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明代史(上卷)的书评 (14)

【转】解扬:有关《剑桥中国明代史》的两封通信
【作者简介】解扬,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明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明史学会理事、美国明史学会理事。曾任哈佛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牛津大学东方学系访问学者、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系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明代思想文化史,出版著作《...
(展开)

官僚政治与明代的命运
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现代,历史给人们留下的文字资料也越来越多,到了明代,各种文学著述为了我们展现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明王朝。 《剑桥中国明史》分上下两卷,已经翻译的上卷主要是政治史,作者将明代做了分期,详述了各个时期的王朝政治治理面貌。而我所关注的,是自宋代重新强...
(展开)

虽讹误不少,然全书中规中矩,可堪一读
个人感觉,《剑桥中国明代史》整体比《剑桥中华民国史》可读性更强,主要是《民国史》的翻译堪比机翻,很多地方甚至机翻都不如。 相比之下《明代史》的部分章节翻译就相对通畅些。只是除了一些明显的印刷错误之外,还是存在许多明显的翻译讹误:(目前才看了短短几章,发现错误...
(展开)

剑桥明代史(上)——明王朝皇帝简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剑桥明代史(上)——明王朝皇帝简史 作为剑桥明史的上册,记叙了从朱元璋到南明的近300年历史。以各个皇帝为主线,串联了王朝的政治史和人物功过。翻译很糟糕,不是一般的糟糕,基本不说人话那种。 耐着性子读下去,还是有很大收获。大陆历史学界对于明代,基本没有正面评价。... (展开)
纠错及补充(版权所有)
补充问题: 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文官制度的消极作用。 翻译错误: 第222页,“马合木”应为“马哈木”。 第257页,“(1340-1483)”应为(1340-1383)“。 第296页,”杨士奇死后“应为”夏元吉死后“。 第339页,“1437年”应为“1487年”。 第452页,“1543年”应为“1453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