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紀實與虛構》是王安憶寫上海,或上海『寫』王安憶的重要里程。這是本野心龐大的歷史小說,卻充滿瑱碎支離的個人告白;大量玩弄後設的趣味,卻總也擺脫不了寫實主莪『原道』說教意味。在它駁雜百科全書的架構下,兀自示著感傷的演出。全書以其強型的女性敘述欲望,夾著千言萬語,一路揮灑到篇末,暢快淋漓。
在《紀實與虛構》的<跋>裡,王安憶提起她對小說命名的躊躇。這本書最初被名為『上海的故事』;此書名終被放棄。王之後又擬用『茹家漊』──小說尋根的終點──為名,同樣不覺滿意,再如『詩』、『尋根』、『合圍』、『創世記』等可能,則更等而下之。幾經周折,王選定了《紀實與虛構》,作為書名。王的猶疑其實不難理解;這本小說本身講的就是個『命名』的故事。
命名『命』『名』,名為物之始,意義流淌,自此發端。這裡有世界肇始的神祕契機,也有無中生有的創作衝動。王安憶要講的,正是她自己、為母系...
《紀實與虛構》是王安憶寫上海,或上海『寫』王安憶的重要里程。這是本野心龐大的歷史小說,卻充滿瑱碎支離的個人告白;大量玩弄後設的趣味,卻總也擺脫不了寫實主莪『原道』說教意味。在它駁雜百科全書的架構下,兀自示著感傷的演出。全書以其強型的女性敘述欲望,夾著千言萬語,一路揮灑到篇末,暢快淋漓。
在《紀實與虛構》的<跋>裡,王安憶提起她對小說命名的躊躇。這本書最初被名為『上海的故事』;此書名終被放棄。王之後又擬用『茹家漊』──小說尋根的終點──為名,同樣不覺滿意,再如『詩』、『尋根』、『合圍』、『創世記』等可能,則更等而下之。幾經周折,王選定了《紀實與虛構》,作為書名。王的猶疑其實不難理解;這本小說本身講的就是個『命名』的故事。
命名『命』『名』,名為物之始,意義流淌,自此發端。這裡有世界肇始的神祕契機,也有無中生有的創作衝動。王安憶要講的,正是她自己、為母系家族、為上海尋根命名的經過。作為一個作家,命名是她的遊戲,也是她的志業。
小說中最令人注目的剖分,是雙數章的母系家族歷史。如前所述,王安憶刻意棄父從母,已是一種女性銘刻歷史策略。更為有趣的是,她的『考證』顯示母親的血緣絕非漢室正統,而有北方蠻族淵源。王從母親──也是老牌作家茹志鵑──的姓,『茹』字下手,尋尋覓覓,查出這稀有姓氏原來起於北魏的蠕蠕族──這不僅是異族,簡直是異類了!由此開始,王自謂遍歷史書檔案,刻畫出一條家族興亡渙散的經過。
紀實與虛構的创作者
· · · · · ·
-
王安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安忆,上海人,1954年生于南京,次年随母亲茹志鹃迁至上海读小学,初中毕业后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后调地区文工团工作,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1986年应邀访美。主要著作:《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流逝》、《小鲍庄》、《小城之恋》、《锦锈谷之恋》、《米妮》等小说集及《69届初中生》、《纪实与虚构》《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等长篇小说。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98年并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生活在与生俱来的孤独之中,当我刚刚读到爱情这字眼不久,我就开始了我的漫长的、执著的、又焦灼又耐心的等待。那时候,给我印象极深的是俄国屠格涅夫的小说。在他小说中,总是有一个庄园,庄园里有着男男女女,他们无所事事,每日坐在一起谈着闲话,是爱情将他们中的这一个和那一个联系起来。随后,激动人心的带有革命性的事件便发生了,悲剧便发生了。悲剧吸引了我的心,但我只注意到引发这一切的爱情。从那时起,我心里就生出对爱情的无上崇拜,我觉得最能使人生呈现意义的,就是爱情。其实,这是我的一个错觉,我将表面的东西看成是本质的东西了。那些日子里,我惟愿我能生活在屠格涅夫小说中的庄园里,那庄园距离我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我生活在纵横交错的街道上,被高墙分割开的砖木水泥的小空格里,没有人和我从早到晚地闲坐闲聊,以致爱情像雨后的蘑菇一样生长出来。我们大家都很忙碌,忙着各自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情形正与屠格涅夫小说中的大相径庭。我们又忙碌又分离,他们则又闲适又团聚。屠格涅夫的小说对我的吸引,还是一剂麻醉药。它使我放弃行动,沉浸在幻想中。逐渐地,我的行动能力日益削弱,思想能力则日益加强。 (查看原文) -
我成为“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假如我能将我的向往与等待化为现实的行动,事情也许会是另一个面目。而我除去幻想和等待,什么也不做。虽然我们无幸身处屠格涅夫的宁静的庄园,可生活中还是有一些机会的。这些机会带有转瞬即逝的特性,它们从你眼前走过,浮光掠影一般,可你千万不要视而不见。你应当眼明手快,即刻作出判断:哪一些可以抓住不放,哪一些则一挥而去。我那时候被屠格涅夫搞得心醉神迷,做着白日梦。由于屠格涅夫小说中的抒情优美、宁静致远的爱情画面,使我大错特错地放过了爱情的最为现实与世俗的细小笔触。我完全不了解爱情的画面就好比一幅油画,远看是美丽的场景,近看却全是孤立的粗糙的颜色颗粒。这些,须要我经历许多损失之后才能最后了解到。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紀實與虛構"的人也喜欢 · · · · · ·
紀實與虛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王安忆‖ 现实构建的试验和寻根文学的重塑

我的祖先,我也想用这种方式追寻你

如黄河长江,同源并行,殊途同归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章以保姆的世界开启我作为一个闯入上海的外地小孩,窥探并展开关于上海的层层观察,很有上海味道。 “宁波那地方,常有亲戚来他家,用一种荸荠状的带盖的竹篮,装着糕饼进门来。这使得他们家的一切都有根有据,不像我们家无根无由。”寻根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乡土情结最深刻的... (展开)>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8.0分 20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8.2分 403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7.6分 89人读过
-
麥田出版 (2002)8.1分 9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想收藏的繁體書 (愁容騎士)
- 他们在岛屿写作 (林赞)
- 王德威「當代小說家 I 」 (蝙蝠與告別者)
- 想看的書單(2) (拉尼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紀實與虛構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兽 2014-03-13 10:47:59
我最喜欢的王安忆的一本小说(没有之一),可惜其名望远远低于长恨歌。
0 有用 雨雪霏霏 2014-01-27 19:57:13
还是觉得好,值得力荐,至少文字极好。
0 有用 [已注销] 2012-05-22 18:53:24
终于读完了,双数章节建构母系家族历史天马行空蛮精彩的,单数章节的写上海的太支离破碎了,尤其第七章和九章后设用过了头,看着真闹心。报告这书得把听的人搞的一头雾水.......
0 有用 豌豆花儿 2012-10-15 23:37:11
也看不懂
0 有用 Seryl 2013-01-06 13:36:27
後設綿密;第七章的結尾處氛圍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