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九零六年夏秋之际,周作人随鲁迅赴日本;一九二三年七月,二人失和。其间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他们更多呈现为一个整体,所谓“周氏兄弟”是也。
《域外小说集》第一册于一九零九年三月出版,第二册于同年七月出版。一九二一年由上海群益书社出版增订本,署周作人译。其中鲁迅据德文转译三篇,余为周作人据英文翻译或转译。
本书以群益书社一九二一年初版本为底本。
目录 · · · · · ·
旧序
英国淮尔特一篇
安乐王子
美国亚伦坡一篇
默
法国摩波商一篇
月夜
法国须华勃五篇
拟曲
婚夕
舟师
萨摩思之酒
昔思美
明器
丹麦安兑尔然一篇
皇帝之新衣
俄国斯谛普虐克一篇
一文钱
俄国迦尔洵二篇
邂逅
四日
俄国契诃夫二篇
戚施
塞外
俄国梭罗古勃十一篇
未生者之爱
寓言
孱儿
冰糖
金柱
误会之起原
蛙
石子之经历
未来
路与光
烛
俄国安特来夫二篇
谩
默
波兰显克微支四篇
乐人扬珂
天使
镫台守
酋长
波思尼亚穆拉淑微支二篇
不辰
摩诃末翁
新希腊蔼夫达利阿谛斯三篇
老泰诺思
秘密之爱
同命
芬兰哀禾一篇
先驱
著者事略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在日本留学时候,有一种茫莫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因为这意见,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介绍外国新文学这一件事。但做这事业,一要学问,二要同志,三要工夫,四要资本,五要读者。第五样逆料不得,上四样在我们却几乎全无:于是又自然而然的只能小本经营,姑且尝试,这结果便是译印《域外小说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域外小说集》初出的时候,见过的人,往往摇头说,“以为他才开头,却已完了!”那时短篇小说还很少,读书人看惯了一二百回的章回体,所以短篇便等于无物......我所忘不掉的,是曾见一种杂志上,也登载一篇显克微支的《乐人扬珂》,和我的译本只差了几个字,上面却加上两行小字道“滑稽小说!”这事使我到现在,还感到一种空虚的苦痛。但不相信人间的心理,在世界上,真会差异到这地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域外小说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译文很美妙,可我只顾捡乐

是我自己(文言文)不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藏书阁打卡】这本书读得真心痛苦,正好把古汉语字典找出了,于是一边读一边查。 鲁迅所译的三篇:安德烈夫的《谩》,所讲述的是认为所钟爱之人欺骗自己的“吾”,等待,杀之,狱中仍认为全世界都“谩”。翻译得极震撼,如“时经大道,既长且直,晨光登于屋脊,万物未动,其色...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
法雅和她的时间 (心怀梦想,低调潜行)
《默》的背景介绍: 亚伦.坡即爱伦.坡, 据现有资料考证,中国对爱伦·坡作品的译介始于清光绪乙巳年(1905年),中国翻译爱伦·坡作品的第一人是周作人(1885-1967),而被译介到中国的第一篇爱伦·坡作品则是其翻译的《玉虫缘》(TheGold-Bug,今译《金甲虫》)。 周作人除翻译《玉虫缘》外,还译过爱伦·坡的Silence—AFable,其译文篇名为《默》(今译《静——寓言一则》),收入与其兄鲁迅合译、于1909年在东京出版的《域外...2018-11-24 00:27:02 1人喜欢
-
这篇把战争的残酷写得太逼真了。在战斗中负伤趴在死人堆里几乎动弹不得;不知道自己无水无粮能坚持几天;风向突转腐尸气味扑面而来,肚子里什么都没有恨不得把胃吐出来;亲人爱人再不得见了,还要他们经历丧亲之痛,到底是为谁打的什么仗呢?躺在身边的那个敌方战死的小伙子,他的亲人也一定为思念他而伤痛,到底是为谁打得什么仗呢?!最终得救,只失掉一只脚而已。而已? 不过战斗民族的军医太猛了,刚救过来喂几滴水就给伏特...
