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毓生(Yu-sheng Lin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教授、当代著名学者,1934年生于沈阳,原籍山东黄县,7岁时移居北平,14岁随家人迁入台湾。1958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1960年赴美深造,197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哲学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任维吉尼亚大学访问助理教授。1970年开始执教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学系,主讲中国思想史,于2004年退休,改任该系荣誉教授。1994年当选为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士。
林毓生教授的著作主要有:The Crisis ofChinese Consciousness: Radical Antitraditionalism in the May FourthEra(1986)(该书中译本《中国意识的危机》,穆善培译,苏国勋、崔之元校,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初版、1988年增订再版)、《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三联书店,1988)、《政治秩序与多元社会》(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合著,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热烈与冷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从公民社会谈起》(即出)等。
0 有用 [已注销] 2012-08-23 22:59:59
林毓生的治学之路,无论是学历路,心路,还是有所可取的
0 有用 邝海炎 2016-11-21 19:50:37
大学时读的。算是中国人接受完整自由主义训练第一人吧。没有李敖说的那么差
0 有用 Mia 2009-04-01 15:08:23
买来好久放着没动,等到今日终于状态到了.果然读不同的书要不同的心理状态,才不至于抗拒,反而乐在其间.
0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14-10-09 11:27:42
韦伯的意图伦理责任伦理说的很清楚,李泽厚的历史主义伦理主义尚且慢了一步
0 有用 Bamboo Insight 2019-03-27 17:38:28
近代国史上,热衷于宏大理论建构者多,愿意且能够进行清晰的概念辨析者少。林先生这本书,都是短篇,内容也多有重复之处,但是林先生基于内在理路进行清晰辨析的风格,在华人(政治或思想)学者中,可谓凤毛麟角。一个概念就是一个坑,而一个坑有时候可以装得下三四十忆人,所以概念辨析不仅重要,而且需要极深的学养,才能以极简单的语句道出。林先生谈求学经历,有吐哺之心;行文风格,无如乃师Hayek般繁复,却又Weber... 近代国史上,热衷于宏大理论建构者多,愿意且能够进行清晰的概念辨析者少。林先生这本书,都是短篇,内容也多有重复之处,但是林先生基于内在理路进行清晰辨析的风格,在华人(政治或思想)学者中,可谓凤毛麟角。一个概念就是一个坑,而一个坑有时候可以装得下三四十忆人,所以概念辨析不仅重要,而且需要极深的学养,才能以极简单的语句道出。林先生谈求学经历,有吐哺之心;行文风格,无如乃师Hayek般繁复,却又Weber一样冷静的手术刀眼光。这本书在今日震旦之时效性,是显而易见的。强烈推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