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因皇帝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象。
高阳披览明史,将明朝的皇帝从头至尾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谈其面对家事国事的决断或焦虑,论其治国经邦的成败得失。
高阳以每一位皇帝为中心,横线遍及后妃太监、王臣百吏的生活日常,纵线论及开国、靖难、夺门、议礼等皇权制度的圈圈环环;细密处丝丝入扣,宏大处只寥寥几笔。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部风云起伏的明代大历史。
高阳著史忠实于历史原貌,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不乏真知灼见,字里行间的评断,每每恰到好处,余味无穷。
简要目录
第一章 建文帝之谜
第二章 夺门之变
第三章 成化畸恋
第四章 江南代北一游龙
第五章 紫极仙翁
第六章 万历搜秘
第七章 没有年号的皇帝
第八章 奉圣夫人
明朝的皇帝的创作者
· · · · · ·
-
高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高阳(1926—1992)台湾著名历史小说家。其作品畅销几十年,雅俗共赏。有人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形容高阳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建文帝之谜独特的封建制度/明太祖初立皇储太子标不幸病逝/立允蚊为皇太孙建文帝裁剪诸王/燕王在北平装疯靖难军待命讨逆/建文帝出师不利铁铉坚守济南/东昌之役燕王大败燕师进驻大名府/建文帝派员征兵两度议和均未成/金川门开城投降建文帝引火自焚(?)/明成祖大索“奸臣”方孝孺临危不屈/成祖灭方氏十族卓敬被诛五族/成祖天性好杀传建文帝出家遁走/郑和赴海外查访许多神秘传说/“补锅匠”的故事《致身录》如斯云云/建文帝出亡传闻老和尚突然自首/清修《明史》的争议第二章 夺门之变宣德年间民生乐业/委任股肱四海大治太监王振擅作威福/禁宦官干政的铁碑蒙古部落骚扰边境/“土木之变”的缘起英宗亲征仓促就道/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班师回京中途遇伏/朱勇阵亡全军尽没掘地二文不能见泉/王振为樊忠捶死英宗盘膝束手待擒/八驮细软去赎皇帝王振之侄王山被处死/廊王摄政辅佐太子也先挟英宗到大同/于谦坚拒也先诱和石亨迎击也先败走/脱脱不花遣使修好也先献妹英宗谢拒/大同之役郭登破敌袁彬设计诱杀喜宁/瓦刺遣使中朝议和李实自请前往敌营j李实等谒上皇于敌营也先派员催促议和/杨善奉派出使报聘杨善见也先侃侃而谈/英宗的特殊魔力贤德的孝庄皇后/一轿二马迎上皇千户投书论迎上皇礼/上皇遣使诏谕避位仝寅为上皇卜筮/上皇形同“圈禁高墙”景帝命将守备南城/景帝为易储赐金大臣土官黄弦迎合上意/景帝重新废立皇储太监阮浪、王尧被杀/卢忠装疯得以避祸喜怒无常自营寿陵/景帝抱