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ipping Point的书评 (509)

共同提高 2007-01-19 15:01:08 中信出版社2002版

引爆流行还是长尾理论

去年最流行的一个理论叫长尾理论,但是很多人研究了以后感觉很失望,本以为是一个能改变人生际遇的锦囊妙计,结果全是扯淡的。其实长尾理论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玩意儿,它的针对性很明显,只对某些平台型的渠道有用,说白了,它就是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成就一小部分渠道所有者...  (展开)
星汉 2006-03-16 22:28:41 中信出版社2002版

引爆流行:Web2.0的传播理论

原分几次发表在我的blog上,现在整理了一下供大家参考。不过这里没有了链接,如果不舒服的话,请移步这里:http://www.xinghan.net/index.php/post/7 ps:又从网站推广的角度对引爆流行的理论进行一些案例性分析,就不写在这里了,有兴趣的同学请看这里:http://www.xingha...  (展开)
echo 2006-04-22 11:51:41 中信出版社2006版

通缉中信出版社

书的内容暂时不表!在这里通缉一下中信出版社! 原著写于2000年出头。中信出版社在2002年就已翻译出版过此书!原名《引爆流行》。本是旧书出新颜,无可厚非!但换包装,换书名,不惜浪费国内出版行业最稀缺的ISBN资源换刊号,隐性的提高售价(原书18,现书30元),以上种种来博...  (展开)
飘香一剑 2011-11-04 20:54:56 中信出版社2009版

《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综述: 流行病爆发需要 3 个条件,人们传播传染物的行为、传染物本身、以及传染物发挥作用所需的环境。 当一种流行病爆发时,它就失去了平衡。它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发生了某种变化,其中一个或两个或可 能三个条件都出现了变化。 同理,流行潮的爆发也有三条法则: 个别人物...  (展开)
小K童鞋 2010-01-04 11:26:59 中信出版社2006版

所读所想

1.流行三要素:传播行为、传播物本身、传播物发挥作用的环境。 2.个别人物法则(Law of the Few):三种关键角色联系员、内行、销售员。联系员维系着大规模的弱联系,是小世界中的社交经纪,他们不会回避对于社交关系的义务,在维持简单、随意、广泛的社交中获得快乐;内行会主...  (展开)
KK 2012-01-25 15:43:46 中信出版社2009版

微博传播中的引爆点

试着将引爆点的理论套用在微博传播中,大致可以分为: 一、个别人物法则 1、联系员:那些人脉广、“粉丝”数量多的人; 2、内行:加V的名人,网络意见领袖,具有号召力的人 3、推销员:微博活跃用户,疯狂刷屏的人,愿意转发分享信息的人 二、附着力法则: 微博内容要有吸引力...  (展开)
飞扬在路上 2006-05-17 23:40:37 中信出版社2002版

看《引爆流行》思考网站初期营销

关于《引爆流行》这本书,在互联网圈内口碑度颇高,尤其是谈到web2.0,这本书被提到的几率就特别高。说实话这本书我看了,并没有特别深的感触,只是作者把营销理念中的几个点放大化,重心更加明显,就像web2.0其实也未必是新的感念,只是人们推崇他以用户为中心的精髓思想,因...  (展开)
mount8848 2006-03-26 22:14:28 中信出版社2006版

网络世界的引爆点

一种流行病的爆发需要三个条件,人们传播传染物的行为、传染物本身和传染物发挥作用需要的环境。一个流行潮的爆发,也起因于类似的三个条件,作者称之为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环境威力法则,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引爆一场流行。 个别人物法则指出,一些特殊的人,...  (展开)
快乐如鱼 2006-04-06 15:21:24 中信出版社2006版

标题还是引爆点好, 临界点是老概念了

刚在当当买了这本书,我认为"引爆点"更加传神,我们不能把中文的意思又翻译回英文去对照翻译啊,因为每一次翻译均有信息的衰减(申农:<控制论>). 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的年代,几乎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联系,一个事物如果不是一个节点,也会是一个联接。信息在各个节点之间通过联接进行...  (展开)
王撕葱 2014-08-10 18:34:27 中信出版社2014版

