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访谈录的书评 (153)

追风筝的人 2007-08-19 12:47:18

在思考中倒退?——与我们彻底绝缘的八十年代文化思潮

八十年代 昨天又听罗大佑的歌,坐在身旁的女友忽然感慨:其实,这些歌并不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我旋即表示认同,即使每回去KTV必唱“你的样子”或者李宗盛的“鬼迷心窍”,但不得不承认,这些真正经典的歌曲,是属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生人的。 我始终对一个逝去的时代...  (展开)
鲁闽 2006-10-01 14:37:09

人生边上,我愿是种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摇曳的车厢里,朋友发来短信,“这本书太牛逼了”,她指的是《八十年代访谈录》。回来之后才发现,这之后还有短信——“强烈的无力感”。 困惑。电话里几句交谈。明白了,那亦是一种曾经困惑我许久的无力感。 “出身真的那么重要吗?”朋友问。 “我想是的。”我说。 曾经我...  (展开)
北影厂彪哥 2007-04-27 14:10:07

喝狼奶的一代人

50年代末或者再晚点60年代出生的这拨儿人已经陆续进入更年期。用书中的一句话形容就是,“他的开口奶就和我们不一样”。 这11个人包括作者本人,几乎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后代,家庭教育环境在那个以写白卷为荣的年代的确为他们灌输了不少五四时期的新风。刚上小学或者初中,便发生...  (展开)
豆友1033641 2006-09-19 10:20:10

也谈“八十年代”

近段日子,沉溺于晚清风云的阅读中。作为调剂,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直到昨天才算真正读完。有些篇目读得断断续续,有些则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几遍。不管此前看到过多少篇书评,它被怎样的人怎样地毁誉,一个人源自内心真诚的阅读体验总是无法被替代。这本书中激起我共鸣的...  (展开)
雷貝卡 2008-12-06 21:27:53

八十年代,八十年代

这是我出生的年代,那是这个时代的末尾。也因此,我对那个已经过去了的时代的一切了解,都只来自于他人的叙述。可仅仅是这样的二手资料,已经给了我无限大的遐想空间,已让我对那个别人口中的八十年代向往不已。 这本访谈录的作者查建英这么说:“八十年代,是中国当代历史中...  (展开)
Yuxi 2008-11-15 16:42:28

我心中的黄金时代

我最早知道查建英这个名字,很遗憾,是在一本时尚杂志,大概采访的是关于美容保养之类的问题。下面附了她的简历,有本她编写的一本书叫做八十年代访谈录。 直到今年我才在三联书店买到这本书,很厚,读起来也不轻松,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多月。 在今天,你要找一本消遣的书非常...  (展开)
阳朔赤壁 2006-06-14 20:47:28

烙印

这十一个人上过山,下过乡,留过洋(大部分),创过业,大风大浪见过,老油条一个个成了精一般,江湖气特重。什么世面都见过,一人一个主意,一人一个想法,说是访谈精彩应该不为过;而且都是在文化口上混的人,也该是文化结构多元化的主儿。看完没失望,特别喜欢几个人:阿城...  (展开)
短章 2009-01-24 21:58:53

从八十年代到古希腊

陈丹青在书里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当年严复在英国留学时与伊藤博文同班,严复的成绩永远超出伊藤很多。但是多年之后,伊藤已经领到日本帝国在甲午战争中击败大清,而严复只是翻译了天演论,成了知名学者,然后成为北大校长。 中国的问题不在于人才不多,而在于体制封闭。曾经的...  (展开)
花椰菜 2006-07-03 22:42:29

80年代关键词

最近查建英的《80年代访谈录》提得很多。她的讲座那天有事没去成。 许子东描述的80年代是什么样呢:一群人在一起开会,一个人说:“他人是地狱,了解一个人是完全不可能的。”则有另一个人接茬说:“是啊,人天生就是孤独的!”旁边的人赞许道:“对啊,真是说得太对了...  (展开)
香柏木箱 2010-11-19 18:26:05

