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苏联]
В·А·苏霍姆林斯基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帕夫雷什中学
译者: 赵玮
出版年: 1983, 1999重印
页数: 458
定价: 28.00元
装帧: 简裝本
丛书: 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
ISBN: 9787504118165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帕夫雷什中学
译者: 赵玮
出版年: 1983, 1999重印
页数: 458
定价: 28.00元
装帧: 简裝本
丛书: 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
ISBN: 978750411816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教师必读书目 (kim)
- 2014.1.14上架新书 (青岛二中图书馆)
- 教师阅读推荐书目【实践篇】 (空空☘)
- to read (真天真)
- 教育书籍 (阅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帕夫雷什中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乾元 2021-03-23 22:07:48
p6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 p31教师善于把洞察自然奥秘的引人入胜的前景揭示给学生的那种能力,善于激起学生对科学、对知识的惊异之感的那种能力,也就是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的一颗火花,没有这颗火花,就不可能设想有真正的智力生活。 p39如果一个人有了思考的需求,如果他在脑力劳动中看到了想要达到的目标,那么惰性和他思想上的束缚就必然会消失。 按:我们当然可以和... p6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之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 p31教师善于把洞察自然奥秘的引人入胜的前景揭示给学生的那种能力,善于激起学生对科学、对知识的惊异之感的那种能力,也就是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的一颗火花,没有这颗火花,就不可能设想有真正的智力生活。 p39如果一个人有了思考的需求,如果他在脑力劳动中看到了想要达到的目标,那么惰性和他思想上的束缚就必然会消失。 按:我们当然可以和学生倾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阅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乃至于表演《雷雨》,制造发电机,验证大费马定律,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最开始的本真,作为一名对话者、活动的组织者、议题材料的提供者 (展开)
0 有用 啦啦啦 2025-01-10 22:40:45 河南
到这本书为止,已经陆续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共4本。这本《帕夫雷什中学》详细介绍苏霍姆林斯基工作的学校的日常细节,可以看出这所学校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真正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非简单的喊口号,因为它有非常具体的措施。在这所学校里的学生是幸福的。 而要把教育工作做的如此细致,没有对学生的爱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归根到底如果用一个字总结... 到这本书为止,已经陆续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共4本。这本《帕夫雷什中学》详细介绍苏霍姆林斯基工作的学校的日常细节,可以看出这所学校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真正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非简单的喊口号,因为它有非常具体的措施。在这所学校里的学生是幸福的。 而要把教育工作做的如此细致,没有对学生的爱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归根到底如果用一个字总结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那就是:爱。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每个教师、每所学校都真正关爱学生,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将会涌现一大批人才,中国梦、共产主义一定可以实现。这一点毫无疑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苏联当时的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一样。 (展开)
0 有用 糖果 2020-02-09 13:25:41
收获不是很大 外国翻译来的书还不是小说 有点难啃
2 有用 龙神饕 2023-08-04 18:40:05 四川
踢出掉意识形态的部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是完全紧密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很多如今我们大学才会学习的内容,帕夫雷什中学里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做了。为什么苏联能培育出极其出色的科学家,有极其初色的文学家?而我们都孩子在高考后只会撕掉书本,这值得我们反思。德智体美劳,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非常有意思。在兴趣的驱使下,孩子看到自己种下的种子,然后看它发芽,结果,并且去优化... 踢出掉意识形态的部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学生把理论和实践是完全紧密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很多如今我们大学才会学习的内容,帕夫雷什中学里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做了。为什么苏联能培育出极其出色的科学家,有极其初色的文学家?而我们都孩子在高考后只会撕掉书本,这值得我们反思。德智体美劳,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非常有意思。在兴趣的驱使下,孩子看到自己种下的种子,然后看它发芽,结果,并且去优化土壤,研究生长最佳条件。为什么培养一个研究生,他最后连工作都找不到呢?值得我们反思。 (展开)
0 有用 明云 2022-06-22 11:42:15
读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最后一本书,也是离职前校长送我的一堆书之一。这本书对学校工作的介绍,比《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要全面,比《和青年校长的谈话》更适合教育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