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大陆引进的台湾史著 (一瞬目光)
- ★港台引进★ (皮特4)
- 清代知识谱系 (北望)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征引书目(上) (金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7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以礼代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花大虫 2023-06-19 22:55:26 浙江
以几位思想家的观点为中心,展现形而下之“礼”对形而上之“理”的取代,整体而言还是传统思想史的写法,以思想家的著述为本,谈“礼”与“理”的纷争,多于谈如何实现“代”的过程,对宋明理学的阐述似乎有以偏概全之嫌。
0 有用 分明点点深 2022-02-22 22:25:41
后世以礼文意古奥、文字诘屈聱牙,仪节繁琐而弃,遂空论性理,以为礼学无用。殊不知谳狱需明丧服,宗族乡里等基层治理更离不开礼制、礼意。凌廷堪等人重振礼学真意,重击空疏义理,何曾料及后人因种种原因重新对礼学诋毁误解?
0 有用 沐浴经年 2019-03-27 18:05:13
余英时1975年著《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力图解答宋明理学一变而为清代经典考证的问题。在他看来,清初顾亭林的“经学即理学”和乾嘉时期章学诚的“六经皆史”是清代学术史上两个最有名的纲领。然而,章学诚“六经皆史”(及其“官师合一”“同文为治”)的激进主张在乾嘉时期孤掌难鸣,只是在嘉道以降的晚清因不满于考证学泥“文”忘“道”、力图重整多元思想之“混乱”才获得热烈反响(王汎森语)。曾在... 余英时1975年著《论戴震与章学诚:清代中期学术思想史研究》,力图解答宋明理学一变而为清代经典考证的问题。在他看来,清初顾亭林的“经学即理学”和乾嘉时期章学诚的“六经皆史”是清代学术史上两个最有名的纲领。然而,章学诚“六经皆史”(及其“官师合一”“同文为治”)的激进主张在乾嘉时期孤掌难鸣,只是在嘉道以降的晚清因不满于考证学泥“文”忘“道”、力图重整多元思想之“混乱”才获得热烈反响(王汎森语)。曾在耶鲁问学于余英时的张寿安于1994年完成此书,将“小人物”凌廷堪的礼学思想的重要意义呈现出来。由此,梁任公“清代有学术而无思想”的论断得以检讨,乾嘉时期的“思想性”得以呈现。 (展开)
0 有用 天乐乡民 2011-06-08 22:39:06
里面有引用顾炎武,夏炘对火葬的批评。168页。
0 有用 旧时代抄碑人 2018-06-19 02:24:08
缺点显而易见,不过看书又不是为了挑缺点。有一个很不起眼其实关系甚大的点,方东树在哪个维度上认为经世之学如财赋漕运等中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