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嘉陵居士的《念处今论》,开宗明义,指出佛法的目的-----世间忧悲苦恼的止息,又透过历史文献的厘清,回归原始佛典《阿含经》的核心思想-----缘起论。把握四圣谛,融通八正道,又直接依四念处而切入,推陈出新,回应当代人生活环境及生命苦恼处,亲身贴切,深入浅出,举例易懂。对于佛法因不断演变而形成的神秘主义及玄学化,以及修行偏取唯心论或流于形式的种种流弊,剖析深刻言之有物,切中时弊。其书中所言,虽片言只语,确足以发人深省,吟咏再三。
电子版
http://www.fjland.net/Soft/ShowSoft.asp?SoftID=86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佛法的目的是烦恼的止息,也就是人世间忧悲苦恼的止息。这是一个既符合原始佛教的精神,同时也是适用于现代人的最简单而直接的答案。换句话说,佛法的目的是非常“入世的”,因为它非常积极的关怀人世间的苦痛。同时也是自利与利他的,因为佛法关怀的对象是“苦痛”,却毋论那个苦痛出于自己或他人。尽管在佛法实行的程序上,自利与利他有先后的次序(即必先自利后方有能力利他),但佛法整体的目的是一样的,即烦恼的止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页 -
自己站不起来,当然也就没有生命力。四念处讲究的佛法修行,是活生生的活在当下,活泼而洋溢着澎湃的生命力。修行人除了能有如实现诸法的智慧,及使自己及别人感受到喜悦的人格外,最重要的是佛法的修行人有一种“生命的能力”,使修行人的生命不仅是一些理论再加上—些感情。 真正的爱是很直接的,真正的修行也是。四念处的修行简单来说就是要人直接地去面对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而不是因为一些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假想,而应该或不得不采取的行为模式。 以为现实人生中的东西为不净,而欲脱离或舍弃这些,为佛在世时印度本土颇为流行的思想。他们想摆脱掉形式,排除掉形体。这种心态颇能为当时人的一种宇宙观——欲界、色界、无色界——表现出来。他们认为真正最高级的存在是连“形式”都没有的,乃至到 一种“无所有处”及”非想非非想处” 。 无论你修到再高层次的定,色界也好,无色界也好,凡是三界中的东西,就是因缘所生的,也就是所谓的“有为法”,皆是不安稳,不可依靠的。无论是大小乘经,这一个佛说的基本立场均没有改变 《金刚经》中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及《法华经》中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就是最好的例证 。 想要完全摆脱掉形式的思想,事实上颇为普遍地存在于许多的宗教与形上学体系里。这种思想简而言之就是“厌世”的思想,其根源是人对生命及世间的不满足,乃至失望甚至绝望。人一旦有了这一种思想,整个的生命和人格就变成“不在当下”了。 故我坚决以为修行不能离开形式,而且要重视形式。修行人当活在当下而走出唯心论思想的偏差,去正视并改善人间的问题。当能在生活中修行,在人间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发挥智慧的光和慈悲的热,去善尽自己的责任,为众生服务。 通常这一种心态一旦形成,往往就会造成人们一种“不在当下”,甚至“不在世间”的个性。身体虽在此处,但心总是在一个遥远微妙的地方。但无论“那个地方”是多么微妙的,以四谛及四念处的修行立场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2016年4月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佛教与人生丛书(共9册),
这套丛书还有
《你的烦恼熄灭了吗》《佛法知见》《大智度论的故事》《生命的真相》《信愿念佛》
等
。
喜欢读"做个喜悦的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做个喜悦的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 更多书评 14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佛教入门最低程度之书目 (信心不逆熊先生)
- self save (童童)
- 灵性 (无愿随缘)
- 到彼岸 (田园)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做个喜悦的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Бездельник 2015-10-15 12:40:48
电子版10.15读毕。本书并没有讲深刻的教理,也没有讲肤浅的鸡汤,而是从传统佛教中拿出了它的精髓熬了一锅现代的汤。由“小乘”取其“四念住”教法而不避世,由“大乘”开拓现代方便法门而不偏离核心。书中行文处处透着“中道"的思想,变与不变,内涵与形式,理解与修证,一方面向世人开示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念住修法,一方面又严厉的批判流行于现代佛教中的种种两边:神秘主义、玄学等等。而这正是很多现代僧团内部,学佛”外... 电子版10.15读毕。本书并没有讲深刻的教理,也没有讲肤浅的鸡汤,而是从传统佛教中拿出了它的精髓熬了一锅现代的汤。由“小乘”取其“四念住”教法而不避世,由“大乘”开拓现代方便法门而不偏离核心。书中行文处处透着“中道"的思想,变与不变,内涵与形式,理解与修证,一方面向世人开示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念住修法,一方面又严厉的批判流行于现代佛教中的种种两边:神秘主义、玄学等等。而这正是很多现代僧团内部,学佛”外道“,和小大之辩,形式主义,避世主义等等团体犯的错误。今论之谓,花了很大篇幅观察、思考、纠正这种现代人常犯下的错误。20年后的今天,我仍能看到这些行为广泛的存在于佛教的传播中。是时候依这个时代重新把佛教核心精神与修行方法拿出来讨论了。读这本书能认识到自己的很多偏颇。但作者于此处用笔过重,批判之批判吧 (展开)
0 有用 Serena 2015-06-25 10:18:34
要多看几遍
0 有用 巡阅使 2009-05-21 22:26:34
好书,四念住实修。
1 有用 Ken 2013-09-03 00:21:49
相见恨晚。
1 有用 目良 2013-10-31 17:21:34
个人觉得很实在很适合对佛学有热爱之心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