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弗·克 阿尔谢尼耶夫考察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时,遇到了一位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请他做向导。流浪猎人乌扎拉譬觉灵敏 对山林无比熟悉能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两个男人在森林探险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年以后,阿尔谢尼耶夫把德尔苏带到生活无虞的城市居住。可老猎人处处与现代化的社会发生冲突。最后,属于大自然的德尔苏·乌扎拉返回莽林中,不幸死于盗贼之手。
本书是对一个善良朴实平凡的人的终极关怀,是一曲普通人的生命的挽歌。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二十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绿色文学经典,全书分为《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原名《乌苏里地区之行》)和《德尔苏·乌扎拉》两部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根据该...
弗·克 阿尔谢尼耶夫考察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时,遇到了一位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请他做向导。流浪猎人乌扎拉譬觉灵敏 对山林无比熟悉能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两个男人在森林探险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年以后,阿尔谢尼耶夫把德尔苏带到生活无虞的城市居住。可老猎人处处与现代化的社会发生冲突。最后,属于大自然的德尔苏·乌扎拉返回莽林中,不幸死于盗贼之手。
本书是对一个善良朴实平凡的人的终极关怀,是一曲普通人的生命的挽歌。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二十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绿色文学经典,全书分为《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原名《乌苏里地区之行》)和《德尔苏·乌扎拉》两部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 《德尔苏·乌扎拉》引起国际影坛轰动,获得197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创作者
· · · · · ·
-
阿尔谢尼耶夫 作者
目录 · · · · · ·
第一章玻璃沟
第二章初遇德尔苏
第三章打野猪
第四章朝鲜屯见闻
第五章勒富河下游
第六章兴凯湖上的暴风雪
第七章启程前的准备和考察队的装备(1906年)
第八章溯乌苏里江而上
第九章翻山越岭到科克沙罗夫卡村去
第十章伏锦河谷
第十一章穿过原始森林
第十二章大森林
第十三章翻过锡霍特山脉到海边去
第十四章奥耳加湾
第十五章阿尔扎马索夫卡河畔历险记
第十六章弗拉基米尔湾
第十七章德尔苏・乌扎拉
第十八章阿姆巴
第十九章里伏锦
第二十章该诅咒的地方
第二十一章返回海滨
第二十二章鹿鸣
第二十三章猎熊
第二十四章与红胡子遭遇
第二十五章林中大火
第二十六章冬季行军
第二十七章到伊曼去
第二十八章困难的处境
第二十九章从瓦贡别到帕罗沃齐
附录
植物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醒来以后,我看见德尔苏劈了很多木柴,弄来一些桦树皮,把它们全垛在窝棚里。 我以为他想把窝棚烧掉,就劝他不要这样做。但是,他没理我,反而向我要一撮盐和一把米。我很想知道,他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就叫人给他拿来。这个赫哲人用桦树皮把火柴仔细包好,把盐和米也分别用桦树皮包起来,并把这些东西挂在窝棚里。接着,又把窝棚外面盖的树皮修补好,这才准备动身。 “你大概还打算回到这儿来吧?”我问他。他摇了摇头。我又问,米、盐和火柴是留给谁的。他回答说: “别的什么人来,窝棚找到,干柴找到,火柴找到,吃的找到——不会死!” 我记得,这使我大为震动。我沉思起来......赫哲人竟这样关心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德尔苏永远不会见到那个人,而那个人也不会知道,是谁给他准备了干柴和食物。我想起,我手下的人离开宿营地的时候,总是把树皮扔在篝火里烧掉,他们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觉得有趣而已,我从来没有制止过他们。这个野蛮人远比我更讲仁爱。他多么关心路人呐!......为什么住在城市里的人,这种美好的感情,这种关心他人利益的精神反而泯灭了呢,这种感情从前肯定是有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页 -