2022-01-03 09:45:48
-
法雅和她的时间 (心怀梦想,低调潜行)
我们在日本留学时候,有一种茫莫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因为这意见,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介绍外国新文学这一件事。但做这事业,一要学问,二要同志,三要工夫,四要资本,五要读者。第五样逆料不得,上四样在我们却几乎全无:于是又自然而然的只能小本经营,姑且尝试,这结果便是译印《域外小说集》。 二位谦虚了,学问还是有的。《域外小说集》在东京和上海分别只卖了二十余册,不是因为学问做得不好,有一...2018-11-23 23:56:00
我们在日本留学时候,有一种茫莫的希望:以为文艺是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因为这意见,便自然而然的想到介绍外国新文学这一件事。但做这事业,一要学问,二要同志,三要工夫,四要资本,五要读者。第五样逆料不得,上四样在我们却几乎全无:于是又自然而然的只能小本经营,姑且尝试,这结果便是译印《域外小说集》。 引自 序 二位谦虚了,学问还是有的。《域外小说集》在东京和上海分别只卖了二十余册,不是因为学问做得不好,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大家读惯了章回体的小说,对于这种“直译”的短篇小说还一时接受不了,但这不代表兄弟二人的学问不高。
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1924 年3 月申报馆初版)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十几年前,周作人同他的哥哥也曾用古文来译小说。他们的古文功夫既是很高的,又都能直接了解西文,故他们译的《域外小说集》比林译的小说确是高得多。”随之引述了《域外小说集》中淮尔特(现通译王尔德——笔者)的童话《安乐王子》的一段译文为例,赞赏道:“这种文字,以译书论,以文章论,都可算是好作品。” (这里的林指林琴南)
后来,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之《翻译小说》篇中,也认为“当时最感到寂寞,而后来成为五四直译运动前车的另一派译家,那就是周树人(鲁迅)兄弟”。周氏兄弟忠实于原著的“直译”,在当时是开风气之先的创举,因为在此之前,林琴南等并不讲究恪守原著,而是依据外国作品的情节,任意取舍割裂,随心捏弄撮合,或采用传统的章回体敷衍成书,或先后倒置以迎合团圆以终的欣赏习惯,甚而取一点不计其余地杜撰,这样一来往往使原作严肃的主题化为庸俗的笑柄,深刻的讽刺流于浮滑的嬉闹。
周作人在鲁迅逝世后所写的《关于鲁迅之二》中说到翻译《域外小说集》的背景与动机:“豫才那时的思想我想差不多可以民族主义包括之,如所介绍的文学亦以被压迫的民族为主,俄则取其反抗压制也。”后来又在《知堂回想录》(三育图书文具公司1971 年1 月版)第八十六章《弱小民族文学》中写道:“当初《域外小说集》只出了两册,所以所收各国作家偏而不全,但大抵是有一个趋向的,这便是后来的所谓东欧的弱小民族。统计小说集两册里所收,计英法美各一,俄国七,波兰三,波思尼亚二,芬兰一,这里俄国算不得弱小,但是人民受着压迫,所以也就归在一起。
回应 2018-11-23 23:56:00 -
《域外小说集》第一册 〔波兰〕显克微支:《乐人扬珂》 〔俄国〕契诃夫:《戚施》、《塞外》 〔俄国〕迦尔洵:《邂逅》 〔俄国〕安特来夫:《谩》、《默》 〔英国〕淮尔特(王尔德):《安乐王子》 第二册: 〔芬兰〕哀禾:《先驱》 〔美国〕亚伦坡:《默》 〔法国〕摩波商(莫泊桑):《月夜》 〔波斯尼亚〕穆拉淑微支:《不辰》、《摩诃末翁》 〔波兰〕显克微支:《天使》、《灯台守》 〔俄国〕迦尔洵:《四日》 〔俄国〕斯谛普虐克:《一文钱》
2018-12-21 15:53:14
-
法雅和她的时间 (心怀梦想,低调潜行)
《域外小说集》初出的时候,见过的人,往往摇头说,“以为他才开头,却已完了!”那时短篇小说还很少,读书人看惯了一二百回的章回体,所以短篇便等于无物......我所忘不掉的,是曾见一种杂志上,也登载一篇显克微支的《乐人扬珂》,和我的译本只差了几个字,上面却加上两行小字道“滑稽小说!”这事使我到现在,还感到一种空虚的苦痛。但不相信人间的心理,在世界上,真会差异到这地步。 例如《格列佛游记》,本是一部寓意深邃...2018-11-24 00:09:56
