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的书评 (243)

龙吟 2017-04-29 03:45:39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语出儒学大师马一浮《旷怡亭口占》: 流转知何世,江山尚此亭。 登临皆旷士,丧乱有遗经。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长空送鸟印,留幻与人灵。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多么温柔的一句话呀! 即便是经历世事沉浮、阅尽人间沧桑,当俯下身子...  (展开)
古蓝 2013-01-05 20:54:32

他才是最懂生活的人

这本书我从2012年读到了2013年,一篇一篇的散文,每天看几篇,有时是边吃饭边看,有时睡前看。真的是一本耐读耐品的书,像茶一样。 汪老先生是个会说故事的人,我边看书边想象着书里描写的场景,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话的神态……有时也会想象一...  (展开)
鸡塔 2013-10-19 22:49:12

在可亲近处,有值得亲近的人和物

在可亲近处,有值得亲近的人和物 ——读汪曾祺《人间草木》 最早知道汪曾祺,是一位稍长一点的朋友给我的推荐,印象中说他的文字是平实亲切有生活滋味儿的。而我呢,在十几二十岁交接的时候,总盼望着被什么醍醐灌顶,一语惊醒。一心想看更壮烈的、跌宕的、发人深省的经典...  (展开)
singsingsong 2014-12-27 07:51:37

《人间草木》摘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的脸上如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那些绣球花,我差不多看见它们一点一点的开,在我看书做事时,它会无声的落两片在花梨木桌上。 有一年夏天,我已经像个大人了,天气郁闷,心上另外又有一点小事使我睡不着,半夜到园里去。一进门,我就停住了。我看见一个...  (展开)
西飞雁 2009-07-17 18:36:14

个中三味

迷恋汪氏的从容温润,此后得知他师从沈从文更是喜不自禁,果然是一样的纯粹。起初的缘由是贪吃,食物在他笔下有声有色,读来犹如一场街头巷尾一场肚腹的节日,嘴角鼻头皆是油光,仍旧腹内淘气,手里的硬币顺次递出,直至肠胃塞不进进分毫。 汪氏强调的并非是吃的学术,而是...  (展开)
浮生若夢 2011-09-12 18:58:26

简笔浓情

最近断断续续读完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间草木》。文章是真好,感情细腻,平和,文字朴拙,平实,轻松的读着,像坐在家门口的板凳上,听爷爷抽着旱烟回忆旧时的故事。 我写东西,总喜欢用词清丽、典雅,带点古韵,这恐怕是读古文、读董桥之类的作家的缘故。词句原本就是有声音有...  (展开)
成岗 2007-05-29 15:07:29

第五十七个民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人间草木》分七辑,分别是,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就每辑标题来讲,“人间草木”是汪的风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有一半汪的遗传因子,后面的四字语,老实讲,实在不咋地,不咸不淡,寡淡无味,像是健忘的老厨师手...  (展开)
静静生活 2006-04-14 15:37:34

一本看得舒服,看完后还想再去买回来收藏的书

因为我看书大多是从图书馆借的。 读这本书之前,先看到lolitalin同学的评论"有点偏见的美食家!",于是也是带着偏见去看的,但读下来没有看到lolitalin同学引的那几句刺目的话,或者是我读得粗?(声明:没有与lolitalin抬杠的意思,同时感谢有lolitalin和上面各们的评论让我在读之前...  (展开)
媛的春秋 2020-06-22 09:54:27

作家们的父辈——从汪曾祺的父亲说开去

本文刊登于2020年6月20日《文汇报》”记忆“版,文汇APP标题为《汪曾祺,卡夫卡,歌德,里尔克都有着怎样的父亲?》。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今年是汪曾祺诞辰100周年。不久前读到汪老写他父亲的文章,文中绝口不提成年后与父亲因经济问题而起的罅隙,而只提父亲的种种好。这...  (展开)
晴子的麦穗时间 2019-04-08 23:30:52

