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歐梵
出版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
副标题: 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
原作名: Shanghai Modern: The Flowering of a New Urban Culture in China, 1930-1945
译者: 毛尖
出版年: 2006-5-1
页数: 379
定价: 379
装帧: 平装
丛书: 李歐梵作品(香港牛津版)
ISBN: 9780195964912
出版社: 牛津大學出版社
副标题: 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
原作名: Shanghai Modern: The Flowering of a New Urban Culture in China, 1930-1945
译者: 毛尖
出版年: 2006-5-1
页数: 379
定价: 379
装帧: 平装
丛书: 李歐梵作品(香港牛津版)
ISBN: 9780195964912
内容简介 · · · · · ·
在這本書中,前半部描述了上海這個現代城市,後半部分析的是六位上海作家。重繪上海文化地圖的過程,既和印刷文化關係密切,更離不開電影。所討論的作家,除了新感覺派的劉吶鷗、穆時英、施蟄存,還加上了邵洵美和葉靈鳳,目的要探討鮮為學者注意的兩面:「頹廢」和「浮紈」。至於張愛玲一章,從一個「張迷」的角度進入她的作品。最後一章「雙城記」,和香港息息相關。
上海摩登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李歐梵,一九四二年生,河南太康人,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榮譽博士。現為美國哈佛大學中國文學教授,中央研究員院士(人文科學)。曾任教香港中文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印地安那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著述包括:《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中英文版)、《中國現代作家中浪漫的一代》(英文)、《中西文學的徊想》、《西潮的彼岸》、《浪漫之餘》、《狐狸洞話語》(牛津)、《現代性的追求》、《范柳原懺情錄》(小說)、《東方獵手》(小說)上海摩登》(牛津)、《世紀末囈語》(牛津)、《音樂的遐思》、《尋回香港文化》《都市漫遊者》(牛津)。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
第一部份 都市文化的背景
第1章 重繪上海
外灘建築
百货大樓
咖啡館
舞廳
公園和跑馬場
「亭子間」生活
城市和都市漫遊者
第2章 印刷文化與现代性建構
現代性問題
《東方雜誌》:一份中層刊物
啟蒙事業:教科書
啟蒙事業:文庫
作為良友的一份畫報
女性和兒童
廣而告之
月份牌
第3章 上海電影的都會語境
電影院
電影雜誌和電影指南
電影談
流行口味:電影和觀眾
中國電影敘述:好萊塢影響与本土美學
《馬路天使》、《桃李劫》和《十字街頭》研究
觀眾的角色
電影与城市
第4章 文本置換:書刊裏發現的文學現代主義
從書刊进入「美麗的新世界」
《現代雜誌》
面向一個「现代」文學
中國人的接受:翻譯作為文化斡旋
一個政治化的跋
第二部份 現代文學的想像:作家和文本
第5章 色,幻,魔:施蟄存的實驗小説
现實之外
歷史小说
內心獨白和亞瑟·顯尼支勒
「善」女人肖像
色,幻,奇
都市的怪誕
第6章 臉、身體和城市:劉吶鷗和穆時英的小說
摩登女郎的臉和身體
摩登女,穆杭,異域風
欲望、詭計和城市
女性身體肖像
舞廳和都市
作為丑角的作家
第7章 頹廢和浮紈:邵洵美和葉靈鳳
翻譯波德萊爾
一個唯美主義者的肖像
「花一般的罪惡」
《莎樂美》和比亞茲萊
一個浮纨的肖像
浮紈和時代姑娘
第8章 張愛玲:淪陷都會的傳奇
張看上海
電影和電影宮
「參差的對照」 :張愛玲談自己的文章
一種通俗小說技巧
「荒涼的哲學」
寫普通人的傳奇
第三部份 重新思考
第9章 上海世界主義
殖民情形
一種中國世界主義
横光利一的上海
一個世界主義時代的終結
第10章 雙城記(後記)
香港作為上海的「她者」
懷鄉:上海,作為香港的「她者」
關於老上海的香港電影
上海復興
附錄
一 《上海摩登》朝文版序
二 重繪上海文化地圖
三 漫談(上海)懷舊
· · · · · · (收起)
第一部份 都市文化的背景
第1章 重繪上海
外灘建築
百货大樓
咖啡館
舞廳
公園和跑馬場
「亭子間」生活
城市和都市漫遊者
第2章 印刷文化與现代性建構
現代性問題
《東方雜誌》:一份中層刊物
啟蒙事業:教科書
啟蒙事業:文庫
作為良友的一份畫報
女性和兒童
廣而告之
月份牌
第3章 上海電影的都會語境