病宿斋宫太监兴安示意建储/石亨与众密谋复辟孙太后认可复辟/徐有贞升屋览乾象率众毁墙进入南城/上皇夺门宣谕复位廊王妃挟私蓄出宫/于谦、王文被逮审问英宗初不忍杀于谦/景帝赐物封存不用孙太后嗟悼于谦/陈循等充军辽东徐有贞进位大学士/徐有贞遣戍到云南杨善封伯勉获善终/石亨无人臣之礼李贤论夺门之非/石亨之侄石彪下狱想以大同为根据地/石彪抄家搜出龙衣石亨在狱中瘐死/曹钦计划拥兵入宫曹钦造反先杀逯杲/曹钦在朝房杀大臣孙镗赴太平侯家求援/恭顺侯吴瑾力战阵亡曹钦自招灭门祸/重用锦衣卫终于亡明英宗施行严刑峻法/杨埙为袁彬讼冤英宗为胡太后复号/建庶人被幽五五年妃嫔殉葬先令自缢/英宗遗命永废殉葬善用李贤剪除巨憝第三章 成化畸恋宫女万氏保护太子/万贵妃得子但早夭没官妇女奉旨释放/争丧仪百官跪哭宪宗畏惮万贵妃/女官纪氏典守内藏初承雨露居然怀孕/宪宗自叹老而无子皇三子育于太后宫中/汪直掌管御马监商辂历数汪直罪状/怀恩传旨诘责宰相西厂横行由罢而复/万通进奇技淫巧之物宪宗生来患有口吃/刘翊为宪宗进讲刘锐八岁做中书舍人/甚多僧道当“传奉官”汪直奉旨在辽东巡边/陈钺掩杀建州卫女真族马文升让功不争/汪直征调大军往辽东巡边邀功谎报大捷/汪直与王越留在大同宪宗手敕罢黜刘翊/刘翊家居仍食官米李孜省利用扶乩捣鬼/李孜省权势过宰相汪直失势凄凉万状/皇帝中旨不合法状元居然也有假的/保国公发兵盖私第天象示警地震迭生/宪宗病笃太子摄政孝宗即位秉性仁厚/追回万家奉赐珍物奉旨查访纪太后家族/为纪太后父母立祠发现万安所进春方/玄武湖成了禁地旧阁中刘吉独留/孝宗暗示刘吉辞官弘治初年人才鼎盛/邱溶与王恕作对王恕九十岁啖食如常/李广因畏惧而自杀孝宗曲庇外戚贪暴/孝宗开经筵赐宴讲官李东阳、程敏政主考/程敏政勒令致仕王阳明之父为孝宗进讲/孝宗命中官赐食王华中书省奉旨修律令/皇帝为病囚治疗弘治中纂修《大明会典》/朱骥行刑用小杖孝宗召大臣受顾命第四章 江南代北一游龙刘瑾自宫为太监/明孝宗英年崩逝刘瑾导正德帝微行/焦芳涂抹长官批示阁臣与阉党勾结/六部九卿劾阉党“八虎”夜谒武宗乞怜/刘瑾入掌司礼监刘健与谢迁致仕/玩阁臣于股掌之上张彩公然夺人美妾/刘瑾乐得独断独行武宗扮演商贾为戏/兴建豹房宴乐其中刘瑾颇喜沽名钓誉/丈田责逋搜刮惨毒张永在御前怒击刘瑾/众口一词请下诏诛瑾禁兵夜出逮捕刘瑾/张彩建议授幼而立焦芳父子竟得善终/大盗入豹房窥帝蹴鞠流寇计划犯跸劫驾/马贼变而为水寇狼山大捷官军凯旋/武宗在禁中设内教场江彬助武宗捕虎/张钦闭关拒帝命武宗微服出德胜门/不乐为帝自封军门圣驾所至如遭大难/梁储泣谏不奉乱命大批官员被罚跪/廷臣百余人受杖辱宸濠谋反急报到京/宁王复护卫为导火线宸濠派人假扮强盗/与门下客密谋不轨唐伯虎进入牢笼/唐伯虎装疯求脱身侦破臧贤家的复壁/崔元奉旨戒饬宸濠巡抚孙燧在王府被缚/副使许逵同时就义王阳明当机立断/事功为学术所掩王阳明巡抚南赣/练乡兵剿抚兼用王阳明由南昌赴闽/王阳明易舟而遁在文天祥祠堂祭孙燧/大集义师于樟树镇伍文定率师攻南昌/出南昌迎击宸濠武宗预备亲驾南征/鄱阳湖大破宸濠宸濠被擒托厚葬娄妃/武宗亲迎刘美人官员望舟遥拜圣寿/几百里不准畜猪王阳明将宸濠交张永/锦衣千户拒纳程仪五两王阳明较射三箭中鹄/张忠等私议应早班师武宗幸杨一清第/武宗垂钓时落水武宗在正阳门阅俘/江彬籍没金银无数第五章 