)。
举例而言,在日常用品零售方面家族企业现在有微小的复兴现象,这些家族企业是由希腊人、西班牙人或土耳其人来经营的,它们可以称为客人带来的礼物,为我们重新带回了已消失的街角杂货店。 如果下班后还有可能在居地点附近购物,因为该处有人将商店开放到晚间8点,那么也就能够成功地在小型住宅区中再度设置邻里商店,并且由此满足了所有的弱者:年长者、残疾者以及所有没有汽车或是不愿意拥有汽车的人们的需求。 引自 10 住宅平面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联 (这一段人文关怀的话,好感人。)
因为我们今后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只有在健康的社会结构基础上,才能得以体现其真正价值。 只有一个可居住的、并兼容多元文化的城市,在将来也能够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安全的城市。 引自 10 住宅平面布局与城市规划的关联 回应 2015-07-14 08:17:40 -
Lisa (Ich habe es eilig)
9.1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平面布局与停车位的安排 9.2自1948年起的平面布局与停车位的安排 9.3在环保意识下的平面布局与停车位的安排 (P197)一般而言,将汽车停放设施纳入建筑横向剖面中,也意味着在这两种功能之间结构的需要上仔细配合的急迫性。特别是在具有承重横墙(船舱式隔间法)的住宅施工系统上形成了偏爱使用的尺寸规则,例如通常遵循1个住宅轴距=2个停车位轴距=大约5m的格式。 排柱网的时候,先想想底下车库。。。2015-06-11 20:15:25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筑·间·思 (陳小野)
- 独立住宅设计 (咿呀哇呲)
- 南的建筑设计书籍 (见日之光)
- 建筑相关 续。。。 (Nobervem)
- arch design (eidos)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住宅平面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Lisa 2015-07-14 14:53:03
翻译欠缺,数不清困了几次。。
0 有用 Jor.Z 2011-05-09 23:54:37
工具书 经典书
0 有用 黑山猪 2008-11-03 19:59:17
描述历史沿革。二战前后建筑师在设计高密度住宅时的诸多抉择。
0 有用 阿qiu 2012-09-04 18:13:13
史料+平面分析 翻译的不大顺畅 内容多 看的有点费时间
0 有用 啊宇 2017-12-31 21:55:02
时间比较早,可做研究参考,章节次序感觉有问题
0 有用 il_perso_nome 2020-08-13 19:00:17
德式研究了,物的研究就是物的研究,比较少用理论说事。分类上有点过于重合,虽然仔细想想住宅的综合怎样都会重合,但还是略绕了。翻译的确捉急,几度昏厥
0 有用 啊宇 2017-12-31 21:55:02
时间比较早,可做研究参考,章节次序感觉有问题
0 有用 照夜白 2016-12-17 12:35:34
非常详尽,细致,案例也很有代表性。
1 有用 Lisa 2015-07-14 14:53:03
翻译欠缺,数不清困了几次。。
0 有用 阿qiu 2012-09-04 18:13:13
史料+平面分析 翻译的不大顺畅 内容多 看的有点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