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明代史(上卷)的书评 (14)

小栗子2025 2013-04-29 21:54:45

翻译腔十分极其特别生硬

这个书总体一般,平铺直叙。全是大白话,大白话也就算了。 但是充满了翻译腔。想找到一点中国气息那是别想了。 比如说,皇帝的工作人员。这多么奇怪啊,皇帝的工作人员………………翻译成皇帝的近臣、随侍、有点古意还比工作人员少打两个字呢。 然后就是什么京城出现印刷品…...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5-13 09:15:56

【转】解扬:有关《剑桥中国明代史》的两封通信

【作者简介】解扬,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明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美国明史学会理事。曾任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牛津大学东方学系访问学者、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系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明代思想文化史,出版著作《...  (展开)
algolwoo 2009-10-23 22:42:55

《剑桥中国史》随笔(八):十六世纪的瓶颈困局【08.06.09】

"明之亡,名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史学大家们这样说。关于中国历史上这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有着说不完的话题,而关于明亡清兴之际的纷乱事件更是无从下手,这里对于南明的话题我推荐顾诚老师的杰作"南明史",就不多说了。。明之灭亡,可以说是亡于经济,但不是亡于经济不发达,...  (展开)
熊猫国的弋可 2022-10-04 19:21:26

官僚政治与明代的命运

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现代,历史给人们留下的文字资料也越来越多,到了明代,各种文学著述为了我们展现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明王朝。 《剑桥中国明史》分上下两卷,已经翻译的上卷主要是政治史,作者将明代做了分期,详述了各个时期的王朝政治治理面貌。而我所关注的,是自宋代重新强...  (展开)
金沙小子 2024-08-04 15:49:35

虽讹误不少,然全书中规中矩,可堪一读

个人感觉,《剑桥中国明代史》整体比《剑桥中华民国史》可读性更强,主要是《民国史》的翻译堪比机翻,很多地方甚至机翻都不如。 相比之下《明代史》的部分章节翻译就相对通畅些。只是除了一些明显的印刷错误之外,还是存在许多明显的翻译讹误:(目前才看了短短几章,发现错误...  (展开)
King 2018-04-30 17:07:36

争议的明朝

明代是个充满了争议的朝代,据《鹿鼎记》中说明代诸帝都是不合格的帝王。而《明朝那些事》的流行又让人感觉明代非常的光明“有趣”。不过这些都不是正史。当然此书的观点也是可以争议的。 之所以明朝有这些说法,我想可能与其宦官制度发达有关,在我们的印象中,明朝的坏太监是...  (展开)
首席备胎 2010-02-02 16:34:44

总体一般

最值得一读的还是全书结尾附录部分的“书目评注”,各学者开列的类似于文献综述的文字,另外第12章个人觉得很不错,而通史正文部分的写得很一般,过于简略吧,但每朝最后的总评还是值得一读的。总体感觉一般。  (展开)
大雁 2022-10-01 21:00:29

剑桥明代史(上)——明王朝皇帝简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剑桥明代史(上)——明王朝皇帝简史 作为剑桥明史的上册,记叙了从朱元璋到南明的近300年历史。以各个皇帝为主线,串联了王朝的政治史和人物功过。翻译很糟糕,不是一般的糟糕,基本不说人话那种。 耐着性子读下去,还是有很大收获。大陆历史学界对于明代,基本没有正面评价。...  (展开)
范昆鹏 2021-04-27 09:11:24

命题作文之多余

1. 翻译太生硬,有的地方一句话读几遍还是觉得莫名其妙。英文语法复杂,翻译成中文也不断句,连起来就完了。不如2021的机翻(有的地方)。 2. 明太过严厉,开国伊始就大杀功臣,连座动辄几万,太吓人了。整天各种《训》发布,没完没了。书里说开朝一代基本决定了明朝的基调,不...  (展开)
听雨芭蕉 2017-12-01 17:05:22

历史的多样性特征

看外国人写中国的历史,由于作者成长环境,所受教育,价值观念等不同,特别是历史学论述方式与东方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我看完《明代史》后的整体感受。而这个感受,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从小接受历史教育和历史知识的缺陷,从单一历史观到多元历史观,最终接近多样性的历...  (展开)
公权 2015-07-03 23:14:30

纠错及补充(版权所有)

补充问题: 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文官制度的消极作用。 翻译错误: 第222页,“马合木”应为“马哈木”。 第257页,“(1340-1483)”应为(1340-1383)“。 第296页,”杨士奇死后“应为”夏元吉死后“。 第339页,“1437年”应为“1487年”。 第452页,“1543年”应为“1453年...  (展开)
醉胡尘 2014-04-28 23:55:36

笔记摘录分享~

0度却是空前未有的。自从明王朝在17世纪覆亡之时起,历史学家就一直认定  那是明政府的决定性弱点,而且都指责明太祖在1380年竟废除了丞相的职位  及其秘书和顾问班子。  因废除“丞相制”而引起的政府的改组,外廷最高权力层的消失 —— 剑桥明0称为信奉新儒学的文化人...  (展开)
张文涛 2011-11-15 15:16:07

苦叹我大明,岁月如此蹉跎。

煤山上的一曲悲歌,吹不散大明近300年辉煌。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我中华自汉唐之后又一盛世。但无论崇祯先皇如何勤政,如何严厉法度。也无论江南人民如何抵抗,大明终究亡了。 大明亡国有很多说法,我比较推崇顾诚先生所说,大明在李闯和满清的双...  (展开)
King 2011-11-30 10:12:57

“悲剧”的王朝

明朝,一个伟大而又悲剧的王朝。 我们印象中的明代,是一个腐朽的、残暴的王朝。人民受尽压迫剥削,太监、特务横行,皇帝或昏庸或残酷。可真是这样吗? 读完此书,虽然关于太监、特务以及人民等描述不能说完全假说,但无疑夸大了不少。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明王朝的赋税极低,...  (展开)

订阅剑桥中国明代史(上卷)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