紫极仙翁兴献王世子入承大统/兴献王妃不肯进京邵太后喜孙为帝/张璁被调任南官杨廷和因争礼仪去职/张璁逃到武定侯家张璁、桂萼入翰林/百官在宫门跪哭为兴献帝兴建“世庙”/何渊请祀兴献帝于太庙观德殿拆卸迁建/兴献后由世宗陪侍谒太庙世宗亲为张璁改名/丰坊宫门上书争礼仪世宗召见邵元节/世宗毁除禁中佛寺世宗多病时或不能视朝/张天师住宅起火邵元节独邀隆恩/嘉靖十五年后皇子叠生世宗想静摄一二年/各方献瑞物者纷至沓来杨金英深夜进寝殿弑帝/主谋者为王宁嫔世宗对弑案并未深究/夜半命词臣撰青词郭勋骄慢无人臣礼/郭勋死于镇抚司狱严嵩与夏言斗法/严嵩入阁大权独揽严嵩宴请夏言久候不至/陆炳的来龙去脉“复套”之议反复无常/锦衣卫奉旨追捕夏言夏言曾上疏申冤/俺答曾进犯京师徐阶开始为世宗赏识/仇鸾的部下易服抢劫兵部尚书成民间怨府/三堂会审丁汝夔丁、杨二人“弃市”/严嵩被摒于宫门外俺答以下马索上值/仇鸾的印信被追回杨继盛严劾严嵩/杨继盛夫人伏阙上书杨继盛刑伤自疗/杨继盛就义观者涕泣杨继盛故宅改松筠庵/杨继盛身后享大名赵文华献媚获咎/赵文华向严嵩痛哭乞怜世宗有逃避现实倾向/蓝道行会得扶乩陆炳本性不坏/严嵩父子计杀沈链严家父子经营巨宅/严嵩以御札交世蕃处理世宗向乩仙问政/得知严嵩恩眷已衰严嵩接到严谴惊恐莫名/严世蕃充军中途逃回严世蕃恶贯满盈/林润严劾严世蕃严世蕃自称天下之才/徐阶拟疏闭户写本严世蕃写遗书不能成一字/严世蕃既死又抄家严嵩老无所归寄食墓舍/太监献“天降”的桃子于世宗世宗衰病仍力疾从公/海瑞草疏直谏世宗世宗掷海瑞原疏于地/世宗崩前遗诏释海瑞帝王家是非难明第六章 万历搜秘幼帝不读书太后令长跪/冯保宣旨逐首辅高拱张居正死后抄家/养士厚薄不同之报神宗失言向母长跪赔罪/神宗携皇长子与辅臣见面神宗手诏王锡爵问大计/并封之议廷臣大哗王锡爵痛悔失算/册立常洛为太子各处矿监无恶不作/神宗震怒几乎手刃田义停止矿税旋复食言/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周延儒拜相要听东林意旨/福王一再延误就藩郑贵妃为福王争田庄/请淮盐一千三百引福王运淮盐与民争利/福王终于赴河南就国福王最后被流寇杀死/洪承畴调蓟辽备边酒后大言弄巧成拙/李自成攻陷洛阳流寇大散福王资财/“梃击案”的经过王之案讯问张差/外戚郑国泰主谋十三司郎中会审/奸逆有所畏惮顾忌逆谋牵涉郑贵妃/郑贵妃求援于太子太子为庞保、刘成缓颊/神宗三年三次加赋神宗病中召见大臣/光宗即位发内帑犒边遵遗诏尽罢敝政/传说神宗神宗葬定陵费银八百万第七章没有年号的皇帝神宗崩逝光宗即位/光宗要封郑贵妃为皇太后光宗在美人包围之下/崔文升配药进奉光宗杨涟催促郑贵妃移宫/光宗驱逐崔文升杜郑贵妃封妃之请/李选侍当帏而立李选侍迫皇长子进言/光宗于清晨逝世刘一燥查问皇长子下落/李选侍派人追皇长子左光斗唾责杨涟误大事/李选侍怒不可遏李选侍遣入召嗣君被拒/大臣逼李选侍迁宫李选侍移出乾清官/杨涟操心须发尽白魏朝与客氏配成“对食”第八章 