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法]亚历山大·科耶夫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Introduction à la lecture de Hegel
译者: 姜志辉
出版年: 2005-12
页数: 722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806578933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Introduction à la lecture de Hegel
译者: 姜志辉
出版年: 2005-12
页数: 722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806578933
内容简介 · · · · · ·
《黑格尔导读》是亚历山大·科耶夫1933年到1939年间在巴黎高等学校讲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程,它并不是纯粹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导读。在这部由他的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的著作中,科耶夫融入了他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独立的哲学著作。
为什么说科耶夫的黑格尔解读在20世纪的作品里可以为那么多人称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揭示了黑格尔思想的当代意义,并且明确告诉人们,我们正在按照黑格尔的理念,走向历史的终结。科耶夫的一些话,说得十分精辟,比如他在冷战时期就断言"苏联人和中国人只是目前还贫穷的美国人而已"。这一席话,直到今天,依然警诫我们自己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
黑格尔导读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亚历山大·科耶夫(1902-1968)法国哲学家,出生于俄国。是存在主义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对法国当今的思想界和学术界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除了《黑格尔导读》外,主要著作还有:三卷本的《论异教哲学思想史》(第一卷: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第二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第三卷:希腊化时代哲学—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康德》,《论法学现象学》,《概念,时间和语言》。
目录 · · · · · ·
目 录
编者按…………………………………………………………………………………
代 序…………………………………………………………………………………
I.1933—1934学年课程…………………………………………………
II. 1934—1935学年课程……………………………………………
· · · · · · (更多)
编者按…………………………………………………………………………………
代 序…………………………………………………………………………………
I.1933—1934学年课程…………………………………………………
II. 1934—1935学年课程……………………………………………
· · · · · · (更多)
目 录
编者按…………………………………………………………………………………
代 序…………………………………………………………………………………
I.1933—1934学年课程…………………………………………………
II. 1934—1935学年课程……………………………………………
III.1935—1936学年课程……………………………………………
IV. 1936—1937学年课程……………………………………………
V.1937—1938学年课程…………………………………………………
VI.1938—1939学年课程………………………………………………
附 录
I.黑格尔关于实在事物的辩证法和现象学方法…………………………………
II.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亡概念……………………………………………………
III. 《精神现象学》的结构…………………………………………………
译者说明………………………………………………………………………………
· · · · · · (收起)
编者按…………………………………………………………………………………
代 序…………………………………………………………………………………
I.1933—1934学年课程…………………………………………………
II. 1934—1935学年课程……………………………………………
III.1935—1936学年课程……………………………………………
IV. 1936—1937学年课程……………………………………………
V.1937—1938学年课程…………………………………………………
VI.1938—1939学年课程………………………………………………
附 录
I.黑格尔关于实在事物的辩证法和现象学方法…………………………………
II.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亡概念……………………………………………………
III. 《精神现象学》的结构…………………………………………………
译者说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即使思辨的具體性定律在萬事萬物中實現了,概念的自我思維卻沒有。理性主義者期待黑格爾會透過揭示現實世界的「邏輯性」來證明現實世界最為內在之善,卻會看到意想不到的東西。投機哲學所論證的是另一種東西,它可能不會滿足每個「理性主義者」: 現有之所以實質上是善的,是因為它的生命是投機的具體性的實現,是這種多重性中最完美的、神聖共生的實現。黑格爾藉由發現神聖的力量寓於現存之中而實現了神正論,使現存邁向更高的生命形式: 有機的整體性或思辨的普遍性。[……]透過這個運動,一切都被焊接成一個整體,成為一個必然共享的層級秩序。如此一來,在「泛邏輯論」(「一切皆概念」)的幌子下,黑格爾的所有作品都在論證「泛目的論」(「一切皆目的」),或者,如果你願意的話,一種獨特的「泛具體主義」。 («作為上帝及人性的具體學說的黑格爾哲學:卷二», Ива́н Ильи́н) (查看原文) -
什么是意识形态?它不是一种客观真理(Warheit),也不是一种错误,而是能通过斗争和劳动成为真实的某种东西,因为斗争和劳动能使世界与理想一致。斗争和劳动的考验能使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真实的或虚假的,人们注意到,在革命过程结束时,已经实现的东西不是作为出发点的纯粹意识形态,而是不同于意识形态和作为这种意识形态的真理(“被揭示的现实”)的某种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黑格尔导读"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论康德 7.9
-
- 法权现象学纲要 7.3
-
- 亚历山大·科耶夫 7.8
-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讲座 9.2
-
- 尼采与哲学 9.4
-
- 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 9.4
-
- 马克思与福柯 7.4
-
- 黑格尔 8.1
-
-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9.0
-
- 海德格尔——贫困时代的思想家 8.1
黑格尔导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转】孙向晨:从黑格尔到现代法国哲学——论科耶夫的黑格尔主义
【内容提要】亚历山大·科耶夫是本世纪法国新黑格尔主义的重要人物。通过他对黑格尔的重新阐释,使黑格尔融入了现代法国哲学。科耶夫对黑格尔的解释主要集中于《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关系辩证法",他以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为主要理论背景,以极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感,阐述了...
(展开)

