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副标题: 一个汉学家的学术探索之旅
译者: 夏俊霞
出版年: 2005-05
页数: 415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美国史学大师史景迁中国研究系列
ISBN: 9787806617274
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纵横:一个汉学家的学术探索之旅》集作者近三十年来中国历史研究之精华,涉及中西文化交流以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悉心钻研,涉猎范围之广,见解之独特与深刻无不反映出作者一贯严谨的治学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地道的学院派风格。
作者简介 · · · · · ·
史景迁,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36年生于英国,曾受教于温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从他取名蕴含景仰司马迁之意可见他对此专业的热爱)。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他的观察和研究结果,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命名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为成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目录 · · · · · ·
第一编 跨文化交流
1 黄嘉略的巴黎岁月
2 门德斯・秉托的旅程
3 利玛窦及其北京之行
4 甘博在另
5 马尔罗的诱惑
6 西方人看中国
第二编 儒家的冲击
1 康熙帝的人生七大阶段
2 明代生活的活力
3 画家和他的圈子
4 天下第一清官的崩溃
5 一种充满活力的学说
6 中国科技的对话
7 做中国人
第三编 社会经纬
1 食
2 药
3 税
4 鸦片
第四编 民国以来
1 鸡血盟誓与勃朗宁手枪
2 天安门
第五编 汉学大师
1 芮沃寿
2 阿瑟・韦利
3 费正清
4 房兆楹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孔多塞认为中国人一直在人类发展进程之外,黑格尔也认为19世纪初期的中国已经处于世界历史之外了,而且永远地停滞于人类精神发展的初期阶段,没能像西方文化那样充分发展出主体性与自由。黑格尔的话值得思考,因为它们证明中国的方式是多么深地陷于僵硬的、抽象的体系中,以及对中国落后之分析是多么的“科学”。 ……然而,由于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被打败,1842年以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准许外国人自由游历,西方军队开入中国,基督教、天主教教士纷纷进入中国宣教,中国明显的贫弱引起的是西方世界的轻蔑,而绝非赞誉。如果说西方人对中国人心存同情的话,这种同情只是对单个中国穷人的,而对于作为整体的这个国家及其政府,其伦理道德制度或是其艺术,则毫无怜悯可言。 无论18世纪的西方人曾经怎样真心实意地赞美中国的装饰品,西方人热衷于购买中国的陈设品、瓷器、墙纸以及丝绸品的“中国工艺品”时期,随着沸腾的、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早期工业革命以及铁路时代的来临而消失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6页 -
清朝最大的变化就是土地税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尽管清朝时期土地税的收入稳步上升,但其在税收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从乾隆年间的73.5%下降到清末的35.1%一大量新增税种的出现,如海关税和厘金,成为土地税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食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中国纵横"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纵横"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纵横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译者不知道王举人是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图中这一段出自《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文中没有提王举人的名字。 可是史景迁提了啊。王举人就是Wang Hui。译者都不去查一查吗? 第二回还写道: 王举人笑道:“说起来,竟是一场笑话:弟今年正月初一日梦见看会试榜,弟中在上面是不消说... (展开)
为尊者讳、乱增译、漏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juniper berry是杜松子。 译者却把它还原成了《闲情偶寄》里的“香椿头(Chinese toon)”,也没写个注释。这是为了保住史景迁的面子? [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菜能秽人齿颊及肠胃者,葱、蒜、韭是也。椿头明知其香,而食者颇少,葱、蒜、韭尽识其臭,而嗜之者众,其故... (展开)
