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小说集 短评

热门 最新
  • 21 nashy 2010-04-22 23:08:00

    中体西用,古风异貌,有珠玑错落之妙。惜今人妄增标点,毁其句读原貌,诚如画蛇添足耳。大先生所译三篇,词句料峭,聱牙诘屈,盖因循字迻译、扯碎译文之故;余下皆为二先生手笔,文从字顺,韡哉言乎,盖因扯碎原文、调整语句之故。或从译法之差,亦可窥得二位先生性情之异。大先生敏锐尖刻,戏剧感强烈,行文皆如小说;二先生平和冲淡,下笔皆若散文,诚然也。

  • 12 2018-12-15 17:15:36

    鲁迅译三篇,其余皆出自周作人译笔。鲁迅在序中写道,“我们在日本留学时候,有一种茫漠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于是选取篇目多描摹人生惨怛,国族情切,人物或为内心欲念酷挞,或深为外界困囿。鲁迅译笔不去原文特征,译成中文便嶙峋聱牙,周作人砍削斧凿,驯服文字以合中文文法,二人志趣不同由此处可窥一斑。外国文学翻译已隔一层,文言行文于今人而言又隔一层,可文字之美并未稍稍减之,反而是越咂摸越觉沉郁有味。最喜欢的篇目是安特来夫之《谩》《默》、迦尔洵之《四日》、显克微支之《乐人扬珂》《天使》。

  • 9 枨不戒 2018-12-13 10:37:24

    这本书看得很慢。此书的翻译和之前看过的译本完全不同,没想到王尔德还能这样翻译,刚开始觉得晦涩,但是看过一段时间后,就渐入佳境了。周氏兄弟的风格简练,带着浓浓的旧式骈文韵味,虽然多用短句,但辞藻华丽,抓住了原文的神韵。读起来感觉字字推敲,韵味长远,可以反复琢磨。这可能和周氏兄弟的写作功底有关,哪怕有地域和文化的差异,隔着时空的距离,但是作家和作家之间,灵魂能透过文学的表面进行交流,达到共鸣。就文化熏陶而言,这本书值得用心阅读。百年后的今天,在文字里,再次感受周氏兄弟翻译时的心境。

  • 4 yaya 2018-12-10 09:15:10

    【藏书阁读书打卡】这本书陆续看了三个多星期,每个上下班的挤地铁,每个晚上睡前,一篇半篇地看。为什么慢?因为太难懂了啦!连鲁迅自己都说这本书诘屈聱牙,可难为我了。还好高中语文基础没有完全丢光才算是捡起来了,不过有很多篇也是似懂非懂地看着,除了像《皇帝新衣》《快乐王子》这样的童话好懂一些。我能想到在当时,1909年,周氏两兄弟试图从文学救国这谋求一条出路之艰难,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吧。

  • 0 谋谋谋 2019-11-28 21:09:09

    终于读完了。太难了。《秘密之爱》:女见华则向人而小,俄忽棘刺其手,苦痛见于颜色。余心自语,此幻景耳。女忽复顾笑,断续私语曰:“爱我?不爱我?”言次,动其指,似一一摘华瓣去之。(欧土有华草占,任取一华,回首他向,一一摘其瓣,且摘且言,至末一瓣为定,以卜心事之谐否。所用言辞,各地略有不同。此所记者,盖行于希腊及意大利之占语也。)

  • 1 布宜諾斯 2012-06-04 17:01:55

    文言译欧美,好玩得很

  • 1 旧时代抄碑人 2018-12-31 20:20:12

    若言文字一项,则鲁迅毕竟比知堂苦涩,但又切真。知堂文字太绕,多少使人生厌。鲁迅绕则绕,却洗练。《域外小说集》实为译著,亦可称改写。域外不是关键,选什么小说比较重要一些。其中可见鲁迅文学之眼光,因此需要思考的大概是何者为新文学?是白话与文言之争吗还是其他?以史家眼光看,体裁与内容的争辩不会停息。不过寒冬读此书,或许有一二闲趣。

  • 0 JUNWK1334 2012-05-05 22:33:30

    我居然没标记过这本吗!真心推荐,值得收藏!!!!

  • 0 LSK 2011-07-01 11:29:38

    这事使我到现在,还感到一种空虚的苦痛。但不相信人间的心理,在世界上,真会差异到这地步。  

  • 0 别西卜•喵一 2012-06-26 15:42:41

    翻譯太牛逼啦……

  • 0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4-09-22 23:26:22

    文言翻译的《快乐王子》读起来别有韵味!

  • 1 康苏埃拉 2014-11-15 13:18:07

    周氏译的王尔德童话很清丽。

  • 0 傻白甜姚姚 2014-09-24 11:03:07

    深刻的明白了什么是,不作就不会死。。。。

  • 1 TomatoMorty🍅 2014-11-16 23:14:18

    ╮(╯_╰)╭翻的太好。但是真的很难啊。

  • 0 sputnik 2007-02-11 04:16:24

    选篇别致,能感觉到当年两兄弟的默契。

  • 0 shimotsuki 2011-03-20 13:05:52

    文言文还是看不大懂

  • 2 ronjackie 2022-02-22 22:40:37

    五年后重读。译笔硬朗,情绪浓郁,寄托遥深,《谩》《默》和《灯台守》尤佳。不论是主张“拆碎外文”的周作人,还是坚持打破汉语定式的周树人,确实都在这种中外文术和语言的摩擦过程中,急剧扩大了“古文”这一文体的限度,在极限处拔高了汉语的张力。所选作品中,蕴含了对“诚和爱”的执着探寻,以及寻觅不得后层层叠叠的痛苦和孤独,进而引出热寒、诚伪、爱恨、生死等母题的悖论式表达和浓烈情绪抒发。这一翻译实践,既与周氏兄弟当时对“心声”“白心”“寂寞”的思考相吻合,也为他们所接触的功利至上晚清文学资源赋予审美和“神思”的力量,让他们一方面欣赏人之主体意义,进而生发出从内面内面改造国民性的意愿,另一方面也对这一行动的实效保持谨慎。两相综合后,便呈现为鲁迅小说中叙述语调与作者立场,人物形象与最终命运的“不协调”。

  • 0 飘摇 2021-10-17 07:38:41

    看的是《鲁迅全集》里鲁迅翻译的三篇 古文太难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