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的书评 (224)

blueroc 2015-01-22 13:41:03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鲁迅被高估了吗?

某人问,鲁迅是否被高估?不记得上次冷笑是何时,但记得刚才我冷笑一声。高估也好,低估也罢,他的文字就戳在那里,若有兴趣,不妨翻翻,心中自然有数。若无兴趣不想浪费时间,那也是极好的,看鲁迅一不能涨工资,二不能泡妞或小鲜肉,三不能减肥养生。看他做甚? 又云...  (展开)
且介直人 2011-08-24 15:03:36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我眼中的鲁迅。

一 读先生的书远在小时候了。一直都没有想到自己还有会去评论先生的作品。或者说是写写所谓的“读后感”。记得在小学就有同学曾戏说。这个鲁迅也真是伟大。这文章从二三年级就开始选入课本。一直没拉过。仔细想想。当时也恨过先生。因为要...  (展开)
无蕊 2007-06-20 13:49:28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雅得不得已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有一段,并论嵇阮二人,说:“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天下的别人,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但嵇康阮籍不这样,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鲁迅举阮籍的例子:“竹林七贤中有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一样的饮酒。...  (展开)
詹沙特小说主意 2020-07-22 10:42:12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伤逝》:鲁迅怎么写一流爱情小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估计很多人对鲁迅的印象,都来自于学生时代的课本。前不久,还有朋友给我留言,问我小学课本里也收入鲁迅文章,是不是不太合适,因为并没有真正理解。我真的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个涉及教育学。 我只能剖白一下,我个人对鲁迅的接受史。跟很多人一样,我在中学时代,也...  (展开)
沈黎昕 2015-08-18 11:13:20 同心出版社2014版

从这套《鲁迅全集》说起:鲁迅与郁达夫

鲁迅与郁达夫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文学史上留有浓重的一笔。如果比较一下,无论是他们的写作主张还是个人行为都大相径庭,然而他们却惺惺相惜地走到了一起。很难想象一位革命型的现实主义作家,与一位浪漫主义小说家是如何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的,并且还一起创办了《...  (展开)
要乐一世 2006-08-20 17:32:05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重读《呐喊·自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重读《呐喊·自序》 非常感谢会议的主办者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在这儿来做一个十分钟的发言。我最近在复旦讲鲁迅精读的课,逼迫我重新去看一下鲁迅的作品。重新去看的过程当中,我自己得到一个——夸张一点说,得到一个震惊体验。什么震惊体验?就是把《呐喊·自序》这样一个熟得...  (展开)
2020-02-18 07:57:5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 幽谷无穷夜,新宫自在春。 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 ——鲁迅《哀范君三章(其三)》 18年年底起意重读《鲁迅全集》,并且系统地按照初版出版时间顺序来阅读,拟定书目的时候还加进了许多之前从来没有在意过的译作和古籍整...  (展开)
乡下人 2013-12-26 10:02:20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从高尔基到鲁迅

我也曾想过,如果没有邂逅鲁迅,我的一生该是幸福的吧!?但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竹内好《从“绝望”开始》    1991年12月25日,圣诞节,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 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跟随着苏联大厦一起坍塌的还有列宁。...  (展开)
草莓真甜 2012-02-16 18:27:03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中国式的恶性怪圈

缘起:最近在看鲁迅的小说,里面精确刻画了旧社会的各色小人物,有穷酸书生孔乙己,有从充满希望的少年到终受生活摧残而卑贱的闰土,纯属无赖的阿Q,等等。他们组成了中国特色式是社会。但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引我深思的是一种恶性怪圈的社会现象。 典型的是阿Q,他自...  (展开)
RM Ngwini 2018-05-07 22:52:43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记一些不大懂的民国话

鲁迅时代 现代汉语 已经差不多稳定掉了 不过 还是有些 跟现在的话 不一样的地方 听多了 发现了几条 就 记在这里 并: “跟……一起”的意思,现在虽然不大说,但还是看得懂的,因为是公牍学术的套话: 女乙将五个炊饼,五株葱和一包辣酱都放在网兜里,并弓箭一齐替他系在腰间。...  (展开)
剑气书香 2010-08-20 12:10:4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鲁迅不是“文人”

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是中学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多数同学不喜欢读,我却过目不忘。此后一发不可收,鲁迅的各种文集、研究专著、生平史料等等收集了不下百种。 近来又细读鲁迅,越来越发现鲁迅不是“文人”。 从鲁迅所受基础教育来看,鲁迅虽然在幼年受的是中国旧式私...  (展开)
他夏了夏天 2010-09-12 18:25:03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不和谐的鲁迅

中学教材又开始删除鲁迅的文章了,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几乎每年要这么折腾一下,每年都有那么几次,习惯了就好。毕竟,在和谐社会里,处处与当局作对唱反调尖酸刻薄的人是不被待见的。 笔者不知道现在的教育部是不是就那么几个人说了算的,或者还是沦为了某些利益集团操...  (展开)
不归路上人不归 2018-09-08 17:25:35 同心出版社2014版

版本对比

从当当网上购买本书的书友处摘录了一段(原作者hwx43)。可以看出同心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选择各有侧重。鲁迅全集版本极多,此供购书参考备忘,向原作者致谢。鲁迅先生及他的著作,总是暗路上的一盏明灯,给人以希望和慰藉。而评论中常可见的担心鲁迅先生的著作被禁,又是对...  (展开)
小ying的影 2013-02-21 22:33:57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误读鲁迅

年少时的读后感,竟还算中肯,丢出来罢: 在我从小到大的大部分时间里,鲁迅都是被热捧的。潮流裹挟中,我不得已拜读了一些他的作品,却越发对其不屑起来。品味几下,似乎他的文学功底一般,比如“似乎确凿”这种被膜拜为语文试卷分析题的用词;看罢部分激烈不已的议论文与杂...  (展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09-09 10:08:22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

聂震宁:《鲁迅全集》修订始末

《鲁迅全集》修订建议 我刚上任,就好几回接到社里老编辑关于修订《鲁迅全集》的建议,老编辑王仰晨、张小鼎等甚至分别给我写信,指出1981年版本存在的问题,激烈陈述修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知道,修订《鲁迅全集》不能久拖不决。可是,1999年社里囊中羞涩,无钱投入,2000...  (展开)
Dostoevstoy 2011-04-26 13:50:16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高翔远举

“我也只好回国去,因为起孟将结婚,从此费用增多,我不能不去谋事,庶几有所资助。”1909年6月,鲁迅放弃研究工作,从东京回国。八年留学生活就此结束。自鲁迅于1902年4月4日踏上横滨至此,八年间不过回国一次。1906年夏,母亲在电报中称病要鲁迅回家。在家不过四天,一桩母亲...  (展开)
文若 2021-07-14 12:27:16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摘录留存

我的话已经说完,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明年也还适用。但我诚恳地希望他不至于适用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倘这样,中国可就完了,虽然我倒可以自慢。——鲁迅《“公理”之所在》 第一卷 1.越一年而达尔文《物种由来》成,举世震动,盖生物学界之光明,扫群疑于一说之下者也。...  (展开)
卓嵁明 2020-04-18 06:44:00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版

简述——鲁迅《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第一册,到第120页

标题很长,篇幅也很长,我读到耳聋目盲;然读完如醍醐灌顶,灵台清明一片,遂不可不推荐。 这四篇文章都写于1907年,鲁迅时年26岁,在东京旅居,已经不上学了,师从章太炎。所以这四篇文章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引经据典也不算很少,和鲁迅后来的写法不大一样。有学者认为鲁迅的...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1 12 后页> (共224条)

订阅鲁迅全集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