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亲近的书评 (25)

鲁西西 2010-12-30 22:15:57

治疗室——来访者的幻想和治疗师的幻想交汇之处

之前这本书已经读了很久,总是随便翻开一页,读上几个治疗小节,每每读得很受用,从不同的角度有所收获,对来访者人际模式的理解,移情反移情的感受,治疗师的干预,等等。这一次下决心要从头到尾好好读一遍,却读得痛苦不堪。也很自然,这好比对这样一个“边缘性”病人进行大...  (展开)
missprejudice 2020-01-09 20:05:06

治疗室里的相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封肉麻的表白信,以至于我很害羞把它发出来。感谢咨询室里的49次相遇,我在慢慢变好。我曾经这么写过:“下午还在觉得治疗联盟像难舍难分的恋人絮语一样,不可理喻。晚上倒是羡慕起金妮,有位如此助人的亚隆医生。”不过我现在很确定,我也有着世界上最好的治疗师。So Ev...  (展开)
鲁西西 2010-08-31 21:19:58

本书不适合非专业人士

这本书其实不适合非专业人士,尤其是对心理治疗是怎么回事好奇的人士,容易造成误导。 对动力学取向咨询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因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有助于很好地了解咨询过程的动力、人的改变过程,以及去除对大师的理想化,对追寻确定方法的幻想破灭。...  (展开)
2009-08-13 20:38:27

日益亲近

看了曾奇峰对<日益亲近>的评价后,遏制不住想一读为快的冲动.借来了这本书,开始翻阅。如果没有前一段时间对心理学的了解,那这本书是无法吸引我的,与其说无法吸引我不如说我无法领略其中的美妙。 阅读他们的治疗日记,雅罗姆和金妮给我的感觉就像一对缠绵的恋人,难解难分。...  (展开)
cookie.z 2015-11-30 10:19:09

书可以跳过琐碎,生活不可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不是小说,所以期待故事推进情节发展的读者一定会失望。 前面的四分之三都是非常细碎的叨叨念,两个人用非常流水账的平时语言记下每次咨询的所思所想。一边读一边替他俩着急:怎么还没什么进展?怎么还没有! 而且作为主人公的来访者也再普通不过,谁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大概都...  (展开)
Waterlily 2012-07-26 17:46:50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阅读这本书,经历了几个复杂的心情转变过程:压抑、渴望、矛盾、依赖、释然、独立…… 在序言中,李孟潮评论说:并没有1974年的雅罗姆和金妮坐在那里等着你去阅读,你读到的有他们的故事,更多的却是你的欲望、你的幻想、你的自由联想。正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展开)
婉兮轻扬 2010-03-10 12:32:59

虚无与意义

人生的问题有许多。生、老、病、死、婚姻、爱情、家庭、金钱········ 但是,每个活着,就是要面对自身的问题,动用各方面的资源:不管是自身的,还是来自他人或者其他方面的资源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之中,自身的能力得以提高,个人得以成长和发展。 但是我...  (展开)
2011-06-13 16:48:37

日益亲近:绝望的中途

在图书馆偶然借得了欧文·亚隆(Irvin D. Yalom)和他的来访者金妮(Ginny Elkin)合著的一本以真实的治疗日记为蓝本的书作-------《日益亲近》。带着对亚隆这个名字的神奇联想,迫不及待地打开,想看看大师手上的咨询个案会给我带来怎样的启发。 书中的文字是细致清爽的,惊...  (展开)
9 2008-09-24 23:17:30

我猜

读这本书,想见我的心理医生,带着安然的表情,温吞吞地说话. 交流远非一次救赎.新的互动带来可依赖的期盼,因之再次产生的自我厌恶.不想解决问题,甚至制造其他问题.为的是那份被关注的希求. 移情产生得天然,仿若那能力与生俱来.这即是本质.剥离母体的那一刻,不安全感永存.孤独永不...  (展开)
如风 2011-02-16 20:30:50

再次感动。

再次感动,并不是因为书本身,而是“日益亲近”。 再次感动,是因为作为艺术家的治疗师,他们进进出出于人的心理状态,从童年期伤害到成年期的困惑,日益亲近,这样的字再也恰当不过了。治疗师为生命开启了一扇门,而无论你如何,无论是否有过痛楚的记忆,他(她)们都似乎不...  (展开)
如风 2011-01-20 08:54:24

当治疗成为陪伴......