《域外小说集》初出的时候,见过的人,往往摇头说,“以为他才开头,却已完了!”那时短篇小说还很少,读书人看惯了一二百回的章回体,所以短篇便等于无物......我所忘不掉的,是曾见一种杂志上,也登载一篇显克微支的《乐人扬珂》,和我的译本只差了几个字,上面却加上两行小字道“滑稽小说!”这事使我到现在,还感到一种空虚的苦痛。但不相信人间的心理,在世界上,真会差异到这地步。 引自 序 例如《格列佛游记》,本是一部寓意深邃、锋芒犀利的讽刺杰作,可是到了林琴南的译笔下却成了“英国狂生”所戏作的“滑稽小说”。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终极目的不同:有的以资茶余酒后的谈助,有的用作改造社会的刀圭。基于后一目的的《域外小说集》,开拓新域,成为“五四直译运动的前车”。
回应 2018-11-24 00:09:56 -
法雅和她的时间 (心怀梦想,低调潜行)
《域外小说集》为书,词致朴讷,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慎,迻译亦期弗失文情。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 迻译:同移译。 《序言》写于己酉正月十五日,其中昭示了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宗旨、原则以及态度。如申明内容选择的审慎,文字译述的忠实,力求不失原作的精神文采,严格保持原作的章法结构等,从而使读者突破视稗史为闲书的世俗偏见,以与异国“文术新宗”所孕含的思想情愫产生共鸣。 鲁迅还卓有见识地提出了...2018-11-24 00:17:57
《域外小说集》为书,词致朴讷,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慎,迻译亦期弗失文情。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 引自 旧序 迻译:同移译。
《序言》写于己酉正月十五日,其中昭示了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宗旨、原则以及态度。如申明内容选择的审慎,文字译述的忠实,力求不失原作的精神文采,严格保持原作的章法结构等,从而使读者突破视稗史为闲书的世俗偏见,以与异国“文术新宗”所孕含的思想情愫产生共鸣。
鲁迅还卓有见识地提出了如何继承外国文学遗产、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问题,即要“按邦国时期”考察作品产生的历史与时代的背景,来倾听感应其“心声”,并进而了解作家主题命意之所在。
鲁迅还将集中的优秀之作称为“大涛之微沤”,揭示它们是当时欧洲风起云涌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中所迸射的浪花,告诫读者留心作品所寄寓与闪现的掊击封建专制、谴责侵略黩武的锋芒,而不要忽略了作者的苦心,译者的孤诣,从而发挥文艺所秉赋的“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功效。
《序言》最后以“中国译界,亦由是无迟暮之感矣”收束,显示了撰序者气魄的雄浑,反映了鲁迅青年时代作为先行者的除旧布新、开辟草莱的首创精神,以及拓展中国新文学的必胜信念。
许寿裳感佩地说:“鲁迅编译《域外小说集》二册,实在是中国介绍和编译欧洲新文艺的第一人。”
回应 2018-11-24 00:17:57
-
这篇把战争的残酷写得太逼真了。在战斗中负伤趴在死人堆里几乎动弹不得;不知道自己无水无粮能坚持几天;风向突转腐尸气味扑面而来,肚子里什么都没有恨不得把胃吐出来;亲人爱人再不得见了,还要他们经历丧亲之痛,到底是为谁打的什么仗呢?躺在身边的那个敌方战死的小伙子,他的亲人也一定为思念他而伤痛,到底是为谁打得什么仗呢?!最终得救,只失掉一只脚而已。而已? 不过战斗民族的军医太猛了,刚救过来喂几滴水就给伏特...
