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
译者: 杨恒达
出版年: 2005-8
页数: 621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0065229
内容简介 · · · · · ·
《人性的,太人性的》是尼采为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而写,同时也出自作者对早年崇拜的音乐家瓦格纳的失望情绪。全书用格言体写成,分两卷。第一卷共九章,从各方面探讨了世界与人生的基本问题。第二卷的两个部分《见解与箴言杂录》和《漫游者和他的影子》,继续作者在第一卷中开始的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及其影响下的西方文化的全面批判。作者一方面肯定人性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挖掘人的潜力,使人类变得更优秀;另一方面又对人性的弱点和缺点,尤其对西方文化传统下形成的这种弱点和缺点,进行了尖刻的讽刺和挖苦。作者寄希望于“自由精灵”,也就是能超越传统思维方式、传统道德观念而自由思想的人。
人性的,太人性的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主要代表之一,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早年在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不到25岁就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文学副教授,并在一年以后成为正教授。一生著述颇丰,如《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强力意志》等,对20世纪的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1889年初,在意大利的都灵街头摔倒,就此精神错乱,于11年后在德国的魏玛去世。
目录 · · · · · ·
代前言
序
第一章 关于最初的事物与最后的事物
第二章 关于道德感的历史
第三章 宗教生活
第四章 出自艺术家与作家的心灵
第五章 高级文化与低级文化的标志
第六章 交往中的人
第七章 妇女与儿童
第八章 国家之一瞥
第九章自我独处的人
第二卷
序
第一部分 见解与箴言杂录
第二部分 漫游者和他的影子
外文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孤独的人。——有些人如此习惯于自我独处,以至于他们完全不和他人相协调,而是在一种安静平和的情绪中,同自己谈得很投机,甚至笑呵呵地继续编织着自己独白式的生活。但是如果你要让他们同别人相协调,他们就倾向于冥思苦想地低估自己,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被迫首先重新向别人学习一种对自己的良好公正的看法,甚至从这种学来的看法出发,他们也总是一再地想要减去些什么,压低点什么。——所以你得允许某些人独处,不要像经常发生的情况那样,可笑到因此而同情他们的地步。 没有旋律。——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立足于自己的内心,总是和谐地安排好自己所有的能力,以至于任何定下目标的活动都和他们相抵触。他们就好像一曲音乐,完全由拖长的和谐的和弦所构成,哪怕连一个有一定结构的活跃的旋律的起奏都没出现。所有来自外部的运动都只是在于让小船马上在和谐的悦耳音调之海上重新获得平衡。现代人通常在碰到这样的人时将不耐烦,你不可以说他们是无,他们是在生成无。但是在个别情绪中,他们的样子引发了这样一个不寻常的问题:究竟为什么要有旋律?当生活平静地反映在一个深深的海洋中时,我们为什么不满足?——中世纪比我们的时代更富于这样的人。我们现在要碰到一个能这样真正平静愉快地在窘困中继续自我独处的人是多么难得啊!这个人会像歌德一样对自己说:“最好的东西是深深的寂静,我在其中面对世界生活、成长,并赢得他们用火与剑无法从我这里拿走的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3页 -
太亲近。——如果我们太亲近地同一个人生活在一起,那就好像我们一再用手指直接触摸一幅精美的铜版画:终有一天我们手里就只剩下又脏有破的纸,不再有什么别的东西。一个人的心灵同样最终会被不断的触摸磨损;至少它最终对我们显得如此——我们再也看不见它原来的斑纹和美。——你总是在同女人和朋友过分亲密的交往中失去美:有时你会在此过程中失去你生命的明珠。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人性的,太人性的"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人性的,太人性的"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性的,太人性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9 条 )
> 更多书评 49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译者简直可以去死 | 来自碎大石袁 | 34 回应 | 2020-04-02 19:10:04 |
烂译者毁了一本书 | 来自[已注销] | 3 回应 | 2012-12-04 17:57:34 |
绚目、激情、深刻的文字~~ | 来自ludwig666 | 2 回应 | 2010-06-15 19:43:04 |
请教一下高人 | 来自永川龙 | 1 回应 | 2009-10-29 19:32:20 |
大家都不会太懂的,但都会获得的 | 来自fun_1231 | 5 回应 | 2009-06-20 13:30:28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9.0分 243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8.8分 46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9.1分 758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 (2008)暂无评分 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非小说类| (蜜蜂)
- 也许能改变你生活态度的书 (/nuː s/)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我的书目-哲学部分(译著) (忆未名)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 (我不豆谁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ॐ 2013-06-24 11:16:24
重估一切价值
18 有用 江绪林 2013-09-04 21:33:11
只飞快地看了卷一前3章,即有关形而上学、道德感、和宗教的部分。这本书里尼采开始摆脱Wagner和Schopenhauer,却具有实证主义倾向。将形而上学、道德和宗教都揭示为某种人为的东西(artificiality),即所谓“人性的,太人性的”。节11和节14很有意思,认为语言是一个人们建构的世界,只是事物的符号,人们却认为可以用语言表达事物的最高知识。这一荒谬有这样一个例子:“人们谈论道德感情、... 只飞快地看了卷一前3章,即有关形而上学、道德感、和宗教的部分。这本书里尼采开始摆脱Wagner和Schopenhauer,却具有实证主义倾向。将形而上学、道德和宗教都揭示为某种人为的东西(artificiality),即所谓“人性的,太人性的”。节11和节14很有意思,认为语言是一个人们建构的世界,只是事物的符号,人们却认为可以用语言表达事物的最高知识。这一荒谬有这样一个例子:“人们谈论道德感情、宗教感情,就好像这纯粹是些统一体一样,但实际上它们是有着上百个源泉与支流的大河。在这里,像十分常见的情况那样,言辞的统一并不保证事物的统一。” 格言式写作毕竟是一个缺陷,我觉的。 (展开)
2 有用 Flora 2011-09-13 22:23:54
看得太清楚,我却犯糊涂
2 有用 momo 2018-11-23 20:35:33
尼采微博合集
3 有用 石頭 2012-04-07 16:29:34
哎哟,,读过一遍,真的有萨特大爷说的那么好么?
0 有用 川 2023-08-27 18:57:02 广东
有点难哒~
0 有用 Strickland 2023-06-28 15:41:36 湖北
极其难啃,看睡了无数次,无数次难以代入,但是它无疑是极其丰富极其字字珠玑的,涉及几乎方方面面又杂乱无章的思想,基本可以看出尼采所有观点的雏形,而他并不是到后期才有那样喷泉式的思想的,只适合查阅,很难以完全掌握。
0 有用 在地狱的火河 2023-06-04 14:48:11 重庆
Nein, es gibt kein Gesetz, keine Verpflichtung der Art, wir müssen Verräter werden, Untreue üben, unsere Ideale immer wieder preisgeben. Aus einer Periode des Lebens in die andere schreiten wir nicht,... Nein, es gibt kein Gesetz, keine Verpflichtung der Art, wir müssen Verräter werden, Untreue üben, unsere Ideale immer wieder preisgeben. Aus einer Periode des Lebens in die andere schreiten wir nicht, ohne diese Schmerzen des Verrates zu machen und auch daran wieder zu leiden. (展开)
0 有用 🌖 2023-05-14 23:46:28 江苏
神
0 有用 没有蜡の绒 2023-05-13 11:03:38 上海
尼采的微博,但我不喜欢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