奉圣夫人万历末年有道士歌于市/魏忠贤与魏朝争客氏客魏阴谋得遂/客氏住咸安宫仪制甚隆王安多病不能常见熹宗/内外交谏请逐客魏王安具疏辞掌司礼监/客魏密谋杀王安魏忠贤教唆霍维华劾王安/王安被降罚做苦工客氏出宫熹宗思念/熹宗性好为匠每自造屋熹宗在大内“开内操”/刘一燥坚卧不起裕妃为客、魏幽禁而死/成妃被幽禁幸未死客氏在交泰殿监视帝后/宫女为张后捻背使其流产投闲卅年后复起/客、魏不容熹宗有子刘志选上书辱及皇后/魏忠贤提拔刘志选刘志选最后上吊自尽/东林党人正气凛然赵南星打落水狗/东林与阉党相火拼汪文言被逐出都/汪文言廷杖褫职杨涟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魏忠贤修祖坟僭拟皇陵阉党排斥正人君子/叶向高难安于位林汝翥杖责不法太监/魏忠贤哭诉御前许显纯用苛刑逼供/杨涟等被捕到京许显纯改篡杨、左供词/左光斗等家人凄惨黄尊素的儿子就是黄梨洲/抓黄尊素的旃尉也挨了打上苍垂怜孤忠之报/各地纷纷为魏忠贤建生祠客氏进出宫清尘除道/熹宗曾有覆舟之事熹宗崩逝信王入承大统/信王入宫表现沉着客氏叩辞熹宗梓宫/魏忠贤毕命,崔呈秀自缢曹钦程尤为无耻/石三畏无意中犯忌讳霍维华开新运河无功/阉党结局非死即充开馆修《三朝要典》/《三朝要典》奉旨销毁客氏步赴浣衣局笞死/客、魏的亲属都被充军思宗即位枚卜求贤/大学士韩炉等定逆案
第一章 建文帝之谜独特的封建制度/明太祖初立皇储太子标不幸病逝/立允蚊为皇太孙建文帝裁剪诸王/燕王在北平装疯靖难军待命讨逆/建文帝出师不利铁铉坚守济南/东昌之役燕王大败燕师进驻大名府/建文帝派员征兵两度议和均未成/金川门开城投降建文帝引火自焚(?)/明成祖大索“奸臣”方孝孺临危不屈/成祖灭方氏十族卓敬被诛五族/成祖天性好杀传建文帝出家遁走/郑和赴海外查访许多神秘传说/“补锅匠”的故事《致身录》如斯云云/建文帝出亡传闻老和尚突然自首/清修《明史》的争议第二章 夺门之变宣德年间民生乐业/委任股肱四海大治太监王振擅作威福/禁宦官干政的铁碑蒙古部落骚扰边境/“土木之变”的缘起英宗亲征仓促就道/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班师回京中途遇伏/朱勇阵亡全军尽没掘地二文不能见泉/王振为樊忠捶死英宗盘膝束手待擒/八驮细软去赎皇帝王振之侄王山被处死/廊王摄政辅佐太子也先挟英宗到大同/于谦坚拒也先诱和石亨迎击也先败走/脱脱不花遣使修好也先献妹英宗谢拒/大同之役郭登破敌袁彬设计诱杀喜宁/瓦刺遣使中朝议和李实自请前往敌营j李实等谒上皇于敌营也先派员催促议和/杨善奉派出使报聘杨善见也先侃侃而谈/英宗的特殊魔力贤德的孝庄皇后/一轿二马迎上皇千户投书论迎上皇礼/上皇遣使诏谕避位仝寅为上皇卜筮/上皇形同“圈禁高墙”景帝命将守备南城/景帝为易储赐金大臣土官黄弦迎合上意/景帝重新废立皇储太监阮浪、王尧被杀/卢忠装疯得以避祸喜怒无常自营寿陵/景帝抱病宿斋宫太监兴安示意建储/石亨与众密谋复辟孙太后认可复辟/徐有贞升屋览乾象率众毁墙进入南城/上皇夺门宣谕复位廊王妃挟私蓄出宫/于谦、王文被逮审问英宗初不忍杀于谦/景帝赐物封存不用孙太后嗟悼于谦/陈循等充军辽东徐有贞进位大学士/徐有贞遣戍到云南杨善封伯勉获善终/石亨无人臣之礼李贤论夺门之非/石亨之侄石彪下狱想以大同为根据地/石彪抄家搜出龙衣石亨在狱中瘐死/曹钦计划拥兵入宫曹钦造反先杀逯杲/曹钦在朝房杀大臣孙镗赴太平侯家求援/恭顺侯吴瑾力战阵亡曹钦自招灭门祸/重用锦衣卫终于亡明英宗施行严刑峻法/杨埙为袁彬讼冤英宗为胡太后复号/建庶人被幽五五年妃嫔殉葬先令自缢/英宗遗命永废殉葬善用李贤剪除巨憝第三章 