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系統評介「質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的專著,對目前國際社會科學界提出的有關理論問題以及新近發展出來的操作手段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結合有關西方學者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實例對其進行了生動的展示和說明。「質的研究方法」目前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是與「量的研究方法」相提並論、交相輝映的一種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深入社會現象,通過親身體驗了解研究對象的存在方式和意義解釋,在原始資料的基礎之上建立相關理論。
因其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本書既可以作為社會科學(及其分支學科)方法論以及方法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供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專業人員和業餘愛好者參考使用。
作者简介 · · · · · ·
陳向明
學歷: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碩士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博士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質的研究的理論背景
第一章 導論--什麼是「質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質的研究的歷史發展--我從哪裡來?
第三章 質的研究的分類--我處於一種什麼狀態?
第二部分 質的研究的準備階段
第四章 質的研究的設計--我可以如何做?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導論--什麼是「質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質的研究的歷史發展--我從哪裡來?
第三章 質的研究的分類--我處於一種什麼狀態?
第二部分 質的研究的準備階段
第四章 質的研究的設計--我可以如何做?
· · · · · · (更多)
第一部分 質的研究的理論背景
第一章 導論--什麼是「質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質的研究的歷史發展--我從哪裡來?
第三章 質的研究的分類--我處於一種什麼狀態?
第二部分 質的研究的準備階段
第四章 質的研究的設計--我可以如何做?
第五章 研究設計的組成部分--我具體打算怎麼做?
第六章 研究對象的抽樣--我想找誰進行研究?
第七章 研究者個人因素對研究的影響--我是誰?
第八章 研究關係對研究的影響--我與被研究者是什麼關係?
第九章 進入研究現場--我如何與被研究者建立關係?
第三部分 質的研究的資料搜集
第十章 訪談--我如何瞭解被研究者的所思所想?
第十一章 訪談中的提問--我想知道什麼?
第十二章 訪談中的傾聽--我聽到了什麼?
第十三章 訪談中的回應--我應該如何與對方對話?
第十四章 焦點團體訪談--我如何組織一群人一起交談?
第十五章 觀察--我如何瞭解被研究者的所作所為?
第十六章 觀察的實施--我看到了什麼?
第十七章 搜集實物--我找到了什麼?
第四部分 質的研究的資料分析
第十八章 資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我想到了什麼?
第十九章 資料的歸類和深入分析--我可以做什麼?
第二十章 質的研究中的理論建構--我可以說什麼?
第二十一章 研究結果的成文方式--我可以如何說我的故事?
第五部分 質的研究的檢測手段
第二十二章 質的研究的質量評價--我如何知道什麼是一個「好的研究」?
第二十三章 質的研究中的效度問題--我如何知道研究結果是否「真實」?
第二十四章 質的研究中的推論問題--我如何知道研究結果是否有「代表性」?
第二十五章 質的研究中的倫理道德問題--我如何知道研究是否符合道德規範?
第六部分 質的研究的發展前景
第二十六章 質的研究的發展趨勢--我們將往哪裡走?
第二十七章 質的研究與量的研究的結合--我們有什麼新的機遇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導論--什麼是「質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質的研究的歷史發展--我從哪裡來?
第三章 質的研究的分類--我處於一種什麼狀態?
第二部分 質的研究的準備階段
第四章 質的研究的設計--我可以如何做?
第五章 研究設計的組成部分--我具體打算怎麼做?
第六章 研究對象的抽樣--我想找誰進行研究?
第七章 研究者個人因素對研究的影響--我是誰?
第八章 研究關係對研究的影響--我與被研究者是什麼關係?
第九章 進入研究現場--我如何與被研究者建立關係?
第三部分 質的研究的資料搜集
第十章 訪談--我如何瞭解被研究者的所思所想?
第十一章 訪談中的提問--我想知道什麼?
第十二章 訪談中的傾聽--我聽到了什麼?
第十三章 訪談中的回應--我應該如何與對方對話?
