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dmund Husserl
出版社: Martinus Nijhoff Pub.
副标题: An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译者: Dorion Cairns
出版年: 1977-7-31
页数: 175
定价: USD 49.99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9024700684
出版社: Martinus Nijhoff Pub.
副标题: An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译者: Dorion Cairns
出版年: 1977-7-31
页数: 175
定价: USD 49.99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9024700684
Cartesian Meditations的创作者
· · · · · ·
-
埃德蒙德·胡塞尔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意向性的另一个根本的特性,就可以更进一步地指出来。每一个体验都具有在它的意识关联的变化中,在它本有的流动的变化阶段中变更的视域——一种表明这个体验本身属于意识的潜在性的意向视域。 当意向分析解释其相关的视域时,它就会把非常多样的隐匿的体验放到同样的、对于有关的我思对象的对象意义来说构造地起作用的体验中加以讨论:不仅讨论那些现实的,而且也讨论那些潜在的体验——作为这样的体验,它们是在造出意义的现实的体验的意向性中隐含、预先标明的。而且,一旦这些潜在的体验被展现,它们就具有解释隐含的意义的明证的特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1页 -
因为我们把这种自由变更看成是明证的东西,就是说,我们在纯粹直观中把诸可能性看成是自身给予的可能性,所以,与这种自由变更相关的就是直观的、确然的一般性意识(Allgemeinheitsbe。wusstsein)。形相本身是一种人们亲眼目睹的,亦即人们可亲自目睹的一般的东西,一种纯粹的、无条件限制的,即完全不依赖事实的、只根据它本有的直观意义的东西。按照字面解释的意义,形相是先于一切概念的。相反,这些按照字面含义来说是纯粹的概念,一定要根据形相才能建立起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文本B 笛卡尔沉思——一个现象学的导论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Cartesian Meditations"的人也喜欢 · · · · · ·
Cartesian Meditations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转】倪梁康:胡塞尔《笛卡尔式的沉思与巴黎讲演》(1931年)的形成始末与基本意涵
摘要:《笛卡尔式的沉思》是胡塞尔一生发表著述中最为成熟、也是最为全面的现象学引论性著作。除此之外,它也是在胡塞尔发表的著述中唯一一部以哲学家命名的著作。从这个书名可以看出笛卡尔的思维方式对胡塞尔的重大影响。它由两个“巴黎讲演”的文本和五个“笛卡尔式的沉思”...
(展开)

朱刚 | 作为莱布尼茨主义者的胡塞尔——论胡塞尔的超越论现象学何以是单子论
本文原载《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三十辑:现象学视野中的生活世界 摘要 胡塞尔曾一度被视为笛卡尔主义者。这一形象主要是由《观念I》和《笛卡尔式的沉思》所刻画。但事实上,胡塞尔越到后期越在某种意义上告别了笛卡尔主义,而走向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并在这个意义上逐渐成为...
(展开)


【转】李云飞:胡塞尔的笛卡尔哲学批判
【作者简介】李云飞,1968年生,安徽天长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现象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和《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三十余篇,著有《胡塞尔发生现象学引论》,译著有《被动综...
(展开)

整理过后还是乱七八糟的相关内容(进度缓慢)
第一沉思: 科学观念与绝对确然性: 在笛卡尔式考察的开端问题即是何为科学理念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并不能通过已经被给予的科学(包括已经被给予的逻辑学)得出。因为从科学事实中推不出科学的理念,无论是以一种先行被给予的科学,例如物理学作为样板,还是对复数被给予的科...
(展开)

郑辟瑞:交互主体性与自然化的欲望——对胡塞尔《笛卡尔式的沉思》“第五沉思”的一种解读
来源:《哲学研究》2018年第1期 内容提要: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常常被认为必然会陷入唯我论,从而是一项失败的计划,其中的一个典型症候就是所谓的“躯体化疑难”。解决“躯体化疑难”的关键在于找到引发陌生经验的动机,在这一方向上的一项重要努力,是将胡塞尔仅限于触...
(展开)

【转载】现象的边界——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出发-吴增定
[摘要]胡塞尔现象学在哲学上的一个重要突破是重新界定了“现象”的含义。“现象”不再是与“本体”或“本原”相对立的“假象”,而是一种“自身显现”。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这种自身显现被进一步表述为意识的意向性构造,即让意向相关物相对于意识而显现。因此,在胡塞尔看...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人民出版社 (2008年4月)8.6分 212人读过
-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2)8.3分 181人读过
-
Springer (1973)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Vrin (2000)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Cartesian Meditations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有毒可食用菇 2023-04-04 09:00:53 广东
我悟了🙏
1 有用 theworldsnight 2021-08-11 16:27:18
胡塞尔为没有接触过现象学方法的听众准备的普及性质讲座,法文本在他生前已出版,一度被视为其代表作,也一度支持了批评者将胡塞尔归于新笛卡尔主义的看法。//凭着模糊的印象感觉比《现象学的观念》要详细很多,悬置、时间意识、超验自我、建构(constitution)、意义、生活世界、交互主体性,这些在其他著作中通常以500页+的篇幅进行探讨的主题,在讲座中都能得以轻盈优雅的呈现。//以笛卡尔为题,但是胡塞尔... 胡塞尔为没有接触过现象学方法的听众准备的普及性质讲座,法文本在他生前已出版,一度被视为其代表作,也一度支持了批评者将胡塞尔归于新笛卡尔主义的看法。//凭着模糊的印象感觉比《现象学的观念》要详细很多,悬置、时间意识、超验自我、建构(constitution)、意义、生活世界、交互主体性,这些在其他著作中通常以500页+的篇幅进行探讨的主题,在讲座中都能得以轻盈优雅的呈现。//以笛卡尔为题,但是胡塞尔又表明笛卡尔仅仅是发现了先验自我或者现象学的门而已。一方面更多的困惑在于和康德的关系,另一方面非常倚重莱布尼茨的单子模型来阐述交互主体性与世界,读完Pli之后可以会心。单子学(monadology)和游牧学(nomadology)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 (展开)
0 有用 停停停云 2018-05-06 21:15:51
The phenomenological epoche is attempting to doubt something. It is nothing but reflection carried through with true philosophical radicality.
0 有用 Arcadiaalice 2013-12-22 08:34:17
现象学入门必读
0 有用 sachroon 2020-03-04 09:32:25
用idealism的方式来躲避cartesian problem,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