成化畸恋宫女万氏保护太子/万贵妃得子但早夭没官妇女奉旨释放/争丧仪百官跪哭宪宗畏惮万贵妃/女官纪氏典守内藏初承雨露居然怀孕/宪宗自叹老而无子皇三子育于太后宫中/汪直掌管御马监商辂历数汪直罪状/怀恩传旨诘责宰相西厂横行由罢而复/万通进奇技淫巧之物宪宗生来患有口吃/刘翊为宪宗进讲刘锐八岁做中书舍人/甚多僧道当“传奉官”汪直奉旨在辽东巡边/陈钺掩杀建州卫女真族马文升让功不争/汪直征调大军往辽东巡边邀功谎报大捷/汪直与王越留在大同宪宗手敕罢黜刘翊/刘翊家居仍食官米李孜省利用扶乩捣鬼/李孜省权势过宰相汪直失势凄凉万状/皇帝中旨不合法状元居然也有假的/保国公发兵盖私第天象示警地震迭生/宪宗病笃太子摄政孝宗即位秉性仁厚/追回万家奉赐珍物奉旨查访纪太后家族/为纪太后父母立祠发现万安所进春方/玄武湖成了禁地旧阁中刘吉独留/孝宗暗示刘吉辞官弘治初年人才鼎盛/邱溶与王恕作对王恕九十岁啖食如常/李广因畏惧而自杀孝宗曲庇外戚贪暴/孝宗开经筵赐宴讲官李东阳、程敏政主考/程敏政勒令致仕王阳明之父为孝宗进讲/孝宗命中官赐食王华中书省奉旨修律令/皇帝为病囚治疗弘治中纂修《大明会典》/朱骥行刑用小杖孝宗召大臣受顾命第四章 江南代北一游龙刘瑾自宫为太监/明孝宗英年崩逝刘瑾导正德帝微行/焦芳涂抹长官批示阁臣与阉党勾结/六部九卿劾阉党“八虎”夜谒武宗乞怜/刘瑾入掌司礼监刘健与谢迁致仕/玩阁臣于股掌之上张彩公然夺人美妾/刘瑾乐得独断独行武宗扮演商贾为戏/兴建豹房宴乐其中刘瑾颇喜沽名钓誉/丈田责逋搜刮惨毒张永在御前怒击刘瑾/众口一词请下诏诛瑾禁兵夜出逮捕刘瑾/张彩建议授幼而立焦芳父子竟得善终/大盗入豹房窥帝蹴鞠流寇计划犯跸劫驾/马贼变而为水寇狼山大捷官军凯旋/武宗在禁中设内教场江彬助武宗捕虎/张钦闭关拒帝命武宗微服出德胜门/不乐为帝自封军门圣驾所至如遭大难/梁储泣谏不奉乱命大批官员被罚跪/廷臣百余人受杖辱宸濠谋反急报到京/宁王复护卫为导火线宸濠派人假扮强盗/与门下客密谋不轨唐伯虎进入牢笼/唐伯虎装疯求脱身侦破臧贤家的复壁/崔元奉旨戒饬宸濠巡抚孙燧在王府被缚/副使许逵同时就义王阳明当机立断/事功为学术所掩王阳明巡抚南赣/练乡兵剿抚兼用王阳明由南昌赴闽/王阳明易舟而遁在文天祥祠堂祭孙燧/大集义师于樟树镇伍文定率师攻南昌/出南昌迎击宸濠武宗预备亲驾南征/鄱阳湖大破宸濠宸濠被擒托厚葬娄妃/武宗亲迎刘美人官员望舟遥拜圣寿/几百里不准畜猪王阳明将宸濠交张永/锦衣千户拒纳程仪五两王阳明较射三箭中鹄/张忠等私议应早班师武宗幸杨一清第/武宗垂钓时落水武宗在正阳门阅俘/江彬籍没金银无数第五章 紫极仙翁兴献王世子入承大统/兴献王妃不肯进京邵太后喜孙为帝/张璁被调任南官杨廷和因争礼仪去职/张璁逃到武定侯家张璁、桂萼入翰林/百官在宫门跪哭为兴献帝兴建“世庙”/何渊请祀兴献帝于太庙观德殿拆卸迁建/兴献后由世宗陪侍谒太庙世宗亲为张璁改名/丰坊宫门上书争礼仪世宗召见邵元节/世宗毁除禁中佛寺世宗多病时或不能视朝/张天师住宅起火邵元节独邀隆恩/嘉靖十五年后皇子叠生世宗想静摄一二年/各方献瑞物者纷至沓来杨金英深夜进寝殿弑帝/主谋者为王宁嫔世宗对弑案并未深究/夜半命词臣撰青词郭勋骄慢无人臣礼/郭勋死于镇抚司狱严嵩与夏言斗法/严嵩入阁大权独揽严嵩宴请夏言久候不至/陆炳的来龙去脉“复套”之议反复无常/锦衣卫奉旨追捕夏言夏言曾上疏申冤/俺答曾进犯京师徐阶开始为世宗赏识/仇鸾的部下易服抢劫兵部尚书成民间怨