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1
理论型的经世之学
——真德秀《大学衍义》之用意及其著作背景 /1
一 引 言 /1
二 《大学衍义》的特别强调——“诚心”理念/3
三 真德秀的政治遭遇与著作《大学衍义》的关系 /6
四 真德秀对宋理宗的观感与《大学衍义》的
用意的关系 /9
五 《大学衍义》的评价与经世之学内容的争论 /13
元儒熊禾的传记问题 /20
一 前 言 /20
二 熊禾的传记资料检讨 /21
三 熊禾的生平和历史待遇 /24
四 结语 /30
元儒熊禾的学术思想问题及其从祀孔庙议案 /37
一 前 言 /37
二 熊禾的师承问题 /38
三 熊禾的学术思想和主张 /42
四 熊禾的学校祀典议论 /46
五 熊禾的著述 /50
六 熊禾的文集 /53
七 熊禾从祀孔庙的议案及其意义 /58
八 结 语 /64
明太祖的孔子崇拜 /70
一 引 言 /70
二 野史对明太祖的误会事例 /71
三 元朝的孔子崇拜情况 /74
四 明初的兴学与祭祀先师礼仪 /79
五 明太祖对衍圣公和孔裔的礼遇 /87
六 明太祖朝孔庙祀事的议论 /96
七 结 论 /106
丘濬《朱子学的》与宋元明初朱子学的相关问题 /120
一 引 言 /120
二 《朱子学的》的内容 /122
三 《朱子学的》的宗旨和编纂理据 /127
四 宋元朱子学读本的编辑和流传 /131
五 结 语 /137
《朱子学的》的流传与评价 /143
一 引 言 /143
二 《朱子学的》的版本与流传情况 /145
三 《朱子学的》的评价 /153
四 结 语 /156
丘濬《大学衍义补》及其在十六七世纪的影响 /162
一 引 言 /162
二 《大学衍义补》的著作意旨与背景 /163
三 《大学衍义补》的内容梗概 /165
四 《大学衍义补》的影响 /167
五 结 语 /177
陈白沙的出处经验与道德思考 /185
一 引 言 /185
二 中年以前的遭遇与言论 /187
三 应召人京的始末 /192
四 后期对出处问题的看法 /204
五 结 语 /212
明儒湛若水撰帝学用书《圣学格物通》的政治背景
与内容特色 /220
一 引 言 /220
二 湛若水与《格物通》的问题 /221
三 《格物通》的政治背景 /228
四 《格物通》的内容特色 /241
五 结语 /249
明代嘉靖年间的增城沙堤乡约 /259
一 引 言 /259
二 沙堤乡约时代增城县的问题 /261
三 沙堤乡约的地点 /263
四 组织、成员、经费 /265
五 缘起与实现——湛若水家族与个人历史 /266
六 活动项目和仪式 /272
七 乡约约文和训谕经书讲义 /274
八 目的与特色 /277
九 成效探讨 /281
十 从沙堤乡约看明代乡约的性质与功效等 /286
十一 沙堤乡约所见的乡约明代中叶意义 /297
十二 结语 /300
《王文成公全书》刊行与王阳明从祀争议的意义/312
一 引 言/312
二 从祀阳明历程的开端/314
三 《王文成公全书》编刊者谢廷杰的事略/315
四 有关杭州本与应天本《王文成公全书》的问题 /317
五 阳明从祀的再议 /322
六 隆万间人对阳明的认识及其意义 /323
七 结 语/328
略论叶春及之功业和经世政论 /334
一 引 言 /334
二 叶春及的功业 /335
三 叶春及的经世政论 /341
四 余 论 /347
为学方案
——学案著作的性质与意义 /355
一 引 言 /355
二 “学案”的定义与体裁 /356
三 早期学案著作的意旨与性旨 /358
四 《明儒学案》的“学案”意义 /366
五 “学案”观念与获学之道 /371
· · · · · · (
收起)
0 有用 唐皮约特。 2022-03-28 20:58:07
看不懂哈哈哈哈
0 有用 捻兒少苦酒. 2020-11-20 15:47:24
《元儒熊禾的傳記問題》《元儒熊禾的學術思想問題及其從祀孔廟議案》。幾天來收集材料,想要解決《勿軒集》版本及熊禾師承問題,沒想到朱公在上世紀末已大致解決,我只消再補充細節即可。觀朱公探討問題,與我相似處甚多,實叫人感慨。雖說因不察而多費些功夫,卻也不是徒勞吧。
3 有用 半隐 2015-03-23 18:57:34
去年买的书,总算又借机拿出来好好读了几篇。朱氏很大的特点是能细究研究对象的具体经历,从著述的时间、背景和目的出发,讨论其内容。重视分别厘清作者之本意,与当时代、后世人对其的实际看法;且能引入版本文献学方面的考察,有几处特别精彩。写法值得借鉴,不过现在看来有些篇目方法上也还相对简单,且时而感觉带着推测的成分。
0 有用 志于匏 2022-05-31 19:32:43
「一帶一路」式的研究者,開風氣之先,這些小的切口在其後的十幾年裡陸續被他的博士生們發展成了專門研究,而且佳作頻出,也間接地在香港創出一個明代思想史的學派來,真的是很佩服。朱先生做研究的模式也算是海外背景下最理想的那一種:文獻扎實、經學意識有,史學事業與方法兼備,學術嗅覺的敏銳度也很高,幾乎是思想史研究者的完美模板。把明代《大學》的問題前後延伸來談,今天來看未必新鮮,但是90年代末是非常拔擢的見識,... 「一帶一路」式的研究者,開風氣之先,這些小的切口在其後的十幾年裡陸續被他的博士生們發展成了專門研究,而且佳作頻出,也間接地在香港創出一個明代思想史的學派來,真的是很佩服。朱先生做研究的模式也算是海外背景下最理想的那一種:文獻扎實、經學意識有,史學事業與方法兼備,學術嗅覺的敏銳度也很高,幾乎是思想史研究者的完美模板。把明代《大學》的問題前後延伸來談,今天來看未必新鮮,但是90年代末是非常拔擢的見識,明初南北朱子學的統合和交戰也是非常有趣的議題,我的前期認識完全出自朱先生這幾篇文章,明確且清晰,非常厲害。湛若水那篇感覺比陳白沙一篇好一點(陳獻章真的是人人都寫人人都寫不出味道來,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那種),可以看到對很多大問題的規劃在這個時期已經成型,很有趣的前期成果總結 (展开)
0 有用 初学斋 2024-04-24 13:48:33 北京
选读其中讨论较为重要问题的几篇文章,如真德秀,明太祖的孔子崇拜,丘濬,陈献章关于出处的思考与选择,王阳明的入祀与全集的刊印之间的关系,学案的性质等,启我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