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秀才的书评 (66)

巴金斯老爷 2011-03-21 16:38:20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历史有时是一场玩笑

当年电视剧《雍正王朝》热播,创下央视一套的收视率纪录,一举颠覆民间对雍正的传统印象。 阴狠还是刚毅,暴戾还是严敏,恶君还是明主,被弑还是病亡,争议不断,连带致使那一时期的人物形象普遍模糊不清。就说前段时间播出的《宫》,把雍正的八弟变成正面人物,和《雍正王朝...  (展开)
理想国 2005-11-24 12:14:24

局外人看局中人,局中人看局中人,局中人看局外人

史景迁最好的书,当然是《妇人王氏之死》,那是见微知著的范本,学历史的人不可不拜读。 《皇帝与秀才》,选取的是雍正皇帝和湖南偏远小地秀才曾静的故事,这两个地位迥异年龄相同的人,合作演出了大清历史上很耐人寻味的一幕。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西北大将军岳钟琪被拦路...  (展开)
野次馬 2022-08-16 13:11:4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一些翻译问题

本来想抄在读书笔记里的,没想到越摘越多,干脆写篇书评吧。 这本书的中译文字典雅,再加上译者需要根据尾注翻检资料,将被译成英文的引文一一对应回去,还补上了很多原文略去的名字,想来也是工程浩大,下了不少苦功夫。(但也有一些没找到原文的,比如第十章讨论易·中孚的部...  (展开)
tian 2006-03-14 02:32:56

笔记

看上海远东出版社版《皇帝与秀才:皇权游戏中的文人悲剧》,无异于白日梦幻。之前读过的史景迁文字不出序言,这也是史景迁的文字第一次以汉字的面目在眼前呈现。我受到的最大刺激,用乔纳森的话说,就是编年史竟然可以做到起居注的精度。 全书讨论的是一个清初的传播事件,主角...  (展开)
猫熊 2005-12-14 12:02:09

透过史景迁的眼看中国历史的质感

今年上半年看了几本史景迁的书。 个人认为最好看的是这本。 关于中国历史的文字,我一直觉得缺乏一种质感。 所谓戏说根本不值一提,不过是从民间演义发展而来又丢失了草根的智慧。 实际上四大古典名著和评书一直主导着我关于历史的想象——一种流于脸谱化的平面的想...  (展开)
泡面 2019-07-02 15:14:1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大义觉迷——雍正皇帝对政治谣言的处理及其影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单位同事都去开会了,一个人无聊,翻完了《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这本书和史景迁的其他书一样,“用蒙太奇的写作手法,打破了线性时间和僵固空间的制约,以人物的欲望、动机为坐标,重新编码历史素材”,写作风格游离于历史与小说之间,读来引人入胜。主要内容是讲述了《大义...  (展开)
✨Lachesis 2015-04-16 14:10:04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大义觉迷录》与专制主义的心源

【四年前的旧评,才发现没发过书评区,补一下~】 《大义觉迷录》与专制主义的心源 “或许可以说,这两位皇帝都错了。一个皇帝以为向天下人说明对他不利的传言,便可让流言不攻自破,因为眼睛雪亮的后代会尊敬他。但是他的子民却记得了谣言,而忘了皇帝的苦心。另一位皇帝却...  (展开)
见色起义 2011-03-15 11:26:3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史景迁:已失去联系的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前言 读史其中一个用处就在于提醒吾人,事情可以匪夷所思到什么程度。曾静谋反的奇案,还有《大义觉迷录》的刊刻印行、通颁天下,似乎正是这句话的脚注。但是读史另有一个用处,就在于让吾人看到,人可以这般实际地应对如此匪夷所思的情境。曾静与...  (展开)
小曾 2011-04-30 16:11:10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7年前的作业:在雨中挖历史兔穴的小狗侦探

“但,不管怎么说,毕竟我挖出一些泥土。” Jonathan D. Spence,即美国汉学大师史景迁,在其研究著作《中国纵横:一个汉学家的学术探索之旅》序言中这样写道。在该序中,史氏称脑中经常浮现儿时家中小狗雨中挖兔穴的图景:“泥土飞舞,却见不到兔子。也许兔子们早就因为小...  (展开)
✨Lachesis 2011-04-21 23:07:4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杂书笔记之一

