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957年的版本是两册本,82年的重印本是四册本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共两册)的创作者
· · · · · ·
-
郑振铎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知道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其间虽无深崭的渊阱隔离着,却自有其天然的疆界;在此疆界内者则取之,在此疆界外者,则舍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页 -
最早的“文学史”都是注重于“文学作家”个人的活动的,换一句话,便是专门记载诗人、小说家、戏剧家等的生平与其作品的。这显然的可知所谓“文学史”者,不过乃是对于作家的与作品的鉴赏的或批判的“文学批评”之联合,而以“时代”的天然次序“整齐划一”之而已。像写作《英国文学史》(公元1864年出版)的法人泰纳(Taine,1828—1893),用时代、环境、民族的三个要素,以研究英国文学史的进展的,已很少见。北欧的大批评家,勃兰兑斯(G. Brandes)也更注意于一支“文学主潮”的生与灭,一个文学运动的长与消。他们都不仅仅赞叹或批判每个作家的作品了;他们不仅仅为每个作家作传记,下评语。他们乃是开始记载整个文学史的进展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绪论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共两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世说新语考释 9.5
-
- 河岳英灵集研究 9.6
-
- 历代诗歌选(四册) 9.6
-
- 汪辟疆诗学论集(上、下册) 8.9
-
- 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 9.3
-
- 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 9.5
-
- 话本小说概论(上下) 9.6
-
- 唐代文学与文献论集 9.5
-
- 中国文学概说 9.3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共两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与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比较
与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汉语言专业基础教材)来比较,这本更侧重史料的辨伪与分析(可能和作者性格有关,现在是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因此,可能含有个人的主观想法与评论),而袁的更侧重学术大众。 这可以从引用的书籍看出来,郑的参考书大部分是基于原典基础,基于...
(展开)

[每周读书 八十五] 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欢迎关注每周读书微信号:MapleJustin 数月前读张爱玲、张恨水的时候发现有个“鸳鸯蝴蝶派”的派系,想起上学的时候听说过公安派、西昆派、新月派等等,很好奇中国文学派系都是怎么划分的,于是寻思要在“中国文学史”里面找找答案。 推友 @guyii 推荐了文学史的几个版本,包...
(展开)

吴光兴 |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 与郑振铎的文学史观 ——兼论“综合的中国文学史”的体制困境
本文原刊《文学评论》2018年第6期 第34-42页 内容提要在郑振铎的文学史研究之中,“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是他长期关注的主题。他的文学史分期实践,与他成长并奋斗在其中的“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历史环境、他的个人气质与趋向、他的文学观和文学史观之间,具有广泛复杂的联系...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中华书局 (2016)9.1分 34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1分 268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8.6分 230人读过
-
作家出版社 (1957)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共两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beeston 2009-10-13 09:23:14
高考后的那个暑假,从姑父的书堆里找到这本书(四册版),坐在四合院的天井里读,那个夏天是如此美好。
0 有用 大象饲养员 2020-02-22 22:13:10
手上这本是1957年版,并且是九成以上新,颇为难得。 全书最大的感受是西谛那奔放绮绝,错落有致的文笔,读来很是享受。 例如,对李白、杜甫的点染,对《薄鬼录》此类针缝绵密的列举,别出机杼的变文,宝卷,弹词的考证… 凡此,书中引证了一百多种古籍孤本,自然得出见解不凡,部分观点至今奉为规模。
1 有用 梁启超的左腰子 2018-09-06 22:19:41
睡前一两节,总算完了,以后应该没有精力再读了吧。引用的内容不少,拾遗补缺了很多,发现了不少从未接触过的好作品,每到这种时候就得承认自己的粗鄙无知。可惜和红楼梦一样没有写完。
0 有用 O 2019-04-15 22:19:08
极佳。郑振铎有大丘壑。
0 有用 非此即彼 2022-07-03 23:07:12
前后三个月,断断续续读完。对金瓶梅的评价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