府/三堂会审丁汝夔丁、杨二人“弃市”/严嵩被摒于宫门外俺答以下马索上值/仇鸾的印信被追回杨继盛严劾严嵩/杨继盛夫人伏阙上书杨继盛刑伤自疗/杨继盛就义观者涕泣杨继盛故宅改松筠庵/杨继盛身后享大名赵文华献媚获咎/赵文华向严嵩痛哭乞怜世宗有逃避现实倾向/蓝道行会得扶乩陆炳本性不坏/严嵩父子计杀沈链严家父子经营巨宅/严嵩以御札交世蕃处理世宗向乩仙问政/得知严嵩恩眷已衰严嵩接到严谴惊恐莫名/严世蕃充军中途逃回严世蕃恶贯满盈/林润严劾严世蕃严世蕃自称天下之才/徐阶拟疏闭户写本严世蕃写遗书不能成一字/严世蕃既死又抄家严嵩老无所归寄食墓舍/太监献“天降”的桃子于世宗世宗衰病仍力疾从公/海瑞草疏直谏世宗世宗掷海瑞原疏于地/世宗崩前遗诏释海瑞帝王家是非难明第六章 万历搜秘幼帝不读书太后令长跪/冯保宣旨逐首辅高拱张居正死后抄家/养士厚薄不同之报神宗失言向母长跪赔罪/神宗携皇长子与辅臣见面神宗手诏王锡爵问大计/并封之议廷臣大哗王锡爵痛悔失算/册立常洛为太子各处矿监无恶不作/神宗震怒几乎手刃田义停止矿税旋复食言/顾宪成讲学东林书院周延儒拜相要听东林意旨/福王一再延误就藩郑贵妃为福王争田庄/请淮盐一千三百引福王运淮盐与民争利/福王终于赴河南就国福王最后被流寇杀死/洪承畴调蓟辽备边酒后大言弄巧成拙/李自成攻陷洛阳流寇大散福王资财/“梃击案”的经过王之案讯问张差/外戚郑国泰主谋十三司郎中会审/奸逆有所畏惮顾忌逆谋牵涉郑贵妃/郑贵妃求援于太子太子为庞保、刘成缓颊/神宗三年三次加赋神宗病中召见大臣/光宗即位发内帑犒边遵遗诏尽罢敝政/传说神宗神宗葬定陵费银八百万第七章没有年号的皇帝神宗崩逝光宗即位/光宗要封郑贵妃为皇太后光宗在美人包围之下/崔文升配药进奉光宗杨涟催促郑贵妃移宫/光宗驱逐崔文升杜郑贵妃封妃之请/李选侍当帏而立李选侍迫皇长子进言/光宗于清晨逝世刘一燥查问皇长子下落/李选侍派人追皇长子左光斗唾责杨涟误大事/李选侍怒不可遏李选侍遣入召嗣君被拒/大臣逼李选侍迁宫李选侍移出乾清官/杨涟操心须发尽白魏朝与客氏配成“对食”第八章 奉圣夫人万历末年有道士歌于市/魏忠贤与魏朝争客氏客魏阴谋得遂/客氏住咸安宫仪制甚隆王安多病不能常见熹宗/内外交谏请逐客魏王安具疏辞掌司礼监/客魏密谋杀王安魏忠贤教唆霍维华劾王安/王安被降罚做苦工客氏出宫熹宗思念/熹宗性好为匠每自造屋熹宗在大内“开内操”/刘一燥坚卧不起裕妃为客、魏幽禁而死/成妃被幽禁幸未死客氏在交泰殿监视帝后/宫女为张后捻背使其流产投闲卅年后复起/客、魏不容熹宗有子刘志选上书辱及皇后/魏忠贤提拔刘志选刘志选最后上吊自尽/东林党人正气凛然赵南星打落水狗/东林与阉党相火拼汪文言被逐出都/汪文言廷杖褫职杨涟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魏忠贤修祖坟僭拟皇陵阉党排斥正人君子/叶向高难安于位林汝翥杖责不法太监/魏忠贤哭诉御前许显纯用苛刑逼供/杨涟等被捕到京许显纯改篡杨、左供词/左光斗等家人凄惨黄尊素的儿子就是黄梨洲/抓黄尊素的旃尉也挨了打上苍垂怜孤忠之报/各地纷纷为魏忠贤建生祠客氏进出宫清尘除道/熹宗曾有覆舟之事熹宗崩逝信王入承大统/信王入宫表现沉着客氏叩辞熹宗梓宫/魏忠贤毕命,崔呈秀自缢曹钦程尤为无耻/石三畏无意中犯忌讳霍维华开新运河无功/阉党结局非死即充开馆修《三朝要典》/《三朝要典》奉旨销毁客氏步赴浣衣局笞死/客、魏的亲属都被充军思宗即位枚卜求贤/大学士韩炉等定逆案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明朝自武宗以后,始终不能出现盛世,主要的原因,即在君权与相权的对立未能发生制衡的作用,反形成尖锐的争夺。