電影院
電影雜誌和電影指南
電影談
流行口味:電影和觀眾
中國電影敘述:好萊塢影響与本土美學
《馬路天使》、《桃李劫》和《十字街頭》研究
觀眾的角色
電影与城市
第4章 文本置換:書刊裏發現的文學現代主義
從書刊进入「美麗的新世界」
《現代雜誌》
面向一個「现代」文學
中國人的接受:翻譯作為文化斡旋
一個政治化的跋
第二部份 現代文學的想像:作家和文本
第5章 色,幻,魔:施蟄存的實驗小説
现實之外
歷史小说
內心獨白和亞瑟·顯尼支勒
「善」女人肖像
色,幻,奇
都市的怪誕
第6章 臉、身體和城市:劉吶鷗和穆時英的小說
摩登女郎的臉和身體
摩登女,穆杭,異域風
欲望、詭計和城市
女性身體肖像
舞廳和都市
作為丑角的作家
第7章 頹廢和浮紈:邵洵美和葉靈鳳
翻譯波德萊爾
一個唯美主義者的肖像
「花一般的罪惡」
《莎樂美》和比亞茲萊
一個浮纨的肖像
浮紈和時代姑娘
第8章 張愛玲:淪陷都會的傳奇
張看上海
電影和電影宮
「參差的對照」 :張愛玲談自己的文章
一種通俗小說技巧
「荒涼的哲學」
寫普通人的傳奇
第三部份 重新思考
第9章 上海世界主義
殖民情形
一種中國世界主義
横光利一的上海
一個世界主義時代的終結
第10章 雙城記(後記)
香港作為上海的「她者」
懷鄉:上海,作為香港的「她者」
關於老上海的香港電影
上海復興
附錄
一 《上海摩登》朝文版序
二 重繪上海文化地圖
三 漫談(上海)懷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导致施蛰存在意识形态上蒙受灾难的背后原因是国民党政府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作家联盟都开始在30年代中期加强控制:前者通过检查制度和随意逮捕,后者通过论争以期取得对上海文坛的统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3页 -
怀乡:上海,作为香港的“她者” 在经济的疯狂增长之中,我们也应看到个奇怪的文化景观:当香港把上海远远地抛在后面时,这个新的大都会并没有忘记老的;事实上,你能发觉香港对老上海怀着越来越强烈的乡愁,并在很大程度上由大众传媒使之巩固(使之不被遗忘)。 ……………… 不过我倒是在这个明显的“自我吸纳”一一把香港自身的焦虑题记在一个老上海身上ー一背后看到了更多的文化上的纠结。香港需要一个“她者”来定义“自己”,正如在40年代,张爱珍的上海把香港作为“她者”。殖民地的香港对上海的中国居民来说,一直提醒着他们半殖民地的焦虑,尤其是看到货物、金钱的日益流通,旅游的风行,还有像赛马这样的殖民地嗜好。但是张爱玲和她笔下的上海精英一样,对香港的欣赏显然不及在香港的大众传媒中,文化制片人对上海的欣赏。在我看来,香港大众文化景观中的“老上海风尚”并不光折射着香港的怀旧或她困扰于自身的身份,倒更是因为上海昔日的繁华象征着某种真正的神秘,它不能被历史和革命的官方大叙事所阐释。这就是他们所希望解开的神秘,从而在这两个城市之间建立起某种超越历史的象征性联系。这在近年来制作的几部引人注目的关于上海的电影中尤为明显:徐克的《上海之夜》、关锦鹏的《阮玲玉》和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红攻瑰与白攻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章 双城记(后记)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李歐梵作品(香港牛津版)(共16册),
这套丛书还有
《蒼涼與世故》《上海摩登》《睇色,戒》《又一城狂想曲》《音樂札記(合集)》
等
。
喜欢读"上海摩登"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唐传奇笺证 8.0
-
- 1966-1970:暗淡岁月 8.1
-
- 抒情中國論 9.0
-
- 歷史與怪獸 8.5
-
- 甲申年紀事 8.8
-
- 苍凉与世故 7.3
-
- 沒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 7.6
-
- 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7.9
-
- 革命与形式 8.1
-
- 遊牧者的抉擇 8.9
上海摩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5 条 )

读书笔记202006 如何理解Shanghai cosmopolitanism
在全书的最后一章,作者似乎是用“一种中国的世界主义”(a Chinese cosmopolitanism )对Shanghai modern做出了诠释。 本书正文中,作者已经指出了上海的都市派作家群体及整个都市文化,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性”。这些作家欢乐地享受和拥抱西方文化,他们不具备本雅明意...
