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的书评 (199)

Veronica 2012-01-14 19:40:5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留德小感

首先说一下算不得书评,主要是我来德国的一点点感悟。 《留德十年》是季羡林先生回顾1935年到1945年赴德留学的经历。用季先生的话说即“我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四字…我写自传,只写事实”。全书用语平实,感情深厚,年过七旬的老人娓娓道来独自一人在战乱之时异国求学的历史...  (展开)
Henry 2006-09-21 21:17:1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留德十年》中印象最深的八个场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http://www.leessay.com/?p=148 今天看完了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看到了一位经历了清末、民国、大革命、抗日、建国、文革的的大师在年轻时代的一段求学经历。有几个场景感触良多: <li>1.五六十年以前的留学热与现在是惊人的相似</li> <blockquote>我曾亲眼看到,一位...  (展开)
doudou 2005-10-28 15:46:4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读完《留德十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留德十年》记述了季羡林先生从1935年到1945年赴德留学,因二战而滞留德国十年间的事情。 季先生是清华毕业,到济南中学任教一年后,考取公派,半公费赴德,在哥廷根学习古印度语言。本应于2年后归国,因二战爆发,成为汪伪政府不承认的留学生,只得申请难民资格。不想一呆就...  (展开)
汤圆圆 2007-12-08 17:05:0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读《留德十年》随记

直接把自己发在数典的文搬过来…… 《留德十年》是季老的回忆录,可能学生时代牵涉政治甚少,此书情感更为真挚,季老在德经历了二战,经历本已丰富,读来也能见到当时纳粹德国生活中的一面,可爱的一面,就这一点便值一读。季老的文字,我觉得只能视为平易,还欠文采。但是此...  (展开)
爱笑的欧小羊 2013-09-05 21:40:35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版

我读《留德十年》的一些感触

在开学前几日我看完了季羡林老师的这本回忆录,讲述了他留德的缘起,在德国生活与学习,归国。十年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也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他经过千辛万苦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季羡林,在我的记忆中是位研究梵文的大学者,他是我尊敬的老师和长辈,...  (展开)
星的光度 2013-01-22 20:59:58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版

这是一本让我无比纠结的书

其实这本书文笔不太好的,这种纪实类的书读的还是比较少。个人感觉,可读性是比三毛的好。 想到他能够在那样困窘的情况下还毅然出国,我就不知道该作何评价。妻子老人都需要照顾,个人负担还是比较重的。虽说他没想到因为战乱竟会滞留十年之久,而且他出国的目的我觉得不太单纯...  (展开)
郫县 2006-02-27 13:34:2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季羡林是北大东语系的第一人,在中国,是对印度语系研究的权威。从最初开始追溯,像许多二三十年代的有志青年,他走的正统的留洋路线。这部自传体的小册子,记录了他早年留学德国,治学成型的过程。 像季写的另一本书《牛棚杂忆》一样,《留德十年》可读在于一个很鲜明的特点...  (展开)
故意 2010-10-10 15:02:2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浮屠不三宿桑下——到底哪里才是故乡?

读了这么多年书,终于懂得一个道理:一本书中的道理,感悟,或者说对读者的触动总是很多的,有的瞬间甚至是浮光一闪,不要企图全部记录。 书中说了很多的感情:与房东太太的“亲情”,与留德学生的友情,与老师们的师生情,朦胧的爱情,萍水相逢的真情……这些感情...  (展开)
秋水 2013-10-07 13:16:3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平淡才是真

看了《留德十年》,觉得季羡林的文字平淡朴素,没有太多华丽的文字,也没有文学的手法,只是用文字把自己真实的故事和感情表现出来。济南工作的回忆,去德国的路途,德国的研究所,哥廷根的街道,我们似乎看不到多艳丽的景色和曲折的情节,却感觉心很安静。平淡是真,如果用太...  (展开)
Zzz 2011-03-09 20:36:0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真实的季羡林?

