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的书评 (149)

昆 鸟 2013-06-05 01:18:48

波拉尼奥,不温顺的文学宠物

波拉尼奥,不温顺的文学宠物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中收录的小说,并不是每篇都那么好。波拉尼奥对文学事业的耿耿于怀,让他是不是就想夹点私货,很多时候,这些内容会让波拉尼奥的写作显得过分聪明。而这种过分的聪明即使没有伤害叙述的推进,也至少降低了小说的经典性,因为...  (展开)
坦克手贝吉塔 2013-05-20 22:33:34

这颗行星所有的夜晚

南美瘦人波拉尼奥,青春期时患有诵读障碍症,成年后写诗和情歌,组织艺术运动,搞革命,自诩托派分子,四十岁时,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他开始写小说,将前半生的往事与经验汇聚于轻巧灵动的笔锋之下,十年后,因肝功能衰竭去世,他的作品在去世之后才被逐渐发掘:《荒野侦探》...  (展开)
影随茵动 2013-10-10 14:53:47

诗性的心

马雅可夫斯基在《穿裤子的云》中写到“你为什么叫我诗人?我不是诗人。我不过是一个哭泣的孩子。”虽然我是一个不太会读诗的人,但是却一直非常喜欢这首诗作,它纤柔、敏感、细腻又华美,它是一个男人,一个有着诗人灵魂的男人的心灵独白。而以长篇巨著《2666》享誉文坛的拉美作...  (展开)
斑鸠 2022-02-07 00:27:51

镜子与误认:波拉尼奥的群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先从《通话》讲起。这是《地球上最后的夜晚》这个集子里最短的一篇,很可能也是最直接地给出了进入波拉尼奥的线索的一篇:情节很简单,就是主人公B和前女友X纠缠不清的关系。B给X打电话,但X回应冷淡。某一天,X被杀,B有嫌疑,被带去问话。事后得知,原来除B以外,有其他人在...  (展开)
云也退 2013-05-13 10:09:08

缓慢地离开读者的风景

缓慢地离开读者的风景 云也退 有一句撺掇年轻人出去闯世界的励志俗话,叫做“身体或是心灵,总有一样东西要在路上”,看起来更像一则有关器官移植的公益广告的广告语,它勾起了我对《2666》的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的想念,2003年,这位智利作家死于肝脏衰竭,很不幸,他差...  (展开)
燈響塑料 2021-05-23 10:21:02

《邀舞卡》相关

一个可能的叙事分析 整部小说集几乎不去描写人在说话时的神态,避免具体的对话场景的出现。转而像描述动作一样描述对话,具体形式则是完全不用冒号的和引号的直接引语,而是将说话行为和话语用逗号连接。在惯常的小说中,对话是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行为出现的,它或从所有动作形...  (展开)
谷立立 2013-07-08 15:29:28

剩下的只有伤痕

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里,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将拉美充满暴力与专制的现状形容为一颗“毒瘤”。毒害之深、波及之广,凡拉美国家无一能够幸免。作家、诗人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更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一时之间,监禁、流亡成了拉美文人的共同宿命。在这类流...  (展开)
叶扬 | 独眼 2013-06-27 15:08:09

看,那群苦闷的家伙

独眼 可能有一些人跟我一样,没有看完《荒野侦探》的三分之一,没有读到《2666》的结尾,即使意识到它们都是挺不错的小说,不能读完的原因,只是因为太长了,就像一个人吃烤全羊,总有吃不下决定放弃、以为可以剩下明天后天继续吃的时候,但也像第二天对着冷羊肉,很难再提起...  (展开)
NULLAND 2013-11-11 20:08:41

漂泊者的哀歌

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小说很纯粹。他喜欢文学,作品的内容也都与文学有关,既描写文学被动渗入生活的方式,也描写人们主动参与文学的方式。波拉尼奥的长篇气势磅礴,但短篇却很散漫,就像在紧张工作之余的闲聊。他笔下的人大多与文学亲密,与社会疏离,或者作为家人同样深受疏...  (展开)
火树 2013-04-28 16:57:41

当我们仰望夜空,我们看些什么?

