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是本写芸芸众生中小知识分子群像的小说,笔触寓庄于谐,在嬉笑怒骂中道出了小知识分子为了在社会上争得一席地的辛酸。 我读过的小说, 自《儒林外史》以下一直到《围城》,写了封建时期和半封建半殖民地中知识分子的可怜相与苦恼相;对于大小知识分子的剪影,写个别的有,写几个也有,但写小知识分子成堆的却不多见,《混在北京》就填补了这个空白。
北京长安街旁的一条小巷子,一座年久失修的老筒子楼里,住着一群来自外地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在一个出版社共事,最大的愿望,就是单位分了房子,好搬出这被叫作“移民楼”的臭水横流的筒子楼。饮食男女的知识混子生活就在其中展开了。这部小说曾被拍成电视剧,获了百花奖,小说比电视剧有看头,更真实。
这么多年过去了,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一套房。梁三虎和天下第一俗女人篇幅比较集中在后半部分,前半部没怎么出现,有点突兀。
这是本写小知识分子群像的小说,文笔颇有幽默感,写出了小知识分子生存的辛酸。故事讲的是一群住在北京筒子楼里的“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就是一个出版社内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最关心的是房子、钞票、升迁、北京户口等,都是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表现了部分基层“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悲哀,是八十年代都市生活的生动图像,是一部“八十年代编辑部的故事”,反映了生活的真相,读来很有共鸣感。读来... 这是本写小知识分子群像的小说,文笔颇有幽默感,写出了小知识分子生存的辛酸。故事讲的是一群住在北京筒子楼里的“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就是一个出版社内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最关心的是房子、钞票、升迁、北京户口等,都是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表现了部分基层“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悲哀,是八十年代都市生活的生动图像,是一部“八十年代编辑部的故事”,反映了生活的真相,读来很有共鸣感。读来很有刘震云那篇《一地鸡毛》的感觉,真实又荒唐,可笑又可悲,只是没有刘震云的小说影响大。那时候各种资源确实太匮乏了,为了一点点蛋糕就会打破头皮,活得真是好可怜。黑马给人印象主要是翻译劳伦斯,但他的小说也写得很不错,书中经常会提到一些外国文学方面的内容。 (展开)
宽度要胜于电影版,但文字和叙事太欠雕琢,整个一作者自问自答
真实的80年代都市的生活写照
2001年3月阅读。
> 更多书评 4篇
> 19人在读
> 195人读过
> 204人想读
订阅关于混在北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水獭糕 2017-11-25 18:15:42
这么多年过去了,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一套房。梁三虎和天下第一俗女人篇幅比较集中在后半部分,前半部没怎么出现,有点突兀。
0 有用 季米 2024-04-17 15:46:39 浙江
这是本写小知识分子群像的小说,文笔颇有幽默感,写出了小知识分子生存的辛酸。故事讲的是一群住在北京筒子楼里的“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就是一个出版社内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最关心的是房子、钞票、升迁、北京户口等,都是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表现了部分基层“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悲哀,是八十年代都市生活的生动图像,是一部“八十年代编辑部的故事”,反映了生活的真相,读来很有共鸣感。读来... 这是本写小知识分子群像的小说,文笔颇有幽默感,写出了小知识分子生存的辛酸。故事讲的是一群住在北京筒子楼里的“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就是一个出版社内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们最关心的是房子、钞票、升迁、北京户口等,都是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表现了部分基层“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悲哀,是八十年代都市生活的生动图像,是一部“八十年代编辑部的故事”,反映了生活的真相,读来很有共鸣感。读来很有刘震云那篇《一地鸡毛》的感觉,真实又荒唐,可笑又可悲,只是没有刘震云的小说影响大。那时候各种资源确实太匮乏了,为了一点点蛋糕就会打破头皮,活得真是好可怜。黑马给人印象主要是翻译劳伦斯,但他的小说也写得很不错,书中经常会提到一些外国文学方面的内容。 (展开)
0 有用 夜盗红莲寺 2022-10-18 18:56:37 北京
宽度要胜于电影版,但文字和叙事太欠雕琢,整个一作者自问自答
0 有用 dt66 2008-04-22 20:31:58
真实的80年代都市的生活写照
0 有用 Annisa 2012-12-07 11:31:19
2001年3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