人间与草木丨《人间草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汪曾祺先生笔下的草木,是有情感的。不像我学专业课时,反反复复地只会去记植物的科属种,看一株植物就立刻盯着它的识别特征不放,全然把美感抛之脑后。先生笔下的草木,才是真正的人间草木。 草木如梦 “漫步园中,恍恍惚惚,有如梦回酒醒。”这是先生在说菏泽牡丹;“身在耀...  (展开)
丁是丁 2017-06-21 10:24:04

汪曾祺的境界:人间送小温

汪曾祺曾为《中国作家》画过一幅画,画上题了一首诗: 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 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 或时有佳兴,伸纸画暮春。 草花随目见,鱼鸟略似真。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君若亦欢喜,携归尽一樽。 汪曾祺的儿子汪朗为一版再版的《人间草木》写序时,说...  (展开)
暖暖 2016-02-23 10:42:04

汪曾祺:"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被一个句子击中了。他说:“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这得看得多仔细才分得出这两种不同的白呢! 汪曾祺从小喜欢花,到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那些“采花”的事儿: ...  (展开)
无忧 2011-09-02 08:42:29

老来可喜, 是历遍人间, 谙知物外

拿起这本书全然是被书名吸引,翻过之后才惊觉:有两篇文章,是曾出现在语文课本或阅读中的——一篇是《高邮的鸭蛋》,约莫是小学三年级的课文;一篇是《多年父子成兄弟》,大概是初中的一篇阅读理解。给不足14岁的孩子读的东西,能有多晦涩呢?记得当年读来,便觉和自己心境相...  (展开)
乌兰巴托的大葱 2018-02-28 23:39:21

水往低处流,平凡多伟大

毕业那年,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赋闲在家,后来随便的去了第一家肯要我的公司,但待得很不愉快。 到达一个临界点时,想给自己放放松,就在周六请了假,去看乔小刀的演讲,他说他在云南的生活,他的木工,他的音乐,他还说:人不必那么向上,应该向水学习,水往...  (展开)
2017-04-14 12:20:46

如果我要离开,我只能去城市的边缘站一会儿

艺术从来不是俯拾皆是、轻易获得的。如装置艺术家邱志杰说:“世界上很多美妙的事物是不跟人互动的。它们只是自顾自美丽,懒得理你。”何况发现美已属不易,艺术家的职责还有阐释它们。这种困境就像陶渊明归隐后在诗中说的那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言语之匮乏,在面...  (展开)
山月何年✨ 2018-04-12 16:26:19

人间草木,都是动容。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那棵龙爪槐是我一个人的。我熟悉他的一切好处,知道哪个枝子适合哪种姿势。 四月二日。月光清极。夜气大凉。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  (展开)
在异乡的安顺人 2013-07-17 17:03:04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  (展开)
千樱 2022-11-30 23:29:35

这才是生活,生命本该如此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平时有谁会去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汪曾祺先生描述的是人间的花草树木和生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又或是顺着草木去故事?我倾向于最后一个答案。 这是生活,生活本该如此。 我很喜欢的一篇,昆明的雨。昆明的雨从汪曾祺的画为起点,由一段题的字为过渡,联系到了昆明的雨。通过...  (展开)
多尔芬dolphin 2022-03-27 12:06:12

人。

市面上汪老的散文集很多,我还是偏爱江苏文艺出版社的。20块。一本A5平装本。壳不硬,拿起来就读。轻松自在。 这本书一开始是初中老师推荐,我们班的同学人手一本。第一篇《花园》一下就把我震住了。回忆在汪曾祺的笔下有了光影、气味并笼着一层淡淡的伤感颜色。时光隧道般勾起...  (展开)
欢歌明子 2021-04-02 04:49:19

我们今天还要读汪曾祺吗

(大一第一学期的读书分享,写得并不好,小学生过家家似的,最后也就没拿去交差。不过好歹写了一场子,虚荣心和分享欲还是使我po出这篇文) 一个人,总应该用自己的工作,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东西。在任何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 13 后页> (共243条)

订阅人间草木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