“味太浓重者”是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译者写道:味太浓重者,只宜独用,不可搭配鳗鱼、鳖、鲥鱼、牛羊等。 从译文来看,“味太浓重者”和“鳗鱼、鳖、鲥鱼、牛羊”不是同一类食物,如果跟它们搭配,就会影响它们的味道。英语原文是这么说的吗? 英语原文里有such as,说明“鳗鱼、鳖、鲥鱼、牛羊”属于“味太浓重者... (展开)
《中国纵横》的译者有点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译文第199页写道:管同写了一篇有关“饥荒之地”的文章。 “饥荒之地”的英语是The Land of Hunger,看来“饥荒之地”这个名字没问题。 那管同写的"文章"叫啥名?“文章”里真地说了“饥荒之地”? 注释1说夏济安在《黑暗的闸门》里提到了管同的文章。那《黑暗的闸门》怎么提的... (展开)> 更多书评 17篇
-
die young (為你點煙)
孔多塞认为中国人一直在人类发展进程之外,黑格尔也认为19世纪初期的中国已经处于世界历史之外了,而且永远地停滞于人类精神发展的初期阶段,没能像西方文化那样充分发展出主体性与自由。黑格尔的话值得思考,因为它们证明中国的方式是多么深地陷于僵硬的、抽象的体系中,以及对中国落后之分析是多么的“科学”。 ……然而,由于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被打败,1842年以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准许外国人自由游历,西方军队开入中...2016-09-26 15:47:29 3人喜欢
孔多塞认为中国人一直在人类发展进程之外,黑格尔也认为19世纪初期的中国已经处于世界历史之外了,而且永远地停滞于人类精神发展的初期阶段,没能像西方文化那样充分发展出主体性与自由。黑格尔的话值得思考,因为它们证明中国的方式是多么深地陷于僵硬的、抽象的体系中,以及对中国落后之分析是多么的“科学”。 ……然而,由于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被打败,1842年以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准许外国人自由游历,西方军队开入中国,基督教、天主教教士纷纷进入中国宣教,中国明显的贫弱引起的是西方世界的轻蔑,而绝非赞誉。如果说西方人对中国人心存同情的话,这种同情只是对单个中国穷人的,而对于作为整体的这个国家及其政府,其伦理道德制度或是其艺术,则毫无怜悯可言。 无论18世纪的西方人曾经怎样真心实意地赞美中国的装饰品,西方人热衷于购买中国的陈设品、瓷器、墙纸以及丝绸品的“中国工艺品”时期,随着沸腾的、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早期工业革命以及铁路时代的来临而消失了…… 引自 西方人看中国 回应 2016-09-26 15:47:29 -
华人渴望落叶归根,而不是留下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美国。中国对故土的怀念,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导致无法真正融入其他国家。美国的优势在于其为一个移民国家,依靠更开放的氛围吸引人才,提供新鲜血液。而这与国人“执着的思想”相悖。因此国人再有价值,也对他们没有价值。这可能也使得美国人对中国人有排斥情绪。
2019-08-11 15:13:42
-
die young (為你點煙)
孔多塞认为中国人一直在人类发展进程之外,黑格尔也认为19世纪初期的中国已经处于世界历史之外了,而且永远地停滞于人类精神发展的初期阶段,没能像西方文化那样充分发展出主体性与自由。黑格尔的话值得思考,因为它们证明中国的方式是多么深地陷于僵硬的、抽象的体系中,以及对中国落后之分析是多么的“科学”。 ……然而,由于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被打败,1842年以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准许外国人自由游历,西方军队开入中...2016-09-26 15:47:29 3人喜欢
孔多塞认为中国人一直在人类发展进程之外,黑格尔也认为19世纪初期的中国已经处于世界历史之外了,而且永远地停滞于人类精神发展的初期阶段,没能像西方文化那样充分发展出主体性与自由。黑格尔的话值得思考,因为它们证明中国的方式是多么深地陷于僵硬的、抽象的体系中,以及对中国落后之分析是多么的“科学”。 ……然而,由于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被打败,1842年以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准许外国人自由游历,西方军队开入中国,基督教、天主教教士纷纷进入中国宣教,中国明显的贫弱引起的是西方世界的轻蔑,而绝非赞誉。如果说西方人对中国人心存同情的话,这种同情只是对单个中国穷人的,而对于作为整体的这个国家及其政府,其伦理道德制度或是其艺术,则毫无怜悯可言。 无论18世纪的西方人曾经怎样真心实意地赞美中国的装饰品,西方人热衷于购买中国的陈设品、瓷器、墙纸以及丝绸品的“中国工艺品”时期,随着沸腾的、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早期工业革命以及铁路时代的来临而消失了…… 引自 西方人看中国 回应 2016-09-26 15:47:29 -
