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1995-1
页数: 988
定价: 4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列宁选集1995版
ISBN: 9787010015026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1995-1
页数: 988
定价: 45.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列宁选集1995版
ISBN: 9787010015026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苏共 (郭亮)
- 马列主义入门推荐书单 (密涅瓦的金枝)
- 政治学学习入门书单(自用) (奥芙乐迩)
- 东方屠龙术史考 (陆犯焉不识)
- 《回到马克思》高中课程 (汉尼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列宁选集(第三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愚公∞ 2018-06-22 10:29:27
列宁选集第三卷1917-1919年列宁撰写的一系列的战斗文献,我们知道1917年二月革命开始,这是俄国历史的巨大转折,到了十月革命,更是开创了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在这里,我们看到列宁的写作内容也开始从理论转向革命实践,内容上看从过去马克思的理论探讨,转向无产阶级革命的论证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鼓舞,所以他的文章理论性逐渐向革命性转变。而且,在论证俄国革命的时候,列宁用了很多讨论,特别是解决无产阶级革... 列宁选集第三卷1917-1919年列宁撰写的一系列的战斗文献,我们知道1917年二月革命开始,这是俄国历史的巨大转折,到了十月革命,更是开创了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在这里,我们看到列宁的写作内容也开始从理论转向革命实践,内容上看从过去马克思的理论探讨,转向无产阶级革命的论证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鼓舞,所以他的文章理论性逐渐向革命性转变。而且,在论证俄国革命的时候,列宁用了很多讨论,特别是解决无产阶级革命建国问题,俄国作为落后国家,为何能够而且必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这就是国家与革命的主要问题。而在建国后,列宁要处理的问题,也是从为何要革命,到如何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所以,他要跟党内极左势力斗争,他们仍然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而没把建设和维护革命成果作为目标,而是继续沿用了革命思路,所以列宁斥之为幼稚病。 (展开)
5 有用 101避难所 2022-11-13 14:32:08 河南
列这个人,你绝对不能用庸逼小人道主义者“口号与事实无关”去指责他,因为他一开始就不喊那一套美好的画饼口号,直白的告诉你,要杀谁,怎么杀。 我认为第三卷的几篇文章可以挑出来细读 《远方来信》、《论口号》、《大难临头出路何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 至于第三卷的总体基调,可以看一下本卷倒数第三篇文章《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列打的是明牌。 很真诚的提醒,虽然这是“导师选集”,但是列这个人... 列这个人,你绝对不能用庸逼小人道主义者“口号与事实无关”去指责他,因为他一开始就不喊那一套美好的画饼口号,直白的告诉你,要杀谁,怎么杀。 我认为第三卷的几篇文章可以挑出来细读 《远方来信》、《论口号》、《大难临头出路何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 至于第三卷的总体基调,可以看一下本卷倒数第三篇文章《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列打的是明牌。 很真诚的提醒,虽然这是“导师选集”,但是列这个人写东西和毛完全不同,请千万不要觉得这个是可以逆练出来什么鸡汤励志或者创业思路的选集,你如果不是一个radical的人,看列选是绝对受不了的。 (展开)
1 有用 Nise 2016-03-20 02:49:11
补记
0 有用 Bora Bora 2011-01-09 13:03:32
国家与革命
1 有用 徐三肨 2022-12-20 16:22:30 湖南
伊里奇谈治国理㊣:除了Democracy与Dictatorship的辨析以及《国革》处理的问题属于一般的理论外,其他文章大部分都是在处理具体的政治实践内容。但二者其实有很多交叉之处,比如我觉得苏维埃这样一个新玩意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国革》的协作(也要注意国革写于8月,此时正是四月事变、五月联合和七月起义之后,如何评价苏维埃及其历史意义的问题提到了议程上),这很类似于cr时期的上海公社和一月夺权,多少... 伊里奇谈治国理㊣:除了Democracy与Dictatorship的辨析以及《国革》处理的问题属于一般的理论外,其他文章大部分都是在处理具体的政治实践内容。但二者其实有很多交叉之处,比如我觉得苏维埃这样一个新玩意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国革》的协作(也要注意国革写于8月,此时正是四月事变、五月联合和七月起义之后,如何评价苏维埃及其历史意义的问题提到了议程上),这很类似于cr时期的上海公社和一月夺权,多少是实践先于所谓理论一般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