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杜诗是一座宝山,只要你深入其间,一定不会空手而归。然而杜诗又是一座重岩叠嶂、水深林茂的大山,如果没有详细的地图和富有经验的向导,你很难找准入山的门径,还容易在山间迷路。
本书著者莫砺锋教授在农村插队时就开始阅读杜诗,后得名师指点,从此精研杜诗二十年,又在大学讲授杜诗十余年,是一位入山颇深的游客,也已具备向导的资格。千家注杜,你选择哪几种杜诗注本呢?前人关于杜诗的评论汗牛充栋,各种观点议论蜂起,你如何甄别取含呢?前人关于杜甫生平的研究、杜诗的编年、杜诗的校勘、杜诗的文本分析以及以杜证杜等方面的丰富创获,你如何吸取其经验呢?杜诗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你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凡此种种,莫砺锋教授都将在本书中为你娓娓道来。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于2006年春季在南京大学教学楼301教室讲课的实录,深入浅出,引人人胜。现在就让我们翻开此书,随...
杜诗是一座宝山,只要你深入其间,一定不会空手而归。然而杜诗又是一座重岩叠嶂、水深林茂的大山,如果没有详细的地图和富有经验的向导,你很难找准入山的门径,还容易在山间迷路。
本书著者莫砺锋教授在农村插队时就开始阅读杜诗,后得名师指点,从此精研杜诗二十年,又在大学讲授杜诗十余年,是一位入山颇深的游客,也已具备向导的资格。千家注杜,你选择哪几种杜诗注本呢?前人关于杜诗的评论汗牛充栋,各种观点议论蜂起,你如何甄别取含呢?前人关于杜甫生平的研究、杜诗的编年、杜诗的校勘、杜诗的文本分析以及以杜证杜等方面的丰富创获,你如何吸取其经验呢?杜诗学的研究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你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凡此种种,莫砺锋教授都将在本书中为你娓娓道来。
本书是莫砺锋教授于2006年春季在南京大学教学楼301教室讲课的实录,深入浅出,引人人胜。现在就让我们翻开此书,随着莫砺锋教授一起走进杜诗这座宝山吧。
杜甫诗歌讲演录的创作者
· · · · · ·
-
莫砺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莫砺锋,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1966年毕业于苏州高级中学,后在农村插队务农十年。1984年10月在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宋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等职。著有学术专著五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目录 · · · · · ·
第一讲 杜诗的流传和注释
读古书应从目录学入门 杜诗书目 杜诗的流传
千家注杜的现象 唐人选唐诗中的杜诗 对杜诗数量
的测算 现存杜诗的祖本王洙本 伪王注 伪苏注
伪苏注出现的年代 伪苏注的内容 伪苏注作伪的方
· · · · · · (更多)
第一讲 杜诗的流传和注释
读古书应从目录学入门 杜诗书目 杜诗的流传
千家注杜的现象 唐人选唐诗中的杜诗 对杜诗数量
的测算 现存杜诗的祖本王洙本 伪王注 伪苏注
伪苏注出现的年代 伪苏注的内容 伪苏注作伪的方
法 伪苏注的危害
第二讲 宋人关于杜诗的讨论
伪苏注是怎么被识破的 伪苏注产生的学术背景
“杜诗无一字无来处” 伪苏注与“夺胎换骨”说的关系
宋代注本之外的杜诗校勘 宋人对杜诗异文的讨论
黄精还是黄独 杜诗异文的优劣之辨 杜诗中特殊用
法的韵脚
第三讲 杜诗的宋代注本
赵次公注本 杜诗中的错简问题 九家注本 删除
伪苏注的问题 草堂本 黄鹤注本 杜诗的编年问
题 分门集注本 运用避讳学方法确定古书刊刻年代
杜诗的题材分类 刘辰翁批点本 刘辰翁对杜诗的艺
术分析
第四讲 杜诗的清代注本
元代、明代的杜诗注本 《杜臆》 以意逆志的注解方
法 以杜证杜 钱注本 钱注对杜诗旨意的深究以
及曲解 钱谦益、朱鹤龄的注杜之争 朱鹤龄注本
朱注的优点及其与钱注的关系 仇注本 “内注解意”
和“外注引古” 浦注本 杨伦注本
第五讲 《饮中八仙歌》新解
《饮中八仙歌》的特殊艺术形式 编年的困惑 “八仙”
名称的由来 贺知章:对政治的厌倦 李进:借酒避祸
李适之:罢相后的愤懑 崔宗之:贵族子弟的牢骚 苏
晋:佛教徒的逃避 李白:“以自昏秽” 张旭:不拘礼
节 焦遂:醉后吐真言 杜甫:清醒的旁观者
第六讲 一组同题共作的登塔诗
同题共作的文学史现象 “竞病诗” 唐代的诗歌竞赛
慈恩寺塔 后人对四首诗的优劣评判 四首登塔诗的
时代背景 杜甫长安十年的困窘 高适、岑参等人的
境况 高、岑诗的主题倾向 杜甫登塔诗的思想内蕴
杜、岑诗在艺术上争胜于毫厘之间 杜甫在诗坛上的独
特性
第七讲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的心迹论
艰难的时世 十年求仕的结局 河西县的位置 大
乱将临的时代背景 杜甫对自我身份的认定 “致君
尧舜”的政治理想 骊山上的醉生梦死 锋芒毕露的
