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论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恩斯特・卡西尔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当代哲学中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之一,现今思想界最具百科全书知识的一位学者”。他出身于德国犹太富商家庭,在希特勒上台后离开德国,流亡英美等国。
甘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任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中山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不要分散你的注意力,不要过于焦虑不安,而要成为你自己的主人,并且象一个人,象一个有人性的人,象一个公民,象一个凡人那样地面对生活。……事物并不对灵魂起作用,因为它们是外在的并且始终是无动于衷的;而我们的骚动不安则仅仅来自于我们在自身中所形成的那种判断力。你看见的所有那些事物,都是瞬息万变并且将不再成其为所是的;要牢牢记住你已亲眼目睹了多少这样的变化。宇宙——变动不居,生活——作出判断(affirmation)。 在人的问题上,斯多葛学派与基督教的理论并不是必然敌对的。在思想史上它们并行不悖,我们常常发现它们紧密地结合在同一个思想家身上。然而,基督教的理想与斯多葛派的理想在有一点上始终是对立的,这种对立被表明是不可调和的。在斯多葛学派的理论中,维护人的绝对独立性,被看成是人的最基本的美德,而在基督教的理论中则变成了人的最根本的罪恶和错误,只要人坚持这种错误那就不可能被引上拯救之路。这两种互相冲突的观点之间的斗争持续了许多世纪,而且直到新世纪的开端一一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十七世纪,我们仍然能感到这种斗争的激烈程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正是矛盾。人根本没有“本性”——没有单一的或同质的存在。人是存在与非存在的奇怪混合物,他的位置是在这对立的两极之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共46册),
这套丛书还有
《反对方法》《客观知识》《论文字学》《理性、真理与历史》《时代的精神状况》
等
。
喜欢读"人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6 条 )


关于本书的理论与时代背景
《人论》发表于1944年,二战尾声之时,卡西尔因为犹太裔身份从德国背井离乡已经11年,届时于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卡西尔思想的集大成作,《实体与功能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符号形式的哲学》,分别于1910年和1929年在德国发表。《人论》浓缩了卡西尔成熟时期的思想,但与二战...
(展开)

《人论》读记{其实是作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人论》读记 书名:《人论》(An Essay on Man) 作者:【德】恩特斯·卡西尔 著,甘阳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6月 阅读时间:2015年3月 卡西尔的哲学也被成为人类文化哲学,《人论》自然也是研究所谓“人的问题”。如果说尼采赞扬权力意志的人,... (展开)
《人论》上半部脉络梳理及摘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脉络梳理 第一章 人类自我认识的危机 这一章先回顾了哲学史上,人类自我认识的发展历程。 形而上学 在苏格拉底以前,哲学家是采用经验观察和逻辑分析来认识人的,但苏格拉底认为,我们只有在与人类的直接交往中,才能洞察人的特性。于是,哲学从之前的“理智的独白”,... (展开)> 更多书评 5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8.9分 1364人读过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2)9.1分 2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8.5分 1422人读过
-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9.1分 17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以万变求不变)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李公明老师推荐书目 (广美美史学生会)
- 文学批评理论书单 (杉)
-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上海译文老版) (行走的笔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人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弗拉基米尔 2011-03-03 18:40:43
通俗易懂。
0 有用 王R 2011-05-05 14:48:58
历史那一章是看得最通顺的。
1 有用 malingcat 2012-09-24 23:25:09
高二读的,印象特深
1 有用 哭之笑之 2019-04-25 13:36:34
读来感觉很简单,这种简单可以让人为之加星。
0 有用 麻木粮姜 2008-12-01 15:39:08
“正是符号思维克服了人的自然惰性,并赋予人以一种新的能力,一种善于不断更新人类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