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宋型文化与宋代文学 1
一、宋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成熟期的型范 1
二、“祖宗家法”的“近代”指向与文学中的淑世精神 4
三、“天人之际”的睿智思考与文学的重理节情 18
四、文化整合的恢弘气魄与重建文学辉煌、盛极而变 26
五、附论对外文化交流与宋代士人心态 33
文体篇 41
第一章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代各体文学的历史地位 43
第一节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来由 43
第二节 宋词的历史定位 45
第二章 雅、俗之辨 50
第一节 由雅文学向俗文学的倾斜 50
第二节 忌俗尚雅和以俗为雅、雅俗贯通 52
第三章 尊体与破体 62
第一节 尊体与破体的对立相争 62
第二节 “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文为赋和以赋为文” 68
体派篇 79
第一章 宋诗的“体”和“派” 81
第一节 宋初宗唐三派 82
第二节 宋调的成型 92
第三节 宋调的反拨和变异 120
第四节 附论 125
第二章 宋词发展的两大趋势 131
第一节 前人关于宋词分派诸说的检讨 131
第二节 宋词传统流派的创作成就 140
第三节 革新词派的前奏和续曲 171
第三章 宋文流派绎述 190
第一节 北宋前期:五代派、复古派的并峙与西昆派、古文派的抗衡 190
第二节 北宋中叶:古文的鼎盛与众多体派的涌现 196
第三节 南渡前后:文采派和抗战派的并行发展 208
第四节 中兴时期:理学诸派的兴起 210
第五节 南宋末期:宋文的终结与爱国派的绝响 217
思想篇 223
第一章 宋学与宋代文学 225
第一节 宋学相关概念的辨析与宋学的基本精神 226
第二节 宋学对文学观念的影响 245
第三节 宋学在文学创作上的表现 264
第二章 佛教与宋代文学 283
第一节 佛教对文学家心灵的影响及其在创作中的表现 286
第二节 佛教文化对文学创作各方面的渗透 306
第三节 佛教对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方法的影响 325
第三章 道教与宋代文学 335
第一节 道教影响文学家的诸种不同途径 337
第二节 道教文化对文学创作各方面的渗透 349
第三节 道教对文学创作方法和文学观念的影响 362
题材体裁篇 381
第一章 从类编诗集看宋诗题材 383
第一节 元以前类编诗歌的集部书概况 386
第二节 分类中反映的宋诗题材的总体风貌 388
第三节 关于宋诗题材总体风貌的初步解释 394
第二章 词的题材演进轨迹与宋词题材的构成 400
第一节 美人与醇酒:享乐之风的记录 407
第二节 伤时与节序:生命永恒的呼唤 414
第三节 爱国与隐逸:士大夫情怀的写照 421
第四节 咏物:多层次的审美结构 429
第五节 祝寿与谐谑:走向文学的误区 433
第三章 宋文题材与体裁的继承、改造与开拓、创新 437
第一节 记、序的长足发展与文赋的脱颖独立 438
第二节 拓展新领域与创造新体式 455
学术史篇 469
第一章 重大历史公案的叙述和梳理 471
第一节 关于宋诗的争论:宗唐与尊宋 471
第二节 关于宋词的争论:婉约与豪放 493
第三节 关于宋文的争论:宗秦汉与宗唐宋 502
第二章 宋代文学文献叙录 509
第一节 总集·别集 511
第二节 诗话·词话 548
第三节 话本·志怪·传奇·笔记 555
结束语 宋代文学与“汉文化圈” 564
一、诸族接受汉(宋)文化概况 565
二、文学典籍的传播 577
三、文学的交往活动 587
四、文学创作及观念上的影响 594
参考文献 606
后记 617
· · · · · · (
收起)
2 有用 羊 2016-05-10 20:07:50
新意迭出,确实厉害!
11 有用 退庵 2019-02-11 22:56:34
读罢绪论与文体篇兴奋不已,真乃有字字珠玑、如坐春风之感,三言两语就将宋代文学的核心问题轻描淡写的摆明,真乃有提纲挈领之大师气魄!不过后文越读越不是滋味,看到后跋才知其皆出自王水照先生学生之手,其时他们罗列材料有余,而往往浅尝辄止,确无根深之思维以贯穿之,也无丰润之筋骨以守正之,故而只占了体大一项,精深尚远不逮。
0 有用 临江仙 2010-04-06 23:46:08
宋代士大夫三位一体说
6 有用 風箏 2020-06-04 09:55:03
強推!最好的宋代文學史 沒有之一。面面俱到。對宋代文學研究的各個領域都有涉及且多有新見。文體篇尤佳。
2 有用 凝云不流 2023-08-12 18:09:28 四川
水照先生的大手笔,亲自执笔的两章极佳;分给门下弟子的各章也基本有各自博论打底。诗学、词学、文章学、文体学、域外汉籍,宋代文学研究的各方面都有布局安排,执笔人也大都成为当今学界中坚。先生高瞻远瞩,三十年后仍颇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