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有吸收力的心灵》内容简介:蒙台梭利的封笔之作,集其理论思想和方法之大成,是蒙台梭利最知名,也是最能体现她革新思想的一部作品。《有吸收力的心灵》代表了她晚年的部分教育思想,极为称奇的是蒙台梭利的想法远远超越了她的同行们在教育以及心理学领域的认知。如,儿童有一颗“有吸收力的心灵”,他们有极强的自学能力;婴儿的语言并非来自于母亲,而是向周围环境学习的结果;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大学,而是出生后的最初三年,且学到的知识最多、最密集,等等。这是一本了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必读书。
正如英国蒙台梭利学会会长克劳德•A•克莱蒙特所说:“如果我称《有吸收力的心灵》是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著作(《圣经》除外),也许有些言过其实。然而,对人类的未来福祉而言,我确实无法找出还有哪本书比这本书更有价值。”
有吸收力的心灵的创作者
· · · · · ·
-
玛利亚·蒙台梭利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的安科纳地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文学”的创办者。她的实验、观察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有吸收力的心灵》等,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会自发的选择自己想操作的教具, 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 他们能一遍遍重复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他们既专注又有意志力, 他们安静从容, 他们不争不抢, 他们活力满满, 他们遵守规则, 他们不畏惧权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纪律性和老师 -
比如用略带威严又和蔼的口气; 果断阻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拿走孩子身边的小物件; 可以提高说话的音量,也可以低声单独对几个孩子说话,以吸引其他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玩游戏、讲故事、唱歌; 或者让孩子把桌子椅子放到合适的位置、把椅子排成一排然后坐上去、轻手轻脚从屋子一头跑到另一头。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纪律性和老师
> 全部原文摘录
有吸收力的心灵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儿童语言,动作,性格和社会化融入
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 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 二. 0-3岁:语言和运动 三:3-6岁:能力,性格及其他 1. 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 0-3岁,精神胚胎期,成人无法了解儿童的心理,也无法对儿童施加任何影响; 3-6岁,儿童开始容易受到成人的影响;0-6岁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对性...
(展开)

《有吸收的心灵》摘抄
在6岁之前的这段时间,儿童的人格产生了极大变化。 成人可以记住环境中的东西并加以思考,婴儿则对环境进行吸收。他们不仅能记住周围的事物,还能将这些事物转化为心灵的一部分。成年人对所见所闻可能无动于衷,但婴儿要根据自己的见闻来塑造自我,这些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会成...
(展开)

读了童年的秘密或是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就不要看这本了,内容一样
如题,我读了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后,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基本上看不下去了,因为内容几乎一样,都在讲精神胚胎、敏感期、自由、爱。
(展开)

翻译异常粗糙,纰漏百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来没读过比这个更差的译本。译者和编辑都缺乏常识,不负责任,漏洞百出。 译者要么是想随便糊弄一下,赶紧拿下一页多少钱的工资;要么实在水平有限,边译边按按“文曲星”那样。至于编辑,唯有“呵呵”二字相赠。做一份工作,至少要对得起您吃的那碗饭。 ... (展开)
“好怕把孩子养坏”,你怕吗?——《有吸收力的心灵》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两天跟闺蜜聊孩子时,她说"好怕把孩子养坏"。 我知道她为孩子做了很多,从规则建立、到行为习惯、到饮食运动,再到英语启蒙和睡前绘本。 只是,做了这么多,还是焦虑,我以旁观者的视角揣测,问题可能出在"好怕把孩子养坏"这个观念上。 怕把孩子养坏,潜藏着两个意思:一是认... (展开)>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8.4分 443人读过
-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2)7.1分 89人读过
-
台湾及幼文化 (2005)8.5分 41人读过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7.8分 3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有吸收力的心灵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