夜晚寂静而又温暖,正适于夜间的昆虫出来活动。眼前的景象使我惊奇得忘了蚊蚋(rui),看得入了迷。空中到处闪烁着点点蓝光,原来是萤火虫,他们发出的亮光时断时续,每次不超过一秒钟。只要盯住一个蓝光,就能看出一只萤火虫的去向。据说,俄国移民头一次见到这种闪烁的亮光时,曾对它开枪射击,并且被吓跑了。眼前,这种昆虫已经不是几只,而是几千只,几万只。它们或在地面很近的草丛里飞来飞去,或在树丛中飞绕,或在树梢顶上盘旋。虫火荧荧,星光闪闪,真是一种光的舞蹈。突然,耀眼的电光一闪,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一颗巨大的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划破夜空。顷刻间,流星碎裂,变成无数细小的火花,落到远处的山后面去了。星光熄灭了,萤火虫的燐光也像在魔杖的指挥下一样,顿时消失。过了两、三分钟,树丛里突然冒出了一只萤火虫,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半分钟后,成千上万只荧光闪闪的爱尔菲神又在空中到处舞蹈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人也喜欢 · · · · · ·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这书居然到处脱销!太夸张了吧! | 来自enemy | 19 回应 | 2023-03-15 15:58:12 |
是因为黑泽明的电影才想看小说的~~ | 来自Tilda女王陛下 | 5 回应 | 2021-10-17 18:25:46 |
黄树南先生与《在乌苏里的莽林中》zt | 来自加可木南 | 3 回应 | 2021-10-10 13:39:30 |
作者和德尔苏交谈是用什么语言呢? | 来自反熵 | 2016-09-02 22:55:08 | |
男主角照片 | 来自骨先生 | 2011-10-18 09:38:43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哈尔滨出版社 (2017)9.4分 67人读过
-
哈尔滨出版社 (2017)8.0分 26人读过
-
西苑出版社 (2022)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胡桃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5)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最佳译本 (用喜欢的方式生活)
- 自然与文学的完美结合之。。。 (仲夏月)
- 豆瓣五星图书【旅行】 (爱玛·包法利)
- 未带地图的旅人(阅读篇) (大猫)
- 大自然的书(添加中) (perl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10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海上花开 2012-12-03 21:48:57
好看。近期口味偏地理。
23 有用 白玉京 2013-06-30 22:40:31
极为有价值的田野考察笔记。作者对这块被清朝割让给俄罗斯的土地上的中国人,朝鲜人,赫哲人,乌德海人,俄国人的生活都有客观的描写,虽然是为了俄国实行确实统治的摸底,但是它宝贵的记录下了这些已经几乎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历史。
1 有用 jiyun 2014-12-26 00:14:11
真是非常棒的一本书,读起来也不费力。接着看下部去。
3 有用 青兮 2014-05-15 08:34:30
万物有灵
3 有用 民遺蒼棲 2020-03-13 23:19:41
East odyssey实锤。有人说这是一部与《瓦尔登湖》比肩的“绿色文学”,确实是这样,不过与Walden不同,乌苏里虽少了寂寞的哲思,却更有人情味,更厚实。这就是一部森林考察日志,任何一段截取出来都可以做地理考题,作者对沿途中国人朝鲜人鞑子乌德海人民风的描写让人觉得神奇,原来那是一个在河两岸仅做简单交谈就可以放心让陌生人却在自己啊留宿的时代…德尔苏与作者的相遇、重逢,因此产生的友谊也很神奇,让... East odyssey实锤。有人说这是一部与《瓦尔登湖》比肩的“绿色文学”,确实是这样,不过与Walden不同,乌苏里虽少了寂寞的哲思,却更有人情味,更厚实。这就是一部森林考察日志,任何一段截取出来都可以做地理考题,作者对沿途中国人朝鲜人鞑子乌德海人民风的描写让人觉得神奇,原来那是一个在河两岸仅做简单交谈就可以放心让陌生人却在自己啊留宿的时代…德尔苏与作者的相遇、重逢,因此产生的友谊也很神奇,让人觉得感动。作者虽然是一个有官衔的考察家,可笔力非凡,很多方面的描写细致入微,乌苏里的莽林如横亘于前。不禁有点可悲,这个世界美丽的原生宝藏日益殆尽,而我们成为了在钢筋森林里找不到方向的生命…我是很喜欢自然的,那才是带给人灵感的地方,但它的美好我们只能在前人书本里读到了。合上书,我们都是失魂落魄的哑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