而争夺之起,实起于世宗,以杨廷和定策拥立的功劳,不能对大礼有所主张,终于被黜;以夏言首辅的地位,罢官以后竟不能保其首领;以徐阶的委屈调护,明知其贤,而任其屈于奸嵩之下多年。世宗不但剥夺相权,而且蔑视相权。凡此事实,对于一个重视利害关系的人来说,会激出这样一个结论:君权与相权没有调和的余地,唯有独断独行。张居正就是这样的一种想法,而且他做到了;但是,他本事再大,不能说死后还能控制神宗,以致终于不能免身后之祸。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30页 -
从胡宗宪到清末的李鸿章,这一型的人,背景复杂,表现突出,实为历史的重心;论品格在正邪之间,论做事在功过之间,虽为功名之士,实为社稷之臣。此辈性格上最大的特征,就是重实际,善因应,平心而论,他们的许多令正人君子痛心疾首的行径,实为不得已,因非如此,不能获得必要的权力以畅行其志。胡宗宪阿附严嵩、献媚世宗,即应作如是观。 胡宗宪是安徽绩溪人,进士出身而以州县起家,擢为巡按御史,由宣、大移浙江。赵文华督察防倭军务时,张经、李天宠不买他的帐,而胡宗宪跟他倾心结交,因而得以排去张、李,为浙江巡抚。在浙江十余年,苦心与倭寇及汉奸汪直、徐海周旋,威震东南。最后因勾结严嵩及贪黩的罪名下狱,自裁于狱中。 《明史本传》叙胡宗宪的为人,“多权术,喜功名。性善宾客,招致东南士大夫预谋议,名用是起。至技术杂流,豢养皆有恩,能得其力”。又传赞论其人:“宗宪以奢黩蒙垢,然令徐海、汪直之徒不死,遗患更未可知矣。”实为持平之论。因此,他被遣时,东南士大夫,以见闻较切,深知胡宗宪“临阵戎服立矢石间督战”,力御外侮之功,颇有人为其上书诉冤。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温故书坊(共60册),
这套丛书还有
《秦风老照片馆》《青山一发》《儿时“民国”》《大明日落》《抗战一瞬间》
等
。
喜欢读"明朝的皇帝"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明末四公子 7.3
-
- 清朝的皇帝(共三辑) 8.6
-
- 同光大老 8.4
-
- 清宫外史(上下) 8.3
-
- 清末四公子 7.4
-
- 翁同龢传 7.8
-
- 醉蓬莱 7.7
-
- 母子君臣 8.2
-
- 三春争及初春景(全三册) 8.3
-
- 金缕鞋 7.8
明朝的皇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红墙之内多奇葩——读高阳《明朝的皇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高阳《明朝的皇帝》,不是明朝皇帝的通史,比如朱元璋,就没单独说,一些风云人物如张居正、戚继光也没有着墨。不过,经高阳的钩沉分析,明朝多位皇帝的个性人生跃然纸上,政事得失、正邪对立、权力之争、君子小人穿插其中,读来饶有趣味。 明朝皇帝多奇葩,口吃畸恋的宪宗、好... (展开)
