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由历史地理和文化语言学家周振鹤与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家游汝杰合作,以扎实的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知识为基础,从移民、栽培植物、地名、戏曲、小说、民俗、文化交流等方面,对汉语方言在历史上的流变及方言与中国文化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梳理分析。本书在研究方言时所采用的历史地理分析法尤为学界所赞赏。独特的研究视角、清晰的分析思路、新颖独到的见解再加上流畅、通俗的文风,使得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趣味横生。本书初版曾荣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此为最新修订版。
方言与中国文化的创作者
· · · · · ·
-
周振鹤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周振鹤,1941年生于厦门,1959-1963就读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矿治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擅长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
已出版研究专著《西汉政区地理》、《体国经野之道》、《中华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合著《方言与中国文化》,主著《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编校《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并有论文集《逸言殊语》、《周振鹤自选集》、《学腊一十九》及学术随笔集《随无涯之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方言岛的...
周振鹤,1941年生于厦门,1959-1963就读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矿治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擅长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
已出版研究专著《西汉政区地理》、《体国经野之道》、《中华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合著《方言与中国文化》,主著《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编校《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并有论文集《逸言殊语》、《周振鹤自选集》、《学腊一十九》及学术随笔集《随无涯之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方言岛的历史地理背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治过程对行政区划变迁的影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及国家教委社科项目《中央与地方关系史研究》的研究。曾多次赴日本、欧洲、北美、澳大利亚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
游汝杰,生于1941年,浙江温州人,1981年获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汉语方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专著有《汉语方言学导论》、《西洋传教士汉语方言学著作书目考述》等,并在《中国语文》、《方言》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 · · · · ·
第一节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方言和语言的关系
第三节 现代中国的语言和方言
第四节 汉语方言分化的历史背景
第五节 汉语方言研究史梗概
第一章 方言与移民
第一节 移民特征和方言演化的关系
第二节 移民方式和方言地理分布类型
第三节 移民与方言渊源和方言地理格局
第四节 方言学和移民史研究
第五节 方言的历史层次和移民的历史层次
第二章 方言地理与人文地理
第一节 现代方言区划和历史政区地理
第二节 汉语方言分区的历史行政地理分析法
第三节 权威方言和政区中心变易的关系
第四节 方言地理和交通地理
第五节 方言地理和城市地理及商业地理
第三章 历史方言地理的拟测及其文化背景
第一节 《诗经》时代诸夏语言区域的拟测
第二节 两汉时代方言区划的拟测
第三节 西晋时代方言区划的拟测
第四节 宋金时代方言区划的拟测
第五节 上海地区明清时代的方言地理
第四章 语言化石与栽培植物发展史
第一节 稻的栽培历史和传布
第二节 麦、玉蜀黍、马铃薯和甘薯
第三节 从胡豆说起
第四节 柚子和荸荠
第五节 箬和粽子、甘蔗和糖
第六节茶、辣椒及其他
第五章 从地名透视文化内涵
第一节 地名和历史文化景观
第二节 地名与移民
第三节 地名和经济史
第四节 地名和历史交通地理
第五节 地名和民族史
第六节 地名和历史民族地理
第七节 地名层次和文化层次
第六章 方言和戏曲与小说
第一节 方言和戏曲研究
第二节 方言与小说
第七章 方言与民俗
第一节 方言和民歌研究
第二节 方言和地方文化风貌
第八章 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
第一节 底层词和底层文化
第二节 外来文化和汉语外来词
第三节 汉语外借词和汉文化的西渐
第四节 域外方言和汉文化的外传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方言与中国文化"的人也喜欢 · · · · · ·
方言与中国文化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文化语言学的开创之作 ——读《方言与中国文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在空间传播和在传播过程中的流变,是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面相。依照作者所言,本书提出了“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来阐释方言的产生与发展,即文化因素是造成语言演变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1] 。而文化之形成可从历史地理学中找到答案。语言学与人文地理学以文... (展开)
这本书基本上是游汝杰一个人写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张宜:有两个(奖)我记住了,一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1986年),那是比较早的,(20世纪)80年代了。后来《方言与中国文化》获得“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科学研究成果奖”(1992年)。 游汝杰教授:对,二等奖。 张宜:二等奖。我觉得是挺大一个奖。 游汝杰教... (展开)
从文化角度切入语言学研究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10)8.8分 111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8.5分 107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8.2分 8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方言与中国文化的评论:
feed: rss 2.0
8 有用 疯清扬 2010-11-04 01:41:28
现在国内这样的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0 有用 往复君 2010-05-01 10:24:59
不是这个版本的,哈哈
2 有用 小子 2011-09-05 09:46:27
语言是各种人群的核心。
0 有用 伊達 2007-03-21 20:19:10
不错的书
1 有用 poiuny 2012-01-24 19:25:29
方言与文化的交叉领域。是我看过的讲述方言文化中最好的一本书。书中按章节分述了方言和文化间的不同关系,因此全书编排可能略显凌乱,知识不够系统,所以可能更适合我这种方言文化的门外汉。除了方言注音需要专业知识以外,其他内容有趣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