凤凰涅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当代生活来看,八十年代是当代中国人记忆中距离最近的社会转折点,改革开放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宝盒,先进的科技,经济体系和文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把海洋文明的硕果移植到了战战兢兢的黄土大地。 从近代史来看,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撼动了中国的知识结构,191...  (展开)
诺基拉 2007-03-04 05:16:30

想象止于此

我对那个年代开始产生想象,始于陈嘉映先生学术随笔集《无法还原的象》中的那篇《求真迷行路》,其次是陈嘉映先生应邀所作的关于八十年代的讲座,再次是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并即将终结于这篇抒情性散文。这显然是一条相当规矩的路径,我按照某种指引终于构建出了自己...  (展开)
鲁任 2006-06-12 16:09:55

想像八零

虽然以年代划分人群自有其偏颇之处,但无可否认,一个年代的文化逻辑得确将共同的气质赋予了同一时代的人们。从年龄上讲,我自然是所谓的八零年代生人,可从内心来讲,自己与真正的“八零后”真是有些“隔”了。看着郭敬明、张悦然和韩寒们的青春意气,心里真是无限感慨,老喽...  (展开)
2012-07-01 17:43:36

你是八十年代

你是八十年代 自认为看书的频率还是算高的,但是细细算来大多是囫囵吞枣之选,一学期最多只有那么一两本书给我极大的影响,手不释卷,放在随身的包里,有空就拿出来反复细读,最后还要找出空白纸页抄下那一句句或多或少惊醒我的句子。这样的书,上学期是孟悦和戴锦华的《浮出...  (展开)
苏七七 2008-09-16 22:10:43

先锋艺术与中产阶级

《八十年代访谈录》的头一篇是阿城访谈。这篇访谈漫无边际,与八十年代简直关系不大。其中一段关于先锋艺术的话很有趣:      “隐私是成熟的中产阶级的人权要求之一,由私产的生活方式而来,尊重隐私是教养。北京中产阶级的四合院就是有隐私感,所以西方人很迷它。中产...  (展开)
cub18 2007-03-18 10:23:04

八十年代的我,与他们的八十年代——读《八十年代访谈录》

又完整看了遍《八十年代访谈录》,很多篇是重读了。初读它,是在看里面的人和事,看那群曾引领潮流的知识精英回忆和反思他们辉煌的八十年代。这回读,我试图把它作为一个镜像,看看出生于八十年代的我,与他们的八十年代离得究竟有多远。我小心地使用了“我”,而非“我们”,...  (展开)
呱啦啦 2007-01-28 09:42:14

[ZT]查建英:对《八十年代访谈录》有关批评的几点说明和回应

自己的书评还没来得及写,先转篇东西。 顺便推荐一点可以配合这本书阅读的书目和文章: 1、《八十年代的文化意识》(甘阳主编) 2、《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化风景兼历史备忘》(李劼) 3、《新潮学案》(夏中义) 4、《从王瑶到王元化――新时期学术思想史案》(夏中义) 5、...  (展开)
san 2006-06-29 14:55:43

一本说阳春白雪的书

八十年代是我的童年少年时期,见过华国锋毛泽东的头像挂在幼儿园的墙上,见识过穷困,看到过投机倒把的,也有胆小畏事的,流氓、知识份子、还有八十年代未那件事…… 但是经历得还是少,沉殿的也不够丰富,所以一直对讲那个时代的东西很感兴趣,电影、电视、书籍包括和人聊那...  (展开)
暂停 2006-05-25 21:44:08

看完了该干嘛干嘛

知道有这么一本书是因为《万象》05年底提前刊发了其中一篇对陈丹青的访谈。 当时知道陈丹青已经很火了,但没看过,只是记得有个《退步集》的名字。所以当时偶然看到这篇访谈,惊讶一声,原来这人不是媒体生炒出来的,确实有料啊!和一朋友谈起,我觉得这是去年我看过的最有意思...  (展开)
思郁 2007-08-07 03:23:37

我的八十年代,我自己的神话

  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八十年代,所以说找出一个“异口同声”的八十年代是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查建英的《八十年代访谈录》只有从私人角度观之才是一个不错的文本。无论她怎么说八十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浪漫年代”...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后页> (共153条)

订阅八十年代访谈录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