其实我觉得他的文笔真的只能算很一般。季羡林的儿子写了本“我和父亲季羡林”也没觉得他人有多么的好。 以前的同事同样留德,并且也研读梵文。回过以后发现季羡林写的教材几乎是word to word的翻译德国大学里面使用的教材,并且没有写明是翻译的,而是季羡林著。当然了也不知道...  (展开)
玄客啸士 2006-06-23 00:30:3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读过《牛棚杂记》后再读《留德十年》

其实按道理说,读季先生的书总能感觉到一种真情。《牛棚杂记》给我一种震撼、气愤、感动,因为毕竟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读起来也难有共鸣。但是《留德十年》却不同,那时候的他或者和现在的我们一样,对于海外镀金有着莫名强大的冲动,同时也对周围充斥着金钱铜臭、昏昏堕落而...  (展开)
Kimitc 2013-02-24 03:45:1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留德十年》读后感

二月Kindle读书读完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就如一月读完冯唐的《三十六大》,这些书都是我利用上下学坐地铁的时间读完,暂且看来也基本保持了一月一到两本的节奏。 一月没来得及写感想(谈不上叫书评,只作读后感),因为自认为读完《三十六大》对冯唐有了新的认识,想构思...  (展开)
只是备忘录 2022-06-26 19:31:30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版

居日N年

前几年常常淘宝买了书寄日本,一本半斤重的书,运费就要十多块人民币,随随便便运费就可能比书本身售价更高,再加上买的书到手后也不是都想看想读,往往购买当下更多是一种急切阅读的冲动消费。 渐渐开始使用kindle、微信读书,再到现在的Z-Library下载电子书,对于电子阅读的...  (展开)
petschool 2009-10-09 23:01:38 人民出版社2008版

季老的战地初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是季羡林老先生的留学德国的回忆录+附录的回国后重返欧洲的欧游散记。 1.德国,对这个战争的发起者和战败者,作者更多的是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关照,留学了10年,毕竟是有感情的,包括对别人的“国”和别人的“人”; 2.。写《迈耶一家》,哈哈,老先生还是有点纯洁感情的...  (展开)
momo 2009-09-15 23:13:27 人民出版社2008版

读“史”可明身

其实,最初读《留德十年》是因为想要留学的冲动,在查找留学纪实书籍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本书。 如今的留学书籍,要么是一味地撺掇人花大洋出国留学,要么是发牢骚,像这样平实而又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故事和书籍已经不多见了。 读了此书后,发现历史竟是如此地相像——此书中的故...  (展开)
游园 2006-11-20 16:17:3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真情文字

年轻人看老年人的回忆,有时候会突然对自己的运命有所感悟:伤感和怀念,但几乎很少能见到促进的元素。 季先生德国的十年让我们认识了战时德国的境况,是很好的了解德国那个时候的素材。  (展开)
王传言 2022-04-26 10:24:2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亲历希特勒统治的季羡林

买《留德十年》的契机是猛然发现,作者季羡林的这十年恰好与希特勒统治大致吻合。作者是1935年-1945年期间留学德国。这期间正是二战爆发。于是我就挺纳闷,在战争时期普通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遂购买此书。 读罢此书,总的来说,颇为震撼与颠覆。在以往的直观印象中,二战中...  (展开)
想發呆的貓 2015-01-05 23:37:58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版

处处是温柔的泪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四星半 处处是温柔的泪点。季老在书中前序中写道他将自己的人生划分为了几个阶段,如今写出了第四和第七阶段《留德十年》和《牛棚杂忆》,在《留德》中描写季老去德国留学的前因,过程,发展,结尾。 在开篇季老就说明这篇自传“只写事实,不搞文学创作,是否能写成文学作品存...  (展开)
小鬼 2013-09-08 23:20:34 人民出版社2008版

我读《留德十年》

午餐时翻看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自认十分有趣,遂花费一下午看完全书。合书后只觉头昏脑涨,信息量太大,而我又是太久未读书了。 发现先生留德初衷与我现在的心理甚为相似:体验生活+镀金。不料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留就是十年。去是坐火车十天,经伪满洲国,苏联,...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页> (共199条)

订阅留德十年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