华人渴望落叶归根,而不是留下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美国。中国对故土的怀念,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导致无法真正融入其他国家。美国的优势在于其为一个移民国家,依靠更开放的氛围吸引人才,提供新鲜血液。而这与国人“执着的思想”相悖。因此国人再有价值,也对他们没有价值。这可能也使得美国人对中国人有排斥情绪。
2019-08-11 15:13:42
-
华人渴望落叶归根,而不是留下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美国。中国对故土的怀念,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导致无法真正融入其他国家。美国的优势在于其为一个移民国家,依靠更开放的氛围吸引人才,提供新鲜血液。而这与国人“执着的思想”相悖。因此国人再有价值,也对他们没有价值。这可能也使得美国人对中国人有排斥情绪。
2019-08-11 15:13:42
-
die young (為你點煙)
孔多塞认为中国人一直在人类发展进程之外,黑格尔也认为19世纪初期的中国已经处于世界历史之外了,而且永远地停滞于人类精神发展的初期阶段,没能像西方文化那样充分发展出主体性与自由。黑格尔的话值得思考,因为它们证明中国的方式是多么深地陷于僵硬的、抽象的体系中,以及对中国落后之分析是多么的“科学”。 ……然而,由于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被打败,1842年以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准许外国人自由游历,西方军队开入中...2016-09-26 15:47:29 3人喜欢
孔多塞认为中国人一直在人类发展进程之外,黑格尔也认为19世纪初期的中国已经处于世界历史之外了,而且永远地停滞于人类精神发展的初期阶段,没能像西方文化那样充分发展出主体性与自由。黑格尔的话值得思考,因为它们证明中国的方式是多么深地陷于僵硬的、抽象的体系中,以及对中国落后之分析是多么的“科学”。 ……然而,由于中国军队在鸦片战争中被打败,1842年以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准许外国人自由游历,西方军队开入中国,基督教、天主教教士纷纷进入中国宣教,中国明显的贫弱引起的是西方世界的轻蔑,而绝非赞誉。如果说西方人对中国人心存同情的话,这种同情只是对单个中国穷人的,而对于作为整体的这个国家及其政府,其伦理道德制度或是其艺术,则毫无怜悯可言。 无论18世纪的西方人曾经怎样真心实意地赞美中国的装饰品,西方人热衷于购买中国的陈设品、瓷器、墙纸以及丝绸品的“中国工艺品”时期,随着沸腾的、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早期工业革命以及铁路时代的来临而消失了…… 引自 西方人看中国 回应 2016-09-26 15:47:29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7.1分 193人读过
-
每满100-5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想读的书-近代文学/学界/往事/传记 (bu6gu)
- 史景迁汉学书系 (冬季风)
- ◆岊湬的书柜(6) (岊湬)
- 历史 传记 紫金 (微不足道)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纵横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姚言家 2011-04-15 15:33:42
中国人看西方人如何看中国
1 有用 Miss Tiger 2017-02-16 19:59:42
很有几篇可观
0 有用 达达滚雪球 2014-10-12 18:48:03
第一次看史景迁的作品
0 有用 sweetxiao 2010-10-03 15:01:22
总结了中外交流的普通人、儒学对外国文化的接触情况、外国汉学研究者的情况;最受教的是中国经纬部分---食品(虽然一直说民以食为天,也知道中国史书中地方志中一直把农产品作为第一部分,可从史景迁的思路才了解这部分的重要性)
0 有用 小米=qdmimi 2011-08-31 22:57:51
不怎么好看,权当资料吧
0 有用 心有猛虎 2022-04-19 09:18:53
不同的研究方法,更像是论文集,一个一个不同的小片段。
0 有用 阿泰 2021-08-08 23:56:12
这本书是有关西方近代科技和文化对中国影响的历史,很遗憾,由于中国的封闭以及应差阳错,直到很久以后,在列强枪炮之下才撬开中国古老的大门。倘若时光倒转,能够在西方文艺复兴时,能够通过民间自发的科技文化交流,实现双方文明的互补,那么,今天的中国,或许会幸运很多。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0 有用 七阶魔方 2021-08-05 21:01:51
草草读之,去芜存菁
0 有用 凡夫 2021-07-02 20:44:47
西德尼甘博的照片让人印象深刻,这本书的关键还是说“美国是如何在中国失败的”。
0 有用 玩耍小天地 2021-05-17 01:54:19
挑了一部分,太多的文献引用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