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 et plein的创作者
· · · · · ·
-
程抱一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程抱一,名紀賢,法文名FrancoisCheng。漢法雙語作家。1929年生於山東濟南。1948年赴巴黎,隨后定居法國。1975年前主要用中文寫作,譯介法國詩歌,發表中文詩集《三歌集》等。1975年后始 用法文撰寫詩畫理論著作,出版本書所收的兩種。80年代后始用法文創作,出版小說《天一言》獲得當年費米娜文學獎、《此情可待》;隨筆集《對話:法語之戀》;詩集《愛之路》。2001戀以其全部作品榮獲法蘭西學院頒發的法語文學大獎。2002年入選法蘭西學院,成為該院有史以來第一位亞裔人。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这两句诗取自一首以诗人在大自然中游涉为主题的诗。这两句诗的现代汉语翻译:“行走至泉水枯竭处,坐等白云升起的时刻。”然而这样的翻译仅仅传达了线性的和时序的方面。如果我们回到原诗,并同时阅读这两句诗,那么我们会看到,这些对仗的语词,通过它们成对的结合,每次都揭示了一个隐藏的含义。从而,“行一坐”意味着动态和静态;“到一看”意味着行动与静观;“穷一起”意味着死亡和再生;“处—时”意味着空间与时间(地利和天时);最后处于中间的对子“水一云”肯定了周而复始的字宙转化(水蒸腾形成云;云化作雨落下来补充水)。富有这一连串含义的两句诗,实际上再现了任何一种生活的两重维度。与其排他性地坚持一个或另一个,这两句诗所暗示的真正的生活方式,难道不是进入冲虚状态,只有它使人得以不再将行动与静观、空间与时间分离,并从内心参与不可或缺的变易。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在此诗人引入(禅宗的)心灵感悟的意念。在两句诗之间,更胜于对照,存在着一种“超越”。如果在第一句诗中,追随着江水的流淌,我们加入了字宙的运动,那么我们仍然停留在空间的统辖中;在第二句诗中,一切都消融于山色之中,我们微妙地从有的境界过渡到无的境界。当然,这一切并没有明说,而是由词与词的相对位置来表明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七章 / -
(1)深远:用得最多。观者被认为身居一个高处,从那里他获得能够俯视的全景(最有代表性的,是董源的作品)。 (2)高远:一般用于纵向展开的画作。观者处于相对而言较低的位置,举目仰观。从而画面的主导地平线并不高;观者的视线追随层层叠叠的不同山脉逐级上升,每座山脉构成一道自在的地平线。 (3)平远:观者的视线从近处的一个位置,自由延伸到无限远。 在大幅画作中,为了显示一处风景的全景,每一“远”又包含了三个内在部分,三者互相对照,烘托了距离感。以“高远”为例:重叠的山脉往往有三层。同样,在“深远”的情况下,画面常常由越来越远去的三组山岳占据。构成每一“远”的三部分被一些空白所分开,从而,应邀神游至画面深处的观者,每次从一个部分到另一个部分,都会感到在经历一重飞跃。质的飞跃,因为这些空白的作用恰恰在于暗示一个不可度量的空间,一种产生于精神或梦的空间。从而观者在风景中的 漫游成为精神的漫游;道的生生不息之气流托载着他。 因此,如果说在前面山水的层次以数字二为标志,其含义是内在变易,那么人天这个层次则以数字三为标志,其含义是繁多(“三生万 物”),但同时也是统一。实际上,三,通过引发由近至远和由远至无限的过程,最终导致返还的过程(老子第二十五章:“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在空间中远逝的运动,实际上,是一个回返的循环运动,这一运动通过视野和目光的逆转,最终转换了主体一客体关系。(主体,逐步投射到外部世界;而外部世界则成为主体的内心景色。) c)画作中的题诗 这种做法,始于唐代,从宋代后期成为常举。题写于画作空白空间的诗,不是入为添加的简单评语;它确实居住于那片空间,成为其有机成分,因为在书法象形符号和画描具象事物之间并无间隙,二者乃出于同一管毛笔之笔画。它且给画增加了一个活跃的维度,即时间的维度。就是说,在一幅以三维空间组成的画作...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中國繪畫中的虛 /
> 全部原文摘录
Vide et plein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François Cheng的解诗及译诗
本书前半部于汉字开始,从构字、句法、格律、意象等方面,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视象、音象、意象等美感作了穿插的深入分析,有不少精妙而有启发性的论点。书里把冲虚之气作为中国古代诗、画独特的神韵所在,倒是十分独到的见解。作者以深厚的中文功底作为基础,运用西方符号学...
(展开)

唐诗、中国画与符号学
唐诗、中国画与符号学 “汉学的中心在哪里?”这一问题并不虚假,但依我看也不能太过较真,否则就忘了提问的缘由,原在于补益自我的褊狭。对爱德华•萨义德的理论旅行和东方学应同等重视,其前提是先打破某种弗洛伊德式的创伤体验(例如鸦片战争、惟恐落后的恐慌),束手...
(展开)

第一部分/第一章 虚实:词汇与句法成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人称代词的省略 最后让我们举杜甫的一首诗为例,这首诗牵涉几个人称。这是杜甫写给她的侄子吴郎的诗《又呈吴郎》,他把自己的财产留给了他。诗人嘱咐他的侄子不要在园子的西边栽种篱笆,因为这一举动会惊动西边的女邻,一位很贫穷的女人,她常常到那边采摘枣子充饥。诗是这样写... (展开)>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商务印书馆 (2023)9.0分 19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8.0分 231人读过
-
Seuil (1996)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Shambhala Publications Inc (1994)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就是抄了一张别人的书单子 (墨白。)
- à lire (普鲁斯特起床了)
- 想读的汉学相关 (ImnotKoko)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对照原著) (拾捡书籍的小孩)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Vide et plein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Eldorado 2019-07-03 12:38:48
再一遍
0 有用 DeMai 2016-06-02 01:26:03
翻了这么多,还是程老这本最精到。
0 有用 普鲁斯特起床了 2014-02-23 04:00:30
notion du vide
0 有用 Q 2014-01-28 04:02:56
不敢称读过,因为字太小了,看得头晕。勉强可以理解,既然已经有中译本了,不仿直接读中文的。大概讲述空vide在中国思想及绘画中的作用,很玄妙。开始还有几则小故事,觉得好玩。最后着重讲了绘画的5个niveau,结合石涛的例子。空非空,vide绝对不是non-avo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