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興盛與危機》的作者大膽地將系統整體研究方法運用到歷史研究中,從中國封建社會延續兩千餘年與每兩三百年爆發一次大動亂之間的關係入手分析,提出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系統的假說,並用這一套模式去解釋中國社會、文化兩千年來的宏觀結構變遷及其基本特點。由於本書觀點在中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海內外學術界也普遍受到關注,一般認為是中國十年改革時期重新詮釋中國歷史的最重要理論著作之一。
兴盛与危机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金观涛,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山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
刘青峰,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二十一世纪》双月刊前主编。
二人长期合作学术研究,合着的主要代表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观念史研究》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还有,日本武士在幕府时代就开始接受了儒家观念,为什么在这个版图不大的岛国并没有实现一体化? 令人奇怪的是,包含着朴素的科学精神和民主思想的墨家学说,为什么没有成为实现一体化的意识形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68页 -
儒学传入日本时,正是后本社会面临大变革的时期。当时,等级制、贵族制在日本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不象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贵族制度已腐朽了。此后,日本武士接受儒家学说是经过了变异的,是取其所需的。他们只是部分地接受了儒家意识形态结构中的伦理、价值观,没有也不可能吸收其国家学说。儒家学说中的等级观念、忠孝思想、宗法观念在日本封建社会中有深厚的土壤,可以强化日本的门第等级制度。忠、义、勇、信也对武士的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这种重门第的社会,不可能接受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和官僚制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6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兴盛与危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开放中的变迁 9.2
-
- 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 9.1
-
- 中国古代史(上下册) 8.7
-
- 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 7.4
-
- 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 8.4
-
- 國家與社會革命 9.1
-
- 近代中国的开端(第二卷) 7.3
-
- 历史社会学手册 8.1
-
- 东方专制主义 7.7
兴盛与危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3 条 )



从“超稳定结构”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
一、内容提要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是金观涛、刘青峰教授于1984年4月出版的专著。其通过引入系统论、控制论等分析工具和“超稳定结构”的概念,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 作者针对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原因之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每一个文...
(展开)

系统框架下看兴盛与危机
中国历史悠久,受内容之庞大与时代视角的限制,想要完全看清楚几乎不可能。大多历史家是从分类或者分时间两个系统来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兴盛与危机》乍看之下也是如此,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开阐述中国历史。但不同之处使用控制论和系统论的方法来阐述...
(展开)
> 更多书评 63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法律出版社 (2011)8.7分 2562人读过
-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1992)8.8分 256人读过
-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8.1分 226人读过
-
研文出版(山本书店出版部) (1987)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范美忠的读书单 (山东民间智库)
- 学人文丛——金观涛 (白露@思勉)
- 所谓启蒙 (刀巾)
- 开阔视野2 (靜)
- ◆岊湬的书柜(19) (岊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兴盛与危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azcat11 2009-03-29 08:35:20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士农工商) 政治系统:中央集权+科举选士 经济系统:土地私有,且可自由买卖;财产继承“诸子分户析产” - 结果是大地主和自耕农并存,二者均要求强大国家政权,但二者诉求天然矛盾,政权在两个利益群体间平衡,土地关系的调整如同减震器,改朝换代都是生产关系(土地关系的)调整 意识形态系统:儒学 金先生主张“脆性说”,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脆性结构,缺乏弹性,只...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士农工商) 政治系统:中央集权+科举选士 经济系统:土地私有,且可自由买卖;财产继承“诸子分户析产” - 结果是大地主和自耕农并存,二者均要求强大国家政权,但二者诉求天然矛盾,政权在两个利益群体间平衡,土地关系的调整如同减震器,改朝换代都是生产关系(土地关系的)调整 意识形态系统:儒学 金先生主张“脆性说”,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脆性结构,缺乏弹性,只要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三个子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偏离适应态到某种程度就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瓦解 (展开)
0 有用 琬琰斋 2011-02-28 10:06:24
有点理念还是有点不明白,先读到这吧,有机会回头再读一遍。
3 有用 半熟.Geoff 2010-05-06 20:44:35
大约说来,自秦以降的中国便进入这超稳定结构中...至今仍难看清
0 有用 小千 2011-12-16 18:07:37
由于刻板印象和偏见,看到“唯物主义历史观”这几个字,不免满腹狐疑。文中提出很多问题,可是解释只能让我半信半疑。
0 有用 琉璃光 2011-12-09 11:58:46
旧版古籍三楼还剩一本,欲购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