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中國的慢船的书评 (86)

SeaHoney 2011-03-26 19:00:15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版

一期一会,村上式的隐喻及中国形象

日语里有个词,叫做“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意思是说有些人一辈子里只能见一次,可能和某个人自高中毕业后就再也见不到;也可能在旅游时邂逅一位挚友,但旅程结束亲密的关系也就此终结;也可能是大学毕业后,再也见不到曾经最尊敬的老师……人生中仅此一次。...  (展开)
瞳·莲 2009-06-19 10:52:1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Down town.Lonely and Sorrow

都市的尽头。   火车如是开着。从微开一条细缝,生锈的车窗望去,麦垛、灌木、电线杆。不知名的鸟横绕过缓慢行驶的列车。 第几次这样匆匆的离开这座城市?   好想与你乘上去中国的小船,只有你我二人。 船儿永借不还。 船儿永借不还。 船儿永借不还。   斑马线上人们行走的速...  (展开)
山阴九十客 2013-01-29 13:35:53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版

村上春树短篇小说中的中国想象

刊于2013年1月号《中国图书评论》    按:本文系夏传本科学士论文,完整版参看: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882164&PostID=49465470 “我是在神户长大的。神户华侨非常多。班上有很多华侨子女。就是说,从小我身上就有中国因素进来。父亲还是...  (展开)
为什么不跳个舞 2014-06-15 11:12:26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版

村上春树小说中的荒诞与孤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去中国的小船》大约是我读过的第十八本村上的书。村上也由此是我读过作品最多的作家。由于近来对某些事物有了切身体会,再加上读过的村上的书确实有一定数量,所以觉得有必要就其小说本身扩散开去谈一谈。      除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挪威的森林》,村上的大多作品...  (展开)
孝行 2020-05-19 20:05:10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版

纽约煤矿的悲剧—梦想的悲剧

这篇文章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死亡。“诗人二十一岁死,革命家和摇滚乐手二十四岁死”为什么没有说工人什么时候死?为什么没有说农民什么时候死?我认为,文章中晚会上女子的话正是答案:“既非法律上的杀人又非道义上的杀人。”那么,可以推测,诗人,革命家和摇滚乐手的死亡也...  (展开)
小頴梓 2019-02-18 01:14:16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版

关于《她的埋在土中的小狗》

本以为很重要的东西,再见面或再回首会是郑重的场面。实际却狼狈不堪。 挥之不去的阴翳就这样伴随一生。 不会哭泣,也知悲伤是徒劳。感情的投入才是对失去的人或物最大的珍重。 所以,一直拨不通的电话依旧需要继续响起,因为另一端说来是爱的人。无法割舍。 最后,不要再为愚...  (展开)
魔女的修行 2009-05-19 13:10:4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版

为什么要离开呢?

这些都是作为小姑娘的我喜欢和热爱并不断努力追求的:认真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整洁、大大的写字台(就像菲比的写字台一样)、木质的书架、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安静努力的学习......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可是为什么她要离开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  (展开)
nolix 2010-12-11 16:54:15

他说故事的方法不一般

先说一句话:A,说起A中的某个词语,需要补充内容B,B扩展一下就成了C,至于C唤起了潜藏在记忆里的故事D,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等E充分解释完D的故事,顺利地绕回A的时候,本来一句话说清楚的事情,已然一不小心发展成了一个短篇。若本来就是短篇,那已经可以用一本书来装...  (展开)
南西 2007-03-21 16:06:3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版

村上春树

读村上春树的时候我总在想他年龄的问题,“这家伙到底多大岁数?”虽然作者简介栏清清楚楚地写着:“村上春树,1949年生于日本兵库县,早稻田大学戏剧系毕业……”可是无济于事,照片上的家伙长着一张日本人的脸,并且一副欲说还休的样子,等等,还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这家伙...  (展开)
荷官 2012-12-29 09:49:26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