治疗,这个词容易产生误解。确实,在传统医学领域,我们视躯体为物体,它们是疾病的侵蚀对象,是客体。而主体并不是病患,而是医生。所以,主客体的关系变成了医生与病患躯体的关系,而并不是医生与病患本人之间,这就严重忽略了一个过程,即我们把病患与他们自身的疾病...  (展开)
一首LoveSong 2010-11-10 14:40:52

我们只是想活得美好。

用了四天把这本书读完。 最后的感触是——感动。 全文在眼前铺展开来,是一幅漫长的画卷。 在亚隆(治疗师)和金妮(来访者)之间产生的一切,是那么的真实而又漫长。 真的很漫长,一个循环的,波动的过程。不知道是大起大落,还是和风细雨。 读到前面一小半的时候,真的有...  (展开)
云儿笑 2020-04-10 18:03:22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中的一个来访者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是心理专业,仅仅作为一个心理咨询中的一个来访者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吧。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最近和我的咨询师讨论到了移情的话题,我觉得我对移情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或者说有点片面(之所以说片面,是因为我之前对移情的理解是觉得如果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移情,产生感情...  (展开)
沙子 2017-10-21 13:46:12

与你的来访者真正相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阿德勒心理学群认识了remette,她向我推荐了《日益亲近》。之前我只看过欧文亚隆的《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这本也是简单心理的简里里推荐过的书单。 看到书的简介,说《日益亲近》是咨询实录,我充满了好奇,欧文亚隆这样的大师,会演绎出怎样的旅途?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  (展开)
UM 2012-08-01 19:18:27

《日渐亲近》读后 吴和鸣

一口气看完《尼采的哭泣》、《叔本华的眼泪》,还有《诊椅上的谎言》,自然对《日渐亲近》满怀期待,但是,好不容易拿到手,却断断续续的,硬是读不下去,与这本书就是缺乏“亲近”感。 细想一下,也就明白了:那几本都是心理小说,而《日渐亲近》是治疗实录,当然不一样。...  (展开)
猫哈雷 2010-11-20 20:43:57

看完了,我和你日益亲近了嘛

每个人都喜欢很别人亲近吧,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去看了这本书,我需要看了以后我能找到那种亲近的感觉 我是弗洛姆的粉丝,我喜欢他的每一本书,我也在收藏着读着 这本书早在两年前就购买到家里可是一直没有用心去阅读 直到10月后的一天,我决定拿出来读读找...  (展开)
无涉 2021-12-18 17:56:09

我不明所以,但是大受震撼

在朋友的推荐下借了这本书,从头读到尾,脑袋上的问号越来越多,这回我相信大家书评里说的了,这本书更适合具有精神分析知识基础的人阅读。 比如看前边的推荐序,我差点儿就看不下去了,人脑子里除了性幻想就没啥别的了吗?还有,人为什么要和狗比谁的忠诚更高级?我不理解,但...  (展开)
火虫 2017-11-18 23:44:29

亚龙与金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亚龙和金妮一周一次长达一年多的治疗报告的合集,虽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读,但是能够读到大师级治疗师还有他的来访者的治疗报告实在是难得,而且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被这些每周治疗后的所思所想所感自由跃然于纸上的真诚表露而打动。虽然亚龙是心理治疗大师,治疗的进展也不...  (展开)
土拨松鼠 2017-07-07 11:04:16

其实咨询师心里也有翻来覆去那么多想法

心理类书籍鱼龙混杂。很多书要么偏学术,要么有门槛要求,还有的粗制滥造。亚龙的书在众多心理类书籍里是个例外,不管是《爱情刽子手》还是《诊疗椅上的谎言》,读来引人入胜。 但这本《日益亲近》和亚龙的其他书不太一样,初读觉得枯燥,啃不下去。 直到自己因故找到一枚咨师...  (展开)
断篱欹香 2017-06-19 17:15:40

万般皆投射

这本书,我会觉得不适合对动力学没有任何了解的人去读,会觉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甚至看不到治疗师和来访者究竟在干什么,更不必谈对心理咨询的怀疑。但对于一些治疗师和“资深来访者”,我却会认为这是一本必读书籍。 “如同我常常蜷缩起身子,你常常让我舒展”。这应该是本书的...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5条)

订阅日益亲近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