第十四章 焦點團體訪談--我如何組織一群人一起交談?
第十五章 觀察--我如何瞭解被研究者的所作所為?
第十六章 觀察的實施--我看到了什麼?
第十七章 搜集實物--我找到了什麼?
第四部分 質的研究的資料分析
第十八章 資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我想到了什麼?
第十九章 資料的歸類和深入分析--我可以做什麼?
第二十章 質的研究中的理論建構--我可以說什麼?
第二十一章 研究結果的成文方式--我可以如何說我的故事?
第五部分 質的研究的檢測手段
第二十二章 質的研究的質量評價--我如何知道什麼是一個「好的研究」?
第二十三章 質的研究中的效度問題--我如何知道研究結果是否「真實」?
第二十四章 質的研究中的推論問題--我如何知道研究結果是否有「代表性」?
第二十五章 質的研究中的倫理道德問題--我如何知道研究是否符合道德規範?
第六部分 質的研究的發展前景
第二十六章 質的研究的發展趨勢--我們將往哪裡走?
第二十七章 質的研究與量的研究的結合--我們有什麼新的機遇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研究的基本思路看,质的研究主要采纳的是一种归纳的万法。归纳的过程通常由如下步骤组成:1)研究者将自己投人实地发生的各种事情之中,注意了解各方面的情况;2)寻找当地人使用的本土概念,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孕育自己的研究问题;3)扩大自己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在研究思路上获得灵感和顿悟;4)对有关人和事进行描述和解释;5)创造性地将当地人的生活经历和意义解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Moustakis,1990)。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导论——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 -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必须说明的是,上述定义是对质的研究“方法”本身的定义,而不是一个“方法论”意义上的定义。我采取的是“文化主位”(emic)的方式,即:对质的研究者从事研究的具体实践进行描述和总结,而不是按照一种外在的衡量标准对其进行概念上的抽象和概括①。因此,这个定义不免显得比较“冗长”。如果把它“掰开”来看,这个定义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意思(同时补充些有关的内容)②。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导论——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社會科學質的研究"的人也喜欢 · · · · · ·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关于用Nvivo解决实际中的操作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是学习质性研究的比较好的入门读物,但是我们在具体做的时候,特别是在编码分析资料的时候就不那么方便了,特别是资料越来越丰富到一定程度时反而让自己很难挖掘背后的‘概念’。 NVivo 是澳洲 QSR 公司发行用于质的研究分析的软件包。NVivo 通过一个强大的智能... (展开)
摘抄_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陈向明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41-1926-1 变化流动的研究过程对研究者的决策以及研究结果的获得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过程本身决定了研究的结果,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反省和报道。 他们承认自己的研究承载着个人的价值倾向,...
(展开)


什么是质化研究方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是对于社会科学研究中质化研究方法的一个简单综述。 1 什么是质化研究方法? 质化研究方法指的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与“量的研究”相对而言的方法。量化研究是依靠数据对事物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而质化研究则往往是通过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 (展开)
一本写给社科质性研究学者的指南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买了很久很久了,陈老师是北大教育学院的资深教授,从哈佛回来的,我教育学院的一些同学朋友时常会提起她,因为她不光学术做的扎实,人也很不错。 我的质性研究从考研之时开启,可能也到今天确实要做个结束了,(处女座就是非常喜欢仪式感,不太接受没有告别的告别。)因... (展开)
社会工作、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质性研究书目
比较系统的讲解了质的研究中一些基本知识以及质的研究的整个过程。因为本人是社会工作背景,对于研究方法以及使用等并不擅长,此书让我对人类学和社会学中的质性研究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可能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读者会觉得内容有重复,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陈老师的这本书我采用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1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8.5分 94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人类学方法论 (黛轩主人任博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古阿古 2015-12-22 16:07:17
碩論研究方法用書。
0 有用 是翘翘哇 2019-10-26 11:06:39
初入质性研究的方法论用书,但是接触传记研究之后,不太回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