社会批判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幼子饿死的
人生悲剧 “声律中老杜一篇心迹论”
第八讲 杜甫的咏物诗
咏物诗的传统 体物功能在诗体中的移植 “民胞物
与”:杜甫咏物的基点 杜甫咏物诗的三类主题 赞
美:马与鹰 悲悯:孤雁 嗔怪:初月 形似与神似
咏物诗中的寄托 王安石的咏竹与咏杏花诗 杜诗与
白战体
第九讲 《北征》:诗史
《北征》的创作背景 杜甫离开凤翔的经过 战乱时代
的艰难旅程 山野秋景的点缀 杜甫生平研究中的一
个小问题 生活细节的诗化 对大唐中兴的热情呼唤
以文为诗 诗史 《北征》的诗史意义
第十讲 《秋兴八首》(上)
秋日的感兴 回忆:夔州诗的首要主题 白帝城头北
望长安的老诗人 典故的意义 虚字的斡旋 典故
的正用与反用 章法之一:时间的推移
第十一讲 《秋兴八首》(下)
动荡不定的长安局势 对长安繁盛局面的追忆 组
诗结构中的一与多 昆明池的凄凉秋景 倒装句法
的艺术效果 章法之二:空间的转移 华丽字面下
的悲凉之感 杜甫对七律诗体的贡献
第十二讲 《戏为六绝句》:杜甫的诗歌理论
论诗绝句的创立 杜甫诗学思想的晚年定论 庾信
诗赋的老成境界 “初唐四杰”的文学史意义 主题
之一:作家论 优美与壮美 别裁伪体与转益多师
主题之二:创作论 清醒的历史主义意识
附录
一、杜甫的文化意义
二、我写《杜甫评传》
三、端正的学风是学术的生命
四、主要著作
五、主要论文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戏为六绝句》作于762年,杜甫是770年去世的,去世时59岁,去掉8年,是51岁,虽然不是他最后的作品,他还没有到要州是在成都写的,但已经可以看做他的晚年定论了。我们的祖师爷黄季刚先生有一句名言,说50岁开始著书。为什么50岁才开始著书?因为50岁学问成熟了,所持的见解经过了反复思考,能确定是自己的看法了。年轻时写的东西也许过了十年二十年看法就改变了,不足为凭。《戏为六绝句》是杜甫50岁以后的作品,可以看做他的晚年定论,虽说名日“戏为”,但所表达的诗学思想、文学史观念,已经过反复思考,是相当成熟的观点了。这也是我们非常重视这组诗的原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二讲 《戏为六绝句》:杜甫的诗歌理论 -
我们以前在评论作家的时候,在谈论文学史现象的时候,总是过分地强调时代背景的作用。为什么这个作家有这么的成就?时代的原因,他处在那个时代。但是时代背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作家,不同的诗人,完全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时代背景固然重要,大背景、小背景、个人的遭遇都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作家的内心世界,是他的才情、他的胸怀、他的见识、他的思想,这些内在的因素也许比外在的因素更重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杜甫诗歌讲演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杜甫诗歌讲演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杜甫诗歌讲演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存其天真——读杜甫小记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不喜欢萧注,读完这本书后更不喜欢萧注了 | 来自abc | 1 回应 | 2022-08-22 15:53:56 |
大学读什么 | 来自子皮 | 3 回应 | 2018-12-03 14:47:2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9.2分 39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需要抄写和背诵的书 (乱翻词典)
- 私人藏书(从三世纪到九世纪) (Chimpden)
- 豆瓣五星图书【古典文学】 (爱玛·包法利)
- 大学名师讲课实录 (白露@思勉)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12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杜甫诗歌讲演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風箏 2021-08-13 05:38:19
好生动好清楚好流畅的课程讲录。呜呜呜又是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的入门书。前四讲对杜诗注释情况的介绍和重要注本的梳理尤其好。在进行文本细读时比较各家说法,结合历史文献和自身见解选取更为合理的解读,讲求证据,逻辑严谨。最大的收获是全书各处穿插讲授的研究方法,可谓金针度人。墙裂推荐!另外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东八区作息呢(இдஇ;)....