2022-01-03 09:45:48
-
《域外小说集》第一册 〔波兰〕显克微支:《乐人扬珂》 〔俄国〕契诃夫:《戚施》、《塞外》 〔俄国〕迦尔洵:《邂逅》 〔俄国〕安特来夫:《谩》、《默》 〔英国〕淮尔特(王尔德):《安乐王子》 第二册: 〔芬兰〕哀禾:《先驱》 〔美国〕亚伦坡:《默》 〔法国〕摩波商(莫泊桑):《月夜》 〔波斯尼亚〕穆拉淑微支:《不辰》、《摩诃末翁》 〔波兰〕显克微支:《天使》、《灯台守》 〔俄国〕迦尔洵:《四日》 〔俄国〕斯谛普虐克:《一文钱》
2018-12-21 15:53:14
论坛 · · · · · ·
那个作者:止庵是怎么回事啊 | 来自JUNWK1334 | 2 回应 | 2020-06-12 17:17:47 |
目录 | 来自芝芝 | 1 回应 | 2015-08-18 16:32:5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岳麓书社 (1986)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星图书*文学 (玻璃软糖)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周作人翻译作品 (RMR)
- 神品译作 ([已注销])
- 2009购书录 (Rodolfo)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域外小说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putnik 2007-02-11 04:16:24
选篇别致,能感觉到当年两兄弟的默契。
0 有用 谋谋谋 2019-11-28 21:09:09
终于读完了。太难了。《秘密之爱》:女见华则向人而小,俄忽棘刺其手,苦痛见于颜色。余心自语,此幻景耳。女忽复顾笑,断续私语曰:“爱我?不爱我?”言次,动其指,似一一摘华瓣去之。(欧土有华草占,任取一华,回首他向,一一摘其瓣,且摘且言,至末一瓣为定,以卜心事之谐否。所用言辞,各地略有不同。此所记者,盖行于希腊及意大利之占语也。)
1 有用 康苏埃拉 2014-11-15 13:18:07
周氏译的王尔德童话很清丽。
0 有用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4-09-22 23:26:22
文言翻译的《快乐王子》读起来别有韵味!
0 有用 傻白甜姚姚 2014-09-24 11:03:07
深刻的明白了什么是,不作就不会死。。。。
0 有用 暌异 2022-07-11 20:38:12
猜古早译名确实怪好玩,请问那淮尔特、摩伯商、安兑尔然、斯蒂普虐克都是些什么人?(?)
0 有用 看剧达人 2022-06-20 00:22:57
为鲁迅先生去读的,确实有点深度。
0 有用 Pruvny 2022-05-27 14:40:18
正如周作人在序言中寫到的以為「文藝可以改造社會」的「希望」,小說集的選文便大都多少有些寓言意味。而這一點在其兄迻譯的三篇中尤其明顯,通過魯迅日後的創作也能看到它們的影子 (安特萊夫筆下的困境幾乎是與<野草>裡的同質)。不過窩還是最喜歡<安樂王子>,其次<酋長>,十分動人。這是有部分功勞在於周作人的譯文重樂感,將原作的殷憂襯托得深湛且愈發峭立了。 @2021-05-31 14:24:13
0 有用 端君 2022-03-21 02:06:43
大学作业!翻译的是《沉默》一篇,也写了论文。痛并快乐的岁月。
1 有用 ronjackie 2022-02-22 22:40:37
五年后重读。译笔硬朗,情绪浓郁,寄托遥深,《谩》《默》和《灯台守》尤佳。不论是主张“拆碎外文”的周作人,还是坚持打破汉语定式的周树人,确实都在这种中外文术和语言的摩擦过程中,急剧扩大了“古文”这一文体的限度,在极限处拔高了汉语的张力。所选作品中,蕴含了对“诚和爱”的执着探寻,以及寻觅不得后层层叠叠的痛苦和孤独,进而引出热寒、诚伪、爱恨、生死等母题的悖论式表达和浓烈情绪抒发。这一翻译实践,既与周氏兄... 五年后重读。译笔硬朗,情绪浓郁,寄托遥深,《谩》《默》和《灯台守》尤佳。不论是主张“拆碎外文”的周作人,还是坚持打破汉语定式的周树人,确实都在这种中外文术和语言的摩擦过程中,急剧扩大了“古文”这一文体的限度,在极限处拔高了汉语的张力。所选作品中,蕴含了对“诚和爱”的执着探寻,以及寻觅不得后层层叠叠的痛苦和孤独,进而引出热寒、诚伪、爱恨、生死等母题的悖论式表达和浓烈情绪抒发。这一翻译实践,既与周氏兄弟当时对“心声”“白心”“寂寞”的思考相吻合,也为他们所接触的功利至上晚清文学资源赋予审美和“神思”的力量,让他们一方面欣赏人之主体意义,进而生发出从内面内面改造国民性的意愿,另一方面也对这一行动的实效保持谨慎。两相综合后,便呈现为鲁迅小说中叙述语调与作者立场,人物形象与最终命运的“不协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