荒唐的朝代,无法继承的“伟业”
“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但我至今没有看过 高阳的历史小说,这部非虚构成了我对他作品的初体验。 初初觉得引用的原文读起来颇有点吃力,慢慢地坚持下去,越 来越有味道,这是一部可以很好地帮助我系统性梳理整个明朝 历史的书,资料丰富,不乏考证,偶有幽默,且...
(展开)

读书笔记1765:明朝的皇帝
加上靖难之变的朱允炆,明代一共有十六个皇帝,对于朱元璋,高阳落笔不多,建文帝一章主要讲靖难之变的前因后果以及建文帝的下落。 老高其实也是双标,对于齐泰和黄子澄他觉得是书生误国,出谋划策也是庸才用奇计,但是我觉得时势造英雄,后面王阳明也是书生,他也喜欢搞着奇奇...
(展开)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真的是大家之作,很棒 | 来自夜观天象 | 2 回应 | 2023-12-12 09:24:58 |
古文不好,求解释这段话 | 来自子书夜寐 | 3 回应 | 2020-05-08 13:01:36 |
怎么找到的电子书都是残缺版? | 来自SSJL | 2018-07-21 11:53:33 | |
明代史寶典 | 来自小米 | 2009-09-28 15:26:56 | |
高阳妙笔点评明朝皇帝 | 来自cen | 1 回应 | 2006-03-03 14:36:2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8)9.0分 130人读过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0)7.5分 15人读过
-
學生書局 (2000)暂无评分 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温故书坊 (QBY)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我的明月清风Ⅰ (羊的门)
- 家里的书 (尋方)
- ❾书单:守望的精神角落:淘书之乐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明朝的皇帝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tiiiiin 2007-01-12 17:54:02
很不错的书,深入浅出。受益匪浅。
0 有用 June 2011-10-06 14:30:37
我觉得不够深入!
0 有用 李乃喵 2006-10-12 22:41:29
学究气
0 有用 若松先生 2016-06-25 20:46:04
章节分得太细碎,猛料倒是不少,读明清故事脑海里总是浮现拖板车的形象,吃力不讨好,活得累。也许就明武宗,算是活出了自己的本色。
0 有用 黑洞 2009-04-27 21:57:57
高阳讲故事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