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牛虻
出版年: 1981-09
页数: 416
定价: 0.97元
统一书号: 9188-112
内容简介 · · · · · ·
《牛虻》英语原文注释读物
陈雄尚、刘宪之 注释
每章节均有中文内容概要以及生词注释及解释。
亚瑟是比萨神学院哲学系学生。19世纪意大利受奥地利的统治,为拯救祖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毅然加入青年意大利党。他的生父是该院院长,伪善的蒙太尼里神父。尽管他们父子之间情深意笃,但不同的信仰和利益,使彼此很快就分道扬镳。亚瑟少不更事,因受新来的忏悔神父卡尔狄的欺骗而被捕。他出狱后流亡南美,备受欺凌。13年后他化名列瓦雷士——绰号牛虻,返欧重新投入革命洪流,组织暴动,运送军火,不久第二次被捕。此时决定基命运的正是已荣升为红衣主教的蒙太尼里。思想的反动,对宗教的狂热使他在判决书上签了字,将亲生儿子送上了断头台。牛虻无畏的英雄形象再现了19世纪30和40年代意大利人民争取独立统一斗争的波澜壮阔的画面。
The Gadfly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an Voynich)于1864年5 月11日出生于爱尔兰的科克市。就在她出生的同一天,她的父亲乔治去世。他是一位数学家及伦理学家。这一不幸事件对她的家庭及她以后坚强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艾丽·伏尼契于1885年从柏林音乐学院毕业。1887-1889年侨居俄国彼得堡市,在一将军家庭中任家庭教师。她同情革命,因此当时俄国的一些革命团体利用她的外侨身份及刀子所在的将军家庭来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她经常为关押在监狱中的爱国志士送食,送衣,并传递秘密信件。她的丈夫米·伏尼契也是这些爱国志士之一。他在西伯利来服刊期间,从另一难友中得知她在伦敦的地址,后逃到伦敦遂与其认识,来往并产生爱情,1892年结婚定居。在此期间伏尼契曾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导师恩格斯以及俄国的革命家普列汉诺夫相识。他们在政治思想上无疑对她有很大启...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an Voynich)于1864年5 月11日出生于爱尔兰的科克市。就在她出生的同一天,她的父亲乔治去世。他是一位数学家及伦理学家。这一不幸事件对她的家庭及她以后坚强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艾丽·伏尼契于1885年从柏林音乐学院毕业。1887-1889年侨居俄国彼得堡市,在一将军家庭中任家庭教师。她同情革命,因此当时俄国的一些革命团体利用她的外侨身份及刀子所在的将军家庭来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她经常为关押在监狱中的爱国志士送食,送衣,并传递秘密信件。她的丈夫米·伏尼契也是这些爱国志士之一。他在西伯利来服刊期间,从另一难友中得知她在伦敦的地址,后逃到伦敦遂与其认识,来往并产生爱情,1892年结婚定居。在此期间伏尼契曾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导师恩格斯以及俄国的革命家普列汉诺夫相识。他们在政治思想上无疑对她有很大启发和影响。此外她还结识了当时在伦敦的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和克拉甫钦斯基,他们对她在文学方面的天赋给予高度评价,并在文学领域给了她许多帮助和指导。当时的伦敦也是意大利革命流亡者们云集之地。她经常和他们来往,于是从这些革命者中汲取了丰富的政治思想营养及源源不断的文学创作素材,为以后成功地塑造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英雄形象牛虻打下了的坚实的基础。
艾·丽·伏尼契一生写了不少长篇和中篇小说,但这些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远不及“牛虻”成功。“牛虻”一发表很快就博得了盛誉,被译成好几国文字。在我国五、六十年代也曾广为流传,发行一百万册以上。牛虻的英雄形象曾激励和鼓舞过我国无数为革命和建设而奋斗的人,在与帝国主义分子以及与披着宗教外衣进行文化侵略渗透的反动份子的斗争中,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艾·丽·太尼契于1960年卒于美国纽约,享年96岁。
喜欢读"The Gadfly"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The Gadfly"的人也喜欢 · · · · · ·
The Gadfly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58 条 )
和老书一起回忆——牛虻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7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7分 12946人读过
-
每满30减10,减后满88送毛毡收纳筐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3)8.3分 34903人读过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3)8.6分 7372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1)8.8分 295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伏尼契 (燕十三)
- 我读这么多书还不是好想谈个恋爱 (李哩哩)
- 大学读书计划之文学类 (Elaine Yang)
- 1978-2008私人阅读史推荐书目(二) (白A)
- 愿读着你老去——西方经典小说 (Emil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The Gadfly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橡树 2012-03-24 11:57:04
他被枪杀那段还真是。。
0 有用 大表叔 2011-09-03 12:43:16
就是這個版本的。
0 有用 Molly 2012-02-10 17:35:57
“我相信你,如同相信上帝一样。上帝是木雕泥塑的偶像,我用一把锤子即可砸碎,而你用一个谎言欺骗了我。”宽恕是一种美德。也许牛虻死去也是一种解脱更是逃离苦难。尾章的那一小段“无论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快活的牛虻。”,他只用记住19岁以前的记忆就好。
0 有用 闲来撸猫曼回家 2011-08-21 19:12:44
pader 你是要我 还是要你的上帝
0 有用 滴血诗人 2011-04-25 06:05:46
高中。开始知道,原来知名度如此之高的书,可以如此不忍卒读。