当我们仰望夜空,我们看些什么?有人想到星座众多,宿命与运势走向,规划与战略远瞻,爱情及花花世界;古代有钦监天象的官员,奉天承运,观星云,匡政治;一颗流星坠下,有人抓紧拍照,有人要发微博,有人赶忙许愿,司马懿看了以为自已是要翻身。也有人都不当回事。因人而异因...  (展开)
ztlpoppy 2016-05-11 16:19:09

这个星球上的失败者们

几乎是一个很突然的决定,在看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突然萌生了重看《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的想法。 这是Z的书,我也是在他家看的。似乎是由于无聊就随便抽了一本看了起来,然后不可自拔地爱上了波拉尼奥。爱他那些随意的描白,寥寥几笔就给人一种空荡荡的失落感;更爱他文字里...  (展开)
要和平不要战争 2021-03-02 00:42:51

想念一切相信拉美有天堂而死于拉美地狱的人们——《邀舞卡》

本书是波拉尼奥短篇小说集,《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是其中一篇的题目,以下评论主要涉及《邀舞卡》,是这本集子最后一篇。 寥寥几个字,就抹开了一个世界和一种人生,甚至自带气味、密度、情绪氛围,一步步扩展成莫测的迷宫,这是文学最让人着迷的地方,波拉尼奥显然长于此道。十...  (展开)
尤里卡 2021-10-23 23:02:59

穿越世界的旅行

波拉尼奥的短篇小说,似乎拥有一种莫可名状的奇异魅力,像一团朦胧的光团,吸引着你,诱惑着你,靠近而又疏离,仿佛是一场穿越漫漫长夜的黑暗旅行,各式各样的臆想扑面而来,又扬长而去。 读《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与《重返暗夜》的阅读体验完全相似,人物的流亡与失败,成全了...  (展开)
UNiVeRsE 2020-04-15 15:42:35 #豆瓣24h阅读马拉松

B的流亡

自己的第一次阅读马拉松坚持计划顺利完成。"计划-打卡-心得"完整记录贴: 马拉松计划:《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波拉尼奥 最初是被书名吸引,以及那部同名的电影,像是跟随着男女主人公在迷茫和飘忽不定中的一场梦游。 波拉尼奥是智利作家,同样的国家,同样动荡的环境,同样流亡...  (展开)
勃兰登堡一块冰 2022-09-14 17:12:15

《通话》的主题重复——以解构主义简析

波拉尼奥《通话》这一短篇小说,题目设置即充满悬念感,读者读到题目不禁会思考:是谁与谁进行“通话”?“通话”的起因为何?“通话”形成了怎样的结果?单独的一个“通话”作为标题让读者理所当然的设想为主客体双方平等输出的一种对话活动,实际上“通话”在文中成为了一个...  (展开)
兀鹘 2020-04-30 09:10:51

我们共同的家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73年9月11日,智利陆军总司令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智利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统治,阿连德遇害,由皮诺切特实行独裁统治至1990年,大批左翼人士受到残酷迫害,流亡海外。 这是《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平静疏离的叙述海洋下隐匿的可怖冰山。 波拉尼奥在这本短篇小说集里的叙...  (展开)
文景 2013-07-08 13:49:50

【深港书评 (3)】地球上最后的波拉尼奥:专访译者赵德明

晶报:从《荒野侦探》到《2666》,不少读者都说波拉尼奥难读。您认为,波拉尼奥作品的阅读障碍是什么?该怎么克服这种阅读障碍? 赵德明:我翻译波拉尼奥作品,已出版的有《2666》、《地球上最后的夜晚》,已经翻译完成,准备出版的有《护身符》、《美洲纳粹文学》和《回归》...  (展开)
思郁 2013-06-15 15:52:48

波拉尼奥:他的文学就是他的世界

这两年,随着《荒野侦探》和《2666》的出版,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小说大热,但是这两本小说的长篇巨幅形式也让很多人觉得有些吃不消。我不知道有多少读者是真心喜欢这样的作家,有多少人是为了跟风这种文学的潮流,波拉尼奥的小说一度成为了文学爱好者圈子里的接头暗号...  (展开)
文景 2013-07-08 13:47:46

【深港书评(2)】地球上最后的波拉尼奥 :一生都在排练不朽

罗贝托·波拉尼奥于1953 年出生于智利的圣地亚哥,先后在智利的很多落后小镇度过童年时代。父亲莱昂· 波拉尼奥是一个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维多利亚· 阿瓦诺斯在学校教数学和统计。后来,波拉尼奥很少谈论自己的童年时代。据母亲说,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学阅读,七...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后页> (共149条)

订阅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