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校释的书评 (11)

路人甲以目 2012-08-12 20:02:21

我来说说《沧浪诗话》的坏话

《沧浪诗话》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个部分,从附录《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可以看出严羽本人颇为自信。 据我看来,诗辨因为涉及的是文艺理论中的基础问题,讲的是文学的共性,再加上严羽阐释的颇为精当,和者也较多。而其后如诗体、诗法、诗评等,因为属个人的欣赏...  (展开)
巴黎饮士 2017-11-22 23:04:24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一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语出自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沧浪》是严羽诗歌美学论著,对后世影响颇深,其中的别材、别趣、兴趣、妙悟、书、理,都是大白字,但古今义有不同,恐怕得做简要梳理。 严羽和唐人司空图多有相似处,都生活在盛世以末的动荡年代,都消沉于现...  (展开)
愚人机场 2016-10-09 19:49:34

诗何以为诗?——《沧浪诗话》关键词

一、引入:嚴羽《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 僕之詩辨,乃斷千百年公案,誠驚世絕俗之談,至當歸一之論。其間說江西詩病,真取心肝劊子手。以禪喻詩,莫此親切。 是自家實證實悟者,是自家閉門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籬壁、拾人涕唾得來者。李杜復生,不易吾言矣。 妙喜自謂參禪精...  (展开)
勉之 2021-12-16 14:45:29

《滄浪詩話校釋》隨感

大致粗糙地總結一下qwq 一方面,嚴羽對於詩歌的體式非常關注。有專門一章「詩體」,對詩的體式做了分類,或按詞句,或按年代朝代,或按代表人物……並講述了各體的來源。在「詩法」「詩評」中都還補充論述了各體的風格與差異。前幾天聽葛曉音老師的講座,她就談到了詩體可以作...  (展开)
郑汪伦 2018-12-14 10:55:29

短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①针砭时弊,盛气难抑。严羽“持论伤太高”,论调与识人不合,口气过盛。(输出过高且犀利) ②师宗盛唐,兴趣至上。扫除美刺,独任性灵。 “以禅喻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反对过于装x) ③五位俱全,体制整严。脱离诗话闲谈式的松散体质,“诗辨,诗体,诗...  (展开)
青争 2011-05-28 19:40:30

盛唐月影清,但听沧浪言

为了参此书,因此有了静下心来细读李杜的机会。不乏灌顶之论。尤其对于气象和词的双重性,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两点体会很深: 气象,究其根本,是一种人格精神的体现,通俗讲,是头脑之明晰的极致。 词、理、意兴。恐怕就是“可学不可学”的问题了。现代诗者数以万计的理由...  (展开)
潇湘芙儿 2021-04-18 14:07:04

《沧浪诗话》书摘

版本 郭绍虞 沧浪诗话校释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8 目录 诗辨 诗体 诗法 诗评 考证 诗辨 一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  (展开)
不要中断 2019-01-03 18:06:13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版

总结一下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以禅喻诗,着重于谈诗的形式和艺术性的著作。是最具理论体系的以审美为本体的理论著作,同时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针对的是苏黄诗派,提倡唐诗,是复古理论。 诗话全书分五部分,《诗辩》居其首,是整个《诗话》的总纲,集中体现严羽诗学观念的精髓,涉...  (展开)
宝贝无情 2010-09-06 23:43:00

这不是老古董

如今时代失去的东西,自白话文盛行便失去的一块本有的天份。 简练而微妙的诗歌词话难道不比那无病呻吟和冗长繁文来得亲切? 只是我们还没把握好兼容二者的门路,并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是,其实三明治吃法真的味道挺不错。  (展开)
January沛纸 2022-05-11 09:18:07

阅读札记丨有关“兴趣”的疑点(兼论周、陈两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注: 周先生:周裕锴—《沧浪诗话》的隐喻系统和诗学旨趣新论 陈先生:陈伯海—说“兴趣”——读《沧浪诗话》札记之一 学界对《沧浪诗话·诗辨》的主张历来争论不断,其中一个颇令人疑惑的点即为严羽所提出的“兴趣”。《诗辨》对此有总体性的论述,原文如下: 诗者,吟咏情性...  (展开)
云飞扬 2021-08-04 21:36:47

周裕锴《〈沧浪诗话〉的隐喻系统和诗学旨趣新论》札记

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提出“以禅喻诗,莫此亲切”,“以禅喻诗”命题由此为学术界探讨、争鸣,周裕锴试图重新检讨几种有影响的传统解释,还原“以禅喻诗”本意。 “以禅喻诗”与“以禅入诗”涵义大相径庭,前者用“禅”来比喻诗歌,诗与禅不相通,后者诗中含有禅意,...  (展开)

订阅沧浪诗话校释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