跟村上先生的几段情缘

第一次读村上先生的书是什么时候呢,初三还是高一,记不大清楚,想来大约是初中刚毕业时吧,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里几个很喜欢的作者提到他的《挪威的森林》,事实上那个时候《挪威的森林》早已风靡世界,这个判断来源于书的封面上赫然印着畅销7000万本的宣传标语。一本书赚一块...  (展开)
力总 2008-08-14 21:16:2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版

只有先记清楚,才有资格选择遗忘

村上春树生于1949,与新中国同岁。『去中国的小船』是他第一部短篇小说,创作于1980年——从此之后,日本、中国乃至全世界的80后们开始纷纷降生。 如今,村上春树59岁了,却依然能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拥簇,实在是一个奇迹。有人说他倡导的是一种虚无主义,也有人...  (展开)
TOM 2022-01-10 16:35:50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版

村上的疏离感到底在说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去中国的小船》是村上最初的短篇集。常说处女作包含了一切,的确,这部短篇集描写了迄今为止村上文学世界的所有要素——《寻羊》之膨胀力,《世界尽头》之自我解离的恐惧,《电视人》之硬质,《奇鸟》之徒劳感,《斯普特尼克恋人》之空虚的永恒性……无所不有。 不过至于我自...  (展开)
张明明 2012-09-10 13:48:1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版

村上春树文集

1.学生如果需要去别的学校参加统考考试,准考证后印有路线图。 (哎) 2.不知是谁放在草坪上的收音机里传来音乐,放佛砂糖放多了的甜腻腻的流行歌曲随风而来,唱的是已然失去的爱和可能失去的爱。太阳光被我的双臂静静地吸吮进去。 3.我背负着穷婶母在这样的世界上踽踽独行...  (展开)
飞行员 2010-01-19 20:58:5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版

明天最后的考试

下午看完了《去中国的小船》,没能把《去中国的小船》和这个名字达成什么联系,就像《袋鼠通讯》里那个絮絮叨叨的食品管理员将某个客户和袋鼠之间达成36道工序的联系那般。大致讲他生命中出现的几个中国人。其实说是中国人也不全是,只是些有中国血统的日本人罢了。那些故事也...  (展开)
力总 2008-08-14 21:18:4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版

去中国的小船,来中国的飞机

村上春树生于1949,与新中国同岁。『去中国的小船』是他第一部短篇小说,创作于1980年——从此之后,日本、中国乃至全世界的80后们开始纷纷降生。 如今,村上春树59岁了,却依然能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拥簇,实在是一个奇迹。有人说他倡导的是一种虚无主义,也有人...  (展开)
大耳蟹 2022-09-14 19:46:53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版

村上短篇看不懂了?深度细致解读,看完茅塞顿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去中国的小船》共收录了七个短篇,分别是《去中国的小船》《穷婶母的故事》《纽约煤矿的悲剧》《袋鼠通讯》《下午最后的草坪》《她的埋在土中的小狗》以及《悉尼的绿色大街》,前四篇写于《1973年的弹子球》之后,后三篇写于《寻羊冒险记》之后。 《去中国的小船》 很多人会...  (展开)
里托·贝森 2012-01-14 22:09:58 中央公論社1997版

《去中国的小船》上乘坐着小清新

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集,收录早期的七篇作品。 《去中国的小船》讲述“我”与中国人打交道的几次经历。在作者笔下,“中国”是知道但陌生的所在,而“我”生活在其中的东京,其实也是仿佛熟悉实则陌生的,是身处其中的“中国”。 《穷婶母的故事》讲述我被穷婶母附体的故事。...  (展开)
Porcovsky 2022-12-17 20:28:0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版

关于回忆

许许多多地方看的困惑不解,更像是村上的练习之作,见到许多长篇的影子:奇奇怪怪的羊男和老博士,神秘飘渺的女子。但总的来说,这种潮湿的气氛还是很让人安心的嘛。 去中国的小船、穷婶母几篇像是村上自己生活所思。《去》里不同的中国人在村上脑海里出现又淡淡隐去,也说不清...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86条)

订阅開往中國的慢船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