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上古史辩与新历史主义创作观 (呱啦啦)
- 2013准备读和读过的书 (阿默森林)
- ❸·❸书单:让阅读成为习惯(豆评≤7.9) (无心恋战)
- 库存清单 (木林森林木)
- 我的历史书 (Evelyn桃桃)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人的历史误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盒 2012-10-30 19:02:28
不错!
0 有用 Lucifer 2012-04-23 05:12:20
很长知识
0 有用 含竹飘荡 2014-05-05 05:24:28
此书能得两星是因为其中有些分析的结论是有价值的,但是总体来说是本较差的书。首先,书中抛出的第一个观点是中国有篡改历史服务政治的传统,但是本书呈现的史实也大多来自史书,请问历史往事的价值评判谁又能说哪些记载定为真哪些为假?其次,书中大量使用现代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价值评判,其实政治、权利和阴谋之间的故事古今中外广泛存在,又怎么能说是中国的特例?再次,既然作为证伪辩理的历史书,为何不详细考证,综合考虑各... 此书能得两星是因为其中有些分析的结论是有价值的,但是总体来说是本较差的书。首先,书中抛出的第一个观点是中国有篡改历史服务政治的传统,但是本书呈现的史实也大多来自史书,请问历史往事的价值评判谁又能说哪些记载定为真哪些为假?其次,书中大量使用现代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价值评判,其实政治、权利和阴谋之间的故事古今中外广泛存在,又怎么能说是中国的特例?再次,既然作为证伪辩理的历史书,为何不详细考证,综合考虑各家史料?符合自身观点的列举一下,对立面的材料一概忽视,而且痕迹明显,手段拙劣。最后,在论证中,大量采用以诗证史、以文证史的方法,引用诸如《水浒传》中的大量描述,但是在论证中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为主线,而不是从事实描述中去知微见著实在违反了这种治史的方法。虽然这本书看似很严肃,但是实质是一家之言。 (展开)
0 有用 沉歌 2010-04-02 18:44:33
此书启发的思考要大于它的实际内容。如今批判日本历史教科书犹如过江之鲫,再看看我们自己的历史课本。窃以为中国历史的谬误、磨灭真相在如今更为淋漓尽致了,道德谎话、专制下的洗脑术、社会仇恨与“愤青”思维……儒家的看家本领(按自己的意志予以删消历史)倒是学得十成十,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循环不息。
0 有用 woodman 2006-12-06 11:04:02
200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