科耶夫的黑格尔——一封写给奖励哥的告诫信
p33:智者沉思,但不行动。最终说来,斯多葛主义者的理想是主人的态度,但他在为了纯荣誉的斗争中不冒生命危险,他不行动。 一个想法,也就是类似于欲将取之必先与之。 也就是说,不能沉浸在一种自然欲望(原乐,不完全是拉康意义上)之中。或者说必然需要经过阉割之后,人才得...
(展开)

【转】仰海峰:《精神现象学》中的主人—奴隶的辩证法 ——科耶夫《黑格尔导读》的核心理念
【作者简介】仰海峰,2002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著作有《走向后马克思: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符号之镜 : 早期鲍德里亚思想的文本学解读》、《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
(展开)

1934~1935年课程解读
对上一篇书评最后一段的增补 教徒意识到自身的双重性(经验个人和超验上帝),陷入苦恼意识(自己不行动,或只能通过上帝行动。);教徒来自怀疑论(唯我论)将自己与世界拉开距离(亚伯拉罕),怀疑论来自斯多葛主义(奴隶)。行动是指拒绝生物欲望,与主人生死斗争。此时神成...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译林出版社 (2021)9.0分 175人读过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0)9.7分 93人读过
-
Gallimard (1980)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Наука (2013)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译著有危险,读者须谨慎! (Fitzcarraldo)
- 【人文与社会】译丛——译林出版社 (彼岸)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黑格尔哲学 (船山顶上草)
- 景行社科哲学豆列 (mcpanthe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黑格尔导读的评论:
feed: rss 2.0
18 有用 יוֹחָנָן 2016-02-04 10:25:32
看完福山之后看的这本书,可以说科耶夫是我学习哲学的领门人,但是翻译得不好。
1 有用 村夫 2017-07-11 13:46:07
2nd. 科耶夫牢牢抓住欲望,自由,否定性和终有一死性,在这方面的揭示确实可以将黑格尔称为无神论-人类学版的基督教哲学家。作为神的神死了,神成了人。科耶夫不是抓住哲学问题,而是将各个哲学的出现作为问题,即何者在想这些哲学。同一性,否定性和整体性,即个体,自由和历史。真理是整体。
3 有用 智 2019-11-29 20:30:39
其实这本书翻译倒没什么大问题,当然科耶夫本身文笔也很清晰。的确可以管窥到二十世纪法国的哲学的源头,以及法国哲学不但通过科耶夫暴力解读黑格尔的同时,也暴力解读着马克思和卢卡奇,现今我国马哲界那些实践哲学的余孽仔细看来也不过是科耶夫的重复。不过有几点惊喜反而不是在主奴辩证法的部分,一个是关于概念与时间的古今四种范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智者和哲学的分离,显然于连的关于中国思想的论断与科耶夫的分法有千丝万缕的关... 其实这本书翻译倒没什么大问题,当然科耶夫本身文笔也很清晰。的确可以管窥到二十世纪法国的哲学的源头,以及法国哲学不但通过科耶夫暴力解读黑格尔的同时,也暴力解读着马克思和卢卡奇,现今我国马哲界那些实践哲学的余孽仔细看来也不过是科耶夫的重复。不过有几点惊喜反而不是在主奴辩证法的部分,一个是关于概念与时间的古今四种范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智者和哲学的分离,显然于连的关于中国思想的论断与科耶夫的分法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展开)
25 有用 羅北山 2010-08-10 11:41:30
亚历山大·科野狐
10 有用 一深 2014-08-04 23:03:15
基本上是现代法国哲学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