(展开)

摩登上海之想象的再想象
说明:这仅是一篇读书笔记,或者说是读后感。 “解放多年后的上海,已经从一个风华绝代的少妇变成了一个人老珠黄的徐娘。” 无论如何,或许正是这种充满了失落感的“怀旧”促使李欧梵开始他的这次上海都市文化之旅,虽然他自己对此竭力否认——“我对老上海的感情,的确不仅仅...
(展开)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是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的著作,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上海为研究中心,论述了上海都市文化的构建及其体现的中国现代性。该书共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描述外滩建筑、百货大楼、咖啡馆、跑马场、城市的游手好...
(展开)

梅园经典共读小组第十三期沙龙——李欧梵《上海摩登》讨论纪要
时间:2019年4月20日星期六15:00——17:30 地点:梅园书房 主讲:陈云昊 南京大学文学院 评议:刘永广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沙龙伊始,南京大学文学院的陈云昊博士首先概括说,《上海摩登》一书是关于物质性的都市世界及其文化想象的现代主义研究,如果抛去文学内容,实际上还有...
(展开)

Ignorance of tradition and crapy modernity
Leo Ou-fan Lee’s Shanghai modern: the flowering of a new urban culture in China, 1930-1945 has three parts: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culture, the modern literary imaginations: writers and texts and reflections. In the first part, he listed the material asp...
(展开)
> 更多书评 4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8.2分 1671人读过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8.1分 123人读过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8.6分 853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08)8.2分 65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牛津大学出版社 (此间)
- urban vision (悟饭)
- 资料书—上海 (布拉格西)
- G的历史学 (临江仙人掌)
- 繁體书精选 (泛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上海摩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熊柴大略 2018-09-01 17:21:42
重读了一遍,不仅仅是要还原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还引入了当时时代的创作者介入城市、观看上海的方式,以及后面后记和附录的部分对于理解上海香港和都市有很大帮助
0 有用 🦉 2020-10-26 17:21:55
大二读的 可惜没细读 @2017-09-11 21:16:30
0 有用 呼呼~~ 2015-11-07 20:23:47
毛尖译的
1 有用 金剛怒目 2014-06-19 20:55:23
李大师采撷拼贴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讲到西方理论,李大师都很老实地交待自己的理解状况,并不显得太生硬。但是此书的中译问题实在有点多,多欧化的句式,有的真的只要调节一下就能顺畅很多,李大师的英文是很明了的啊;汉学家的人名很多未能对应,只用音译,有些原先没有统一的说法,如“想象的共同体”,历次再版都没有改,仍用“想象的社群”;排印的错别字也颇多,译地有所偏差的地方也偶尔发现了一两处。本书再版好多次,其... 李大师采撷拼贴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讲到西方理论,李大师都很老实地交待自己的理解状况,并不显得太生硬。但是此书的中译问题实在有点多,多欧化的句式,有的真的只要调节一下就能顺畅很多,李大师的英文是很明了的啊;汉学家的人名很多未能对应,只用音译,有些原先没有统一的说法,如“想象的共同体”,历次再版都没有改,仍用“想象的社群”;排印的错别字也颇多,译地有所偏差的地方也偶尔发现了一两处。本书再版好多次,其实完全是可以改地更好的…… (展开)
0 有用 眯眼露齿笑 2020-03-12 16:53:28
看了施蛰存相关的部分,李老师无论是文笔还是观点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