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语摘:
戏剧是一种人类根本性的需要,而剧场以及戏剧的形式、风格等等只是些暂时的盒子,完全可以被取代。
戏剧绝不能让人觉得没劲,绝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让人意想不到。戏剧通过惊讶、通过刺激、通过游戏、通过好玩,来把我们导向真理。
重要的是此时此刻的真实,只有当演员和观众完全一致的时候才会出现的绝对的信服。这时候,形式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时刻。这时候,门敞开了,我们的视界改变了。
——彼得•布鲁克
内容简介:
从《李尔王》(King Lear)到《卡门的悲剧》(The Tragedy of Carmen),从《马拉/萨德》(Marat/Sade)到《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彼得•布鲁克再度创造了现代剧场——不是一次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在《敞开的门》(The Open Door)里,这位先知般的导演和理论家...
作者语摘:
戏剧是一种人类根本性的需要,而剧场以及戏剧的形式、风格等等只是些暂时的盒子,完全可以被取代。
戏剧绝不能让人觉得没劲,绝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让人意想不到。戏剧通过惊讶、通过刺激、通过游戏、通过好玩,来把我们导向真理。
重要的是此时此刻的真实,只有当演员和观众完全一致的时候才会出现的绝对的信服。这时候,形式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时刻。这时候,门敞开了,我们的视界改变了。
——彼得•布鲁克
内容简介:
从《李尔王》(King Lear)到《卡门的悲剧》(The Tragedy of Carmen),从《马拉/萨德》(Marat/Sade)到《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彼得•布鲁克再度创造了现代剧场——不是一次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在《敞开的门》(The Open Door)里,这位先知般的导演和理论家,为他的作品做出了明白易懂、全面详尽的哲学阐释。
这是一个悖论的哲学:我们到剧场里来寻找生活,但那个生活必须迥异于我们在剧场外看到的生活;演员们必须极其刻苦地做准备,同时又要愿意放弃这些准备工作的结果;导演的最可靠的本事可能是他对乏味的承受能力。布鲁克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挑出实例来说明这些原则,这些故事还展示了他与莎士比亚、契诃夫,以及印度和伊朗的本土戏剧息息相通。这些讨论的结果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视点,它同时关注台前台后,它的洞察力是新鲜的,它的文字是优雅的。
赞誉:
“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艺术探索者之一。”
——安德列•格莱格雷(Andre Gregory)
The Open Door: Thoughts on Acting and Theatre
“彼得•布鲁克总是不断地让我们惊讶——不是以那些普通的流行的方式,而是以古老的持久的方式,永远影响着你的心灵。”
——肯•伯恩斯(Ken Burns)
“他是二十世纪戏剧界少有的真正的戏剧革新家之一。”
——克莱夫•巴恩斯(Clive Barnes)
敞开的门的创作者
· · · · · ·
-
于东田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
出生于伦敦,牛津大学硕士,大学期间他创建了牛津大学电影社。他曾在皇家莎士比亚剧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担任导演,现在他领导着位于巴黎的国际戏剧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of Theatre Research)。
他执导了50多部作品,其中包括《爱的徒劳》(Love’s Labour’s Lost)、《暴风雨》(The Tempest)、《李尔王》(King Lear)(斯特拉福[Stratford-upon-Avon]);《环绕月亮的指环》(Ring Around the Moon)、《俄狄浦斯王》(Oedipus)、《桥头眺望》(A View from the Bridge)、《哈姆雷特》(Hamlet)(伦敦);《贵妇还乡》(The Visit)、《...
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
出生于伦敦,牛津大学硕士,大学期间他创建了牛津大学电影社。他曾在皇家莎士比亚剧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担任导演,现在他领导着位于巴黎的国际戏剧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of Theatre Research)。
他执导了50多部作品,其中包括《爱的徒劳》(Love’s Labour’s Lost)、《暴风雨》(The Tempest)、《李尔王》(King Lear)(斯特拉福[Stratford-upon-Avon]);《环绕月亮的指环》(Ring Around the Moon)、《俄狄浦斯王》(Oedipus)、《桥头眺望》(A View from the Bridge)、《哈姆雷特》(Hamlet)(伦敦);《贵妇还乡》(The Visit)、《马拉/萨德》(Marat/Sade)、《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卡门的悲剧》(The Tragedy of Carmen)(纽约);《穆斯格拉夫中士之舞》(Sergeant Musgrave’s Dance)、《飞鸟大会》(The Conference of the Birds)、《雅典的泰门》(Timon of Athens)、《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樱桃园》(The Cherry Orchard)。
他执导的电影有《蝇王》(Lord of the Flies)、《李尔王》(King Lear)、《与杰出人士相遇》(Meeting with Remarkable Men)。
他还执导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鲍里斯•戈都诺夫》(Boris Godunov)(伦敦寇文花园剧院[Covent Garden])和《浮士德》(Faust)、《叶甫盖尼•奥涅金》(Eugène Onegin)(纽约大都会歌剧院[Metropolitan Opera])。
他的著作包括《空的空间》(The Empty Space,1968年)、《流动的视点》(The Shifting Point,1987年)。
译者简介:
于东田:上海戏剧学院教师,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大路千条》、中短篇小说集《狗不是狼》。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敞开的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敞开的门"的人也喜欢 · · · · · ·
敞开的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敞开的门》——给年轻导演和自己的启发

因为你我他,于是有了戏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把《敞开的门》看完了,虽然不是什么戏剧痴迷级别爱好者,但大学三年看过的话剧和排练的戏多多少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两个人的存在,发生关系,第三个人出现,故事有了起伏,于是有了一出戏。 空的空间里,有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演员不再是去... (展开)> 更多书评 1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Anchor (2005)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6)9.1分 450人读过
-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09)8.9分 1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黄集伟的一架好书 (饥饿艺术家)
- 07年11.11~08年2.10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新星图书*文学 (玻璃软糖)
- 豆瓣五星图书【戏剧】 (爱玛·包法利)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敞开的门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时间之葬 2011-12-10 22:41:02
3个人就可以是一出戏
0 有用 鲤子 2012-08-13 08:36:07
永恒的彼岸视界是看不见的,因为我们的感官无法直接触及到它,但可以用很多方法,在很多时间里通过我们的构建来感知它。
0 有用 小約 2008-02-21 21:01:22
這本書擅長打比方,且打得不坏!
0 有用 时间足够我 2013-12-01 16:20:04
①是有多爱莎士比亚啊;②观众怎么能是表演的一部分呢,他们只是愚蠢的人类(
0 有用 娜嘉 2008-03-01 19:53:34
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