13 有用 陳若望 2016-03-12 22:22:51
不止杜詩了,古典文學要怎麼讀,這書都是首選啊。辭章、審美、義理、考證、文獻,各個層面都涉及了,還有相關的具體操作。深入淺出,佩服。
3 有用 小青虫gogo 2018-12-24 12:00:16
如果真是课堂实录,可谓名师风范了。好的学者不仅要着眼于自身专业,还应博采众长,看他援引古今中外各种文艺形式作为启发,这才是合格的人文学者。所谓深入浅出,既提及了杜甫研究中的疑点难点,也照顾到具体字句释读,有许多常识性的问题我现在才知道,比如捣衣不是洗衣服、《水经注》中的三峡篇章不是郦道元写的而是抄的。还有一个启发是解读群像描写时回到每一个人物身上查找背景,《饮中八仙歌》即是一例。不过程千帆和莫的说... 如果真是课堂实录,可谓名师风范了。好的学者不仅要着眼于自身专业,还应博采众长,看他援引古今中外各种文艺形式作为启发,这才是合格的人文学者。所谓深入浅出,既提及了杜甫研究中的疑点难点,也照顾到具体字句释读,有许多常识性的问题我现在才知道,比如捣衣不是洗衣服、《水经注》中的三峡篇章不是郦道元写的而是抄的。还有一个启发是解读群像描写时回到每一个人物身上查找背景,《饮中八仙歌》即是一例。不过程千帆和莫的说法问题在于,虽然在该诗创作时每个人似乎都沉沦下寮,境遇凄惨,但不能代表他们每天都是如此,如艾朗诺说不能因为李清照晚年悲凉就把词风伤感的作品编年在后,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天之内都可能有很大改变,更不用说八个人同时如此。 (展开)
1 有用 似云 2017-04-29 20:40:11
精彩
4 有用 北溟客 2020-02-14 16:49:56
昨晚本来就想看看开头建个书签,没想到一不留神翻了大半,索性今天又花了点时间看完了。基本可以算是杜诗乃至古典(至少是中古时期)诗歌研究入门,全面到位严谨规范也不失趣味,而且很多观点很合胃口。特别是对东洋某邻国的坦率态度,快被时下某热闻相关争论的两拨sb弄吐之际意外看到,半夜捶桌大乐。又特意用关键字检索了一下,发现作者还是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作者,难怪了。很多论述都印象深刻,譬如必须有爱有憎才是仁... 昨晚本来就想看看开头建个书签,没想到一不留神翻了大半,索性今天又花了点时间看完了。基本可以算是杜诗乃至古典(至少是中古时期)诗歌研究入门,全面到位严谨规范也不失趣味,而且很多观点很合胃口。特别是对东洋某邻国的坦率态度,快被时下某热闻相关争论的两拨sb弄吐之际意外看到,半夜捶桌大乐。又特意用关键字检索了一下,发现作者还是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作者,难怪了。很多论述都印象深刻,譬如必须有爱有憎才是仁,诗史于史的补正等等;但触动最深的很意外的是杜甫的登大雁塔诗:“烈风无时休。”夜深人静时读到这一句及后面的解读时忽然被震到,泪目+沉默良久浮想联翩。——虽从不曾轻过少陵诗,但回想去年从不耐小杜的轻浅忽然想看老杜,再到秋天因事复习三别时居然看哭,只能说经典文本还是得不断复习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