《引爆点》读书笔记:如何引发流行

这本书的作者格拉德威尔提出一个论点,我们能不能人为的让一件产品,一件事情或者一种观念迅速的流行起来。 要制造流行,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流行。流行有3个属性特征(Page:xxv),我个人用“流行感冒”来进行映照理解。 特征1,传染性。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引起传播。 特...  (展开)
铁蒺藜骨朵没有 2006-03-09 19:35:19 中信出版社2002版

Gladwell的两本书 和他的文章

以《Gladwell导读》为题目发在NewYorkerFans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ny/   另有Gladwell在《纽约客》历年文章精品   Xmeansme          很多人知道Malcolm Gladwell乃是Blink(台版译名:决断两秒间)和Tipping Point(引爆流行)这两本纽约时报榜首...  (展开)
胡阿忧 2014-05-29 09:25:11 中信出版社2014版

开始和结束的关键——引爆点

引爆点-Malcolm Gladwell   这本书结构看起来很简单,典型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三段式",即“认为一切发展都经历三个阶段,即发展的起点(正题),对立面的显现(反题),对立面的统一(合题)。反题否定正题,合题否定反题,合题是否定之否定。黑格尔把三段式作为论证其客观...  (展开)
四2222 2009-11-15 18:55:34 中信出版社2009版

如何制造流行?!拜托,这哥们不是娱乐圈的...

对于这本书,可以肯定在西方社会流行程度会超过中国,西人擅长理学,逻辑实证精神一直备受推崇,所谓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东方思维大抵反之,之前看了较多日本设计大家的经典,也当是换个口味。 确实,书里的例子重复引用,这种举例方法初看是絮絮叨叨,言之过实而无法升华...  (展开)
卧漠幽潜 2008-05-22 21:42:01 中信出版社2006版

《引爆点》一个荒唐的翻译错误

本以为像我这种很少读畅销书更少接触原著的人,碰上明显翻译错误的机会很少,但这个小概率事件还是让我碰上了。 《引爆点》第118页,作者引用了一个智力游戏做案例,下面是原文: “想一想下面这个智力游戏。假设有四张牌,上面写有A、D、3和6,游戏的规则是,如果牌的...  (展开)
维度 2014-03-22 23:05:07 中信出版社2009版

如何引爆流行

最近韩国的都教授和长腿哥让国内的女粉丝尖叫不已,也让国内的汉子们相当的不服气!咱腿也不短脸也不黑,为啥让俩韩国棒子在咱地盘肆虐捕获无数妹子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流行的现象,是什么导致事物流行? 其实流行的概念大到时尚、文化传媒和商业界,小到圈子里...  (展开)
雪地里的水煮蛋 2011-09-21 09:55:55 Back Bay Book2002版

如何有效的传播信息

过去读过一次,觉得还好而已。有一些不错的点子,不过毕竟这么老的书了。。。。看完后推荐Dan and Chip heath的switch和Made to stick,有更深层次的讨论和更详细的例子。 ==============================================   传播的媒介(人):      super connect...  (展开)
铁蒺藜骨朵没有 2006-03-09 01:20:35 中信出版社2002版

翻译得惨不忍睹,就说这第一页吧!

    翻译的太不怎么样了!简直惨不忍睹!     钱清还是北大教翻译的,真实难以置信。是让学生翻的吧?     比如第一页第六句,People were going to the Ma and Pa stores, the little stores that still carried them, and buying them up.     Ma and Pa ...  (展开)
小气 2012-09-13 01:41:35 中信出版社2009版

引爆点制造的流行

《引爆点》是一本老书了,《纽约客》的一个爆炸头专栏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2000年时发表的,于是世界也被引爆。一种理解世界的新方法诞生。 什么是引爆点?看看这本书的副标题: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引爆点就是一个小小的支点,却撬动起了世界...  (展开)
fujian 2006-03-07 14:40:10 中信出版社2002版

深入浅出分析流行规律

春节期间,花了点时间读了这本书。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可能是翻译上的问题吧,觉得有些地方不是很通顺,但是不影响对主题的理解。 老外就是有科学的研究精神,很常见的流行事件,能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加以概括,并指引人去解释生活中的流行事件,进而去引发、创造流行事件。 ...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5 26 后页> (共509条)

订阅The Tipping Point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