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后人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便习称《旧五代史》。这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公元912——981年)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经始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四月,至次年闰十月甲子日完竣呈上,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时间。成书如此迅速,主要在于宋太祖十分重视,组织的撰修班子规格高、阵容强;同时也因为去古未远,可资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范质又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实录简编——《建隆五代通录》,从而为修史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和宋朝之间曾有过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的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的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后人为区别于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便习称《旧五代史》。这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公元912——981年)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经始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四月,至次年闰十月甲子日完竣呈上,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时间。成书如此迅速,主要在于宋太祖十分重视,组织的撰修班子规格高、阵容强;同时也因为去古未远,可资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范质又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实录简编——《建隆五代通录》,从而为修史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我国历史上,唐朝和宋朝之间曾有过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的大规模分裂割据时期。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的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旧五代史(全六册)的创作者
· · · · · ·
-
薛居正 作者
目录 · · · · · ·
卷二 梁书二
卷三 梁书三
卷四 梁书四
卷五 梁书五
……
卷一百五 汉书七
卷一百六 汉书八
卷一百七 汉书九
卷一百八 汉书十
卷一百九 汉书十一
……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旧五代史(全六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旧五代史(全六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千秋同一毁,不独汉唐陵! | 来自西山野人 | 1 回应 | 2013-08-15 16:35:1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中华书局 (2015)9.3分 1501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6)9.5分 3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二十四史系列》——中华书局 (彼岸)
- 中國古典文學研習綱要<中級:上> (L.C.)
-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羊的门)
- 《读古指南》全书目【1号楼:经、子、史部】 (祥瑞御兔)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9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旧五代史(全六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蘿苼菛 2011-05-25 03:11:35
只读过第六卷一部分,具体来说就是僭伪列传部分~木哈哈。很不客观,感情色彩太浓厚了吧……
9 有用 Adiósardour 2014-12-11 19:13:35
成书太快,因而来不及对史料加以慎重的鉴别,有的照抄五代时期的实录,以至把当时人明显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歪曲史实和溢美人物的不实之辞录入书中。如对后唐的权臣张全义,传中就大肆赞美他的治洛(阳)的功勋,而讳言其大量丑行。而这些丑闻在后来宋人王禹偁写的《五代史阙文》中揭露甚多。正由于这样,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对《旧五代史》指责很多,专门写了“薛史书法回护处”和“薛史失检处”两个专题,举了好些例证说明薛史的... 成书太快,因而来不及对史料加以慎重的鉴别,有的照抄五代时期的实录,以至把当时人明显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歪曲史实和溢美人物的不实之辞录入书中。如对后唐的权臣张全义,传中就大肆赞美他的治洛(阳)的功勋,而讳言其大量丑行。而这些丑闻在后来宋人王禹偁写的《五代史阙文》中揭露甚多。正由于这样,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对《旧五代史》指责很多,专门写了“薛史书法回护处”和“薛史失检处”两个专题,举了好些例证说明薛史的不实。但是从史料角度说,“薛史”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这毕竟是它的功劳。尤其经过长期南北分裂混乱,许多五代时期的“实录”和其它第一手材料大部散佚,因而这部近乎“实录”压缩本的史书,价值就更高了。 (展开)
0 有用 蝉 2014-03-02 19:02:40
: K243.104.2/4771
0 有用 Nise 2013-07-11 15:32:18
补记
0 有用 亢龙无悔 2008-09-19 10:48:28
非常喜欢的历史时期,经典史书,只不过还是有史料不全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