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
原作名: The open empire : a history of China to 1600
译者: 梁侃 / 邹劲风
出版年: 2007-5
页数: 391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ISBN: 9787214046000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一部视角新颖的中国古代史之作,系统介绍了从上古至公元1600年的中国历史。作者依据近年来令人目眩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新成果,重构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框架,认为传统中国并非孤立、僵化的,而是开放和生机勃勃的。除展示跌宕起伏的政治兴衰画卷和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外,作者还结合其研究领域,重视民族、民间信仰和妇女问题,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读者在其中可以看到来自各个阶层的人的身影,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从硕学鸿儒到市井妇孺等等。另外,古代中国社会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是本书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书作者着重使用考古资料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史料,改变传统关于中国历史以政治为主线。以王朝循环为结构的固定模式,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被传统叙述方式所忽略的社会生活、民间社会、世俗信仰以及与中外交通等方面作了细致的描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构建中国,叙述有确...
本书是一部视角新颖的中国古代史之作,系统介绍了从上古至公元1600年的中国历史。作者依据近年来令人目眩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新成果,重构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框架,认为传统中国并非孤立、僵化的,而是开放和生机勃勃的。除展示跌宕起伏的政治兴衰画卷和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外,作者还结合其研究领域,重视民族、民间信仰和妇女问题,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读者在其中可以看到来自各个阶层的人的身影,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从硕学鸿儒到市井妇孺等等。另外,古代中国社会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是本书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书作者着重使用考古资料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史料,改变传统关于中国历史以政治为主线。以王朝循环为结构的固定模式,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被传统叙述方式所忽略的社会生活、民间社会、世俗信仰以及与中外交通等方面作了细致的描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构建中国,叙述有确切文字--甲骨文以来至汉代的历史;第二部分:面向西方,叙述三国至唐代的历史;第三部分:面向北方,叙述宋至明的历史。书中引用了大量考古和绘画、雕塑等艺术资料,使得叙述更为形象,也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开放的帝国的创作者
· · · · · ·
-
芮乐伟·韩森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芮乐伟·韩森,女,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汉学家。出版过著作《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1127—1276》(有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传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谈判》等。
目录 · · · · · ·
中译本序言
中译本第二版序言
序言
本书的目的
王朝循环模式
考古发现资料
文学资料:对小说的利用
艺术资料:绘画反映了什么
本书的结构
第一部分 构建中国(公元前1200—200年)
第一章 文字记载的开端(公元前1200—前771年)
龙骨汤与早期中国文字
安阳的发现
商朝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周征服商
第二章 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重耳和孔子(公元前770—前221年)
《左传》和书中描写的社会
孔子的世界
分裂的世界:孔子门徒们的分歧
第三章 创建帝国(公元前221—220年)
法制国家
汉朝的建立
地区统治者的世界:马王堆的发现
汉武帝统治下的汉朝
汉朝的经济问题
后汉的复辟
有组织的道教教派的兴起
第二部分 面向西方(200一1000年)
第四章 中国的宗教面貌(200—600年)
中国最早的佛教徒
西域佛教:以龟兹王国为例
印度和中国的联系
北魏王朝(386—534年)
中国南方的宗教
第五章 中国的盛世(589—755年)
隋朝统一全国
隋灭唐兴
都城的日常生活
乡村的日常生活
第六章 安史之乱及其后果(755—960年)
安史之乱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
755年以后的敦煌
第三部分 面向北方(1000—1600年)
第七章 与货币妥协:宋朝(960—1276年)
第一次商业革命及其影响
宋朝的建立
新政:新党和旧党
中原长相忆
南宋的统治(1127—1276年)
第八章 北族王朝——中原的异族统治(907—1215年)
契丹
契丹的遗产
女真的兴起
绍兴和议之后金朝的统治
金统治下的学术文化
北方和南方的分离
第九章 蒙古的统治(1200—1368年)
蒙古联盟的起源
大汗朝廷的西方访客
蒙古征服中国南方
赵孟颊和高度表现力的艺术
蒙古的衰亡
第十章 继续抵抗蒙古的战争:明朝(1368—1644年)
明朝创建者及其建立的体制
下西洋的结束
明朝的社会变迁
明代的第二次商业革命
尾声
新世界的作物
中国人口增长的后果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甲骨文的发现始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北京流行的一场疟疾。北京市民和近代其他城市居民一样,对新的医学风尚非常敏感。最为流行的一个治疗方法是将龙骨研磨成粉后冲汤饮服。由于龙骨紧缺,许多药房把牛肩胛骨和乌龟的底盖当做龙骨卖给顾客,并生意兴隆。 一位买龙骨的顾客有个亲戚,是从事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的学者。… 这位古文字学者的兴趣很广,从文字到医学都研究。在仔细详察了他亲戚的中药后,他惊奇的发现龙骨上的文字与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很相像,他于是立刻跑到药店,把所有的龙骨全部买下。 经证实,龙骨的来源是中国中部河南省的安阳市。当地的农民从地下挖掘出大量的牛骨和龟背。他们注意到甲骨上的刻划,但没有意识到是古代的文字,因为他们同现代文字相差太大。农民们担心甲骨上的刻划会降低龙骨的价格,于是在卖给药店前,往往会先打磨掉上面的刻字。发现甲骨文的那片龟贝,显然是个例外。由于上面刻有未被农民磨掉的文字,这块龟贝提供了发现中国最早文字的线索。 现在看来,就像所有伟大的发现一样,对最早的文字的发现似乎是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只有极少数的几个人有如此的想象力,能把龙骨的刻划和青铜器上的文字联系起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页 -
王朝的定义 P4 王朝是一个虚构的框架,它允许包括非皇室成员在内的各色人等获得权力,但始终维护皇室家族表面上的持续统治……尽管刘邦的子孙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仅仅是傀儡,但这个400年的时期都以汉朝的名义存在。中国的历史学家使用朝代的名称,因为这些名称是有用的组织概念,但术语的便利不应该妨碍我们认识到王朝名称中包含着的虚构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开放的帝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开放的帝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另一种视角看中国古代史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0)8.5分 38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8.1分 101人读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7.1分 27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mpany (2015)暂无评分 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 (彼岸)
- 读史宜夏,其时久也。 (羊的门)
- 人类学、历史学与中国社会 (王芳辉2013)
- 【读品】2007第十七辑(总第三十七辑)评论书目 (【读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开放的帝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奥兹的铁皮人 2009-03-29 13:35:32
帝国不只是开放的,内闭性的一面也不能忘啊!
0 有用 羲和望舒 2010-05-08 14:16:33
視角真的很新穎...但是有些地方不敢苟同...
0 有用 猪在飞 2010-08-22 10:23:10
很细致的解读,历史是有趣的。
1 有用 随风而动 2014-11-03 20:06:05
题目挺吸引人,但是看完之后感觉作者学问还是不够,不够深刻
0 有用 汀洲自绿 2019-03-22 18:34:07
用考古、文学、艺术、宗教、戏剧、经济等事件及细节把明末以前的中国古代史串一遍,但明显的错误和臆断不少,很多观点并不严谨,不能叫通史,更算是轻松些的通史类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