"或许可以说,这两位皇帝都错了。一个皇帝以为向天下人说明对他不利的传言,便可让流言不攻自破,因为眼睛雪亮的后代会尊敬他。但是他的子民却记得了谣言,而忘了皇帝的苦心。另一位皇帝却以为把书毁掉,便能告慰父皇在天之灵。而他的子民却以为他之所以想毁去此书,就是因...  (展开)
海风 2022-02-24 09:58:1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历史的悖谬

杨在课上讲“中国”概念边界的伸缩时,援引《大义觉迷录》时且顺道安利此书,称看帝王如何整知识分子很有意思。译后记从民族认同的角度剖析此书,雍正以“文化建构论”破曾静的“华夷之防”,而乾隆不同意曾静带有特殊主义的本质论立场,也不认可雍正的文化道德改造论。 亦可以...  (展开)
一十三 2021-04-06 10:13:22

无数无辜无关无畏的牺牲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样一场堂堂大清帝国的皇帝和僻居山村的秀才之间的恩怨,一则牵涉进无数人物角色的公案,全是缘于湘西安仁县的大路边有一个学馆,一个不起眼的教书先生,缘于这个教书先生差了他的门生充当信使,揣着一封将掀起狂天波澜的谋逆书信,踏上慢慢北路而发端。” 无数的士人秀才,...  (展开)
耳朵有尾巴 2020-06-06 21:50:20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雍正与曾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有本书的两位作者年纪相仿,身份地位却相差悬殊。他们从未谋面,却努力想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这本书曾经刊行天下,为天下读书人必读的书目。但随之又被列为禁书,皆数回收销毁。如今,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本书。大多数人认识其中一位作者,这位作者叫胤桢,他的另一个名字叫雍正...  (展开)
月自黄昏水自安 2022-11-03 20:15:1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写成小说可能会更好

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很像小说,甚至带点悬疑的味道,但中间开始就有点无聊。 所以,把这本书写成小说,可能会更合适。 可这正是史景迁的特色,他的历史著作,介于小说与历史之间。说它是小说,但是却都是有史料支撑,并无虚构成分;说它是历史,却又故事性极强,甚至很...  (展开)
自思自量 2019-06-19 22:00:56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闹剧下的权力与认同——读《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史景迁与《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 读史的其中一个用处就在于可以提醒吾人,事情可以匪夷所思到什么程度 [①] ,而《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正是讲述了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这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先生于2001年写就的,英文原名叫 Treason by the Book, 直译便是“携书谋...  (展开)
pinturicchio 2019-05-10 21:06:09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宇智波胤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 史景迁先生近乎全景公布了四爷与岳钟琪、李卫、鄂尔泰等人的聊天记录,披露了大量会议纪要。曾静、张熙逆案自西北事发,波及三湘,继而矛头指向江南文士之前明之恋,屠刀高高举起最终又轻轻放下。雍正也从震怒、危机、焦躁、冷峻走向坦荡与怀柔。 黄仁...  (展开)
包砸 2018-01-12 21:51:34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帝心深厚下是如履薄冰的焦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雍正为了破除“谣言”,维护统治,以及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对吕留良及其后人施以重罪,但对曾静和张熙则宽容有加。在《大义觉迷录》里,完整保留了曾静的逆书原文,雍正和曾静之间的对话,以及曾静“幡然醒悟”后的文章,这本书被紧急刊行,下达地方,每月宣讲两次。 同时让四...  (展开)
卓老虎 2016-10-25 17:18:22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曾静案:一场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施政审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关于本书 这本书说的是《大义觉迷录》这本书形成、流传、禁毁的过程,乃至其间横生的许多耐人寻味、匪夷所思的枝节。 清政权何以维持长达二百六十年的统治,其中的关键是满人入关后逐渐意识到,单凭武力是难以长治久安的,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而有效的思想统治...  (展开)
凹鱼 2012-12-21 13:59:59

解释就是掩饰

一 关于史景迁就不用说什么了。关于这本书还有几点可说。 像这类著作成为了历史写作的一种潮流。如果说大部头的通史著作,其存在以自归于学术之列,其目的也明白坦荡,那么像这一类故事性极强,有时候甘冒史学之大不韪,加入大量的揣测和虚构,又例如《马丁盖尔归来》的